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金庸小说比武招亲母题有巨大开创性.除了渊源于佛经文学和明清小说,也离不开民国武侠小说的影响.武侠小说突出女性的主体地位与性别文化坐标的微妙变化,也表现复杂地方势力的背景揭示与招亲的曲折.金庸小说中穆念慈、完颜康的比武是一条明线,而黄蓉、郭靖的初识与友好,可以作为“招亲”的另一种形式.两相相较,后者没有张扬的明确目的,却有如影随形无法预测的危险性.这又较民国早期小说家更增加了现代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2.
贫困代际间传递的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新目标,体现了中国反贫困战略调整中的新动向.贫困家庭中父辈与子辈的受教育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传递性,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贫困家庭的子辈与父辈的就业状态并不存在显著的传递性,子辈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的表现与其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此,应加强对贫困群体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并通过对教育政策的调整,建立弱势群体的相关补偿制度,从而防止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塞林格小说的成就与他半犹太身份密切相关,在他的小说中折射出了塞林格的犹太及半犹太特征。塞林格出生在纽约一个半犹太家庭中,其生活成长的时期又恰逢美国反犹呼声甚嚣尘上的时代,而其半犹太人的身份又有着独特的生存尴尬,这一切折射在他的创作中,就使他的小说具有了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根源于基督教堕落神话的原罪与救赎观念在西方文学中形成了一种完备的母题形式,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前30年里“原罪—救赎”母题是以与本土文化环境、社会思潮相拒斥的状态呈现的,对《雷雨》、《骆驼祥子》这样较具代表性的文本加以分析,可以窥见这种呈现所孕育的艰辛与不易。经历50—70年代的延宕期以后,该母题重新复苏并有了很好的发展,90年代以《施洗的河》为代表,标志着它的逐步完善与渐趋成型。本文对这一母题嬗变过程的阐释与论证,也是对中国文学蓬勃的发展前景所寄予的某种昭示。  相似文献   

5.
金庸小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对本土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光大。金庸以他的15部小说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确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人类、超现实与现实这三种关系,努力追求诗意人生、理想境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的中华,也提供了一个精神的中华,这形二实一的中华凝聚着世间难以匹敌的美,既是他笔下的,更是他心中的。金庸是当得起“创造者”的称号的,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更新的中华。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异军突起,并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中方与西方文化之间找到一种更适合于被世界所接受的文学表达方式。评论界,文艺界纷纷投身于“寻根”之列,可仅在一年的时间里,他们便如昙花一现,其原因在于寻根者在面对传统文化时,其出发点是矛盾的,其态度是模糊的,其选择又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们论述了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传统文化价值定位。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否矛盾的问题,从而否定了“传统文化无用论”和“传统文化决定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比较研究法”与民间歌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的方法论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所在,但关于他在民间学研究上提出的具体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却少有人论及。本认为,胡适适时提出的方法及“母题”概念的输入对提升民间学的地位及引导中国现代民俗学学科朝着学术化方向发展均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典作品《父与子》中的男主人公巴扎洛夫的形象向来引人争论。迄今为止,对其中男主人公巴扎洛夫形象的所有解读之中,比较普遍的是"新人"代表的形象。本文试图从"新人"的内涵、小说中父子间的斗争以及屠格涅夫矛盾的价值观来论述巴扎洛夫只是"新人"的雏形,还不足以成为"新人"的代表,以期体现作品的超时代性和经典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一书,从多种母题、主题、意象来探讨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学特征、民族文化内蕴生成以及外来佛经故事影响。注意在一个武侠文学传统的传承性链条上,发掘金庸小说的多重文化价值。在具体母题、意象的实证探究中,非常重视主题学理论方法的运用,拓展了主题学研究的视阈与空间,进一步验证和提升了主题学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闻名的悲剧,莎士比亚一生深受基督教和《圣经》的影响。圣经是世界文学艺术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欧美作家,莎士比亚也不例外。人、祈祷、爱、伪善和报复构成了《哈姆雷特》这部巨作的主要圣经文化母题。  相似文献   

12.
