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防沙治沙法》已于2001年8月31日公布,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其制定的宗旨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部法律确定了我国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制度,明确了社会各方在防沙治沙上的责任和义务,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我国是土地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沙治沙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的极端重要性,做好贯彻实施的组织准备,通过贯彻实施法律,推进防沙治沙工作。要突出依法搞好防沙治沙规划、建立和完善监测报告制度、落实法定各项优惠政策、实行科学治沙、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地区的治沙。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既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有关防沙治沙的专门法律,它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它不仅专门针对防沙治沙规定了多项原则和规范,而且在法律制度执行和实施手段上都有比较详细的具体规定,如在沙化土地所在地区,建立政府行政领导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报讯记者从日前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全国治沙处长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重点建设六大防沙治沙体系,全面提高防沙治沙能力,遏制土地沙化的扩展和蔓延。这六大防沙治沙体系建设包括防沙治沙政策机制体系,工程建设保障体系,荒漠化、沙化、石漠化监测和预警体系,技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土地沙化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防沙治沙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了在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解决防沙治沙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且汲取优秀可用的经验以及正确有效的做法。在看清楚问题的根源和本质之后,制定快速有效的治理方案,通过政策优惠和鼓励措施,吸引有资本的企业加入进来。同时积极探索科技的创新方面,以严谨科学的态度防沙治沙。此外,还需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调动各方力量一起加入到防沙治沙的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影响北京市的沙尘源、沙化土地历史分布和现状,分析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北京市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趋势和防沙治沙重点工程的成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京市防沙治沙新战略:指导思想是依托生态,聚集资源,打造产业,应对气候变化;重点是建立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高效益的产业开发体系、高水平的监测评价体系和高效率的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1997年8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出了“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五年来,国家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制定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以下简称《防沙治沙法》),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四期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大了防沙治沙的国家投入,西部地区以防沙治沙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如火如荼,部  相似文献   

7.
防沙止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及神圣职责。建设以林草为主体的三道屏障,遏制土地沙化;以人为本,创新思路,消除导致“五滥”的人为因素;治沙工程管理责任到人,强化质量、资金两项重要环节管理工作是遏制土地沙化的根本。国家林业局治沙办有关专家提出: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与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要以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来指导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要以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来指导防沙治沙工作。  相似文献   

10.
加快防沙治沙进程 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沙化土地面积4160万hm2,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意义重大。内蒙古自治区采取坚持依法防治、综合防治、实行防沙治沙多措并举,坚持科学防治、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坚持产业兴林、促进发展增收,防沙治沙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沙化土地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沙区农牧业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改变,推动了沙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石漠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已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提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途径及模式,探讨了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的对策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为云南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谈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形成、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石漠化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西南岩溶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石漠化不仅造成土地资源丧失、干旱缺水、生态系统退化,而且使该地区的贫困问题加剧。贵州的生态治理经验,从资金获取途径上可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1)企业与地区居民互动型;(2)政府扶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型;(3)立足自身,生态产业与生态工程相结合型。贵州石漠化生态经济治理应立足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使生态保护从源头开始;要多方、多形式筹集生态建设的资金;还应建立一个专门的生态建设机构,负责对该地区的生态建设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Desertification in Afric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article looks at desertification — both on a global scale and as it relates to Africa. Desertification is defined here as the diminution or destruction of the biological potential of the land, and is caused basically by overuse of inherently fragile productive systems. Afte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two closely related ecological hazards), the author goes on to outline the terrible effects of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impact it