小说《崩溃》(Things Fall Apart)是尼日利亚裔美国著名作家齐诺瓦·阿切比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奥孔克沃的个人命运悲剧以及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展现了西方现代文化与非洲传统部落文化之间的博弈,以及在非洲传统部落文化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逐渐瓦解的历史命运。电影《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科幻电影,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在这部电影中,来自地球的人类采矿公司为了夺得潘多拉星球上的稀有矿产,企图破坏纳威族赖以生存的家园树和灵魂树,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乃至战争。人类与纳威族人战争冲突的实质是人类文化与纳威族文化的冲突,电影的理想化结局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3.
老舍非常重视文化的价值,他把文化看成是一个民族是否独立的重要标志。因此,老舍的小说更多地承担着文化反思的历史责任,在这种文化反思中又渗透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4.
深受厚重豫中平原文化影响的河南作家李佩甫以土地之子的天性,冷峻而深刻地抒写那片土地以及土地上人的命运。他轰动一时的《羊的门》、《城的灯》、《等待灵魂》等作品对“官本位”、“生存术”、“关系网”等权力主题和人性主题的挖掘,凸显了深刻的批判价值和博大的人文关怀。然而细读李佩甫小说,不难发现,理性的现实主义成就了李佩甫,也妨碍了其作品精神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如何培养现代社会独立的人格,重塑现代精神,构筑清明社会秩序,是其作品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管理制度创新面临的是传统文化相对滞后的矛盾,“人治”和“集权”已是造成这种人文矛盾困扰的深层原因,而进行文化创新是走出人文矛盾困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英传统税收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税收文化与英国税收文化之间的差异,从整体上说,是时代的落差。中国传统税收文化反映了传统中国宗法社会的性质,适应着传统农业文明;而英国税收文化却顺应甚或促进了近现代工业文明。因此,要把借鉴英国税收文化要求税负公平、合理的正确主张和“中性”原则与继承发扬我国历史上重视税源涵养的传统智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秦关中是华夏祭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秦的祭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映”,使郊祀文化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秦人关中祭祀文化体系是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首先,“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畴用事上帝”,建立了“畴祭”文化体系;其次,保持关中“唯雍四畴上帝为尊,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的民间信仰发源地地位;最后,建立了“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的全国祭祀文化核心地带。总之,秦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祭祀文化的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冯沅君的小说往往表现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顾虑重重,歌颂母爱而又怀疑母爱的纯洁性。她凭着自己对社会、人生问题的独特感受,借助小说表现了“五四”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知识女性面对新思想与旧传统的艰难选择,及其在新旧冲突中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是“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走出封建家门而又徘徊于家门内外的勇敢而又脆弱的‘五四’女儿们的心理写照”,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2008—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及Logit二元选择模型,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城乡家庭代际贫困流动性进行测度,对比分析了城乡家庭之间代际贫困流动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城乡家庭整体代际贫困流动性不断降低,并且农村家庭的代际贫困流动性普遍高于城镇;第二,教育支出水平的提高日益成为城乡贫困家庭子辈跳出贫困陷阱的关键;第三,农村医疗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父辈的健康水平依然是子辈摆脱贫困状态的制约因素。结论是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条件,能够促进城乡贫困家庭提高收入水平,增强不同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把一只钟作为礼物送给 CA 总裁王嘉廉(Charles Wang),他准会不高兴。不过他会向你解释原因:在汉语中“送钟”与“送终”同音,是不吉利的。王嘉廉还常常向人提起“犹太馅饼”的故事:他最初因为不了解犹太馅饼需要加热后再吃,觉得它非常难吃,而现在他已经称得上是品尝鉴定这种馅饼的专家了。他以这两个例子告诉人们,如果能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细微之处,就能使人们增进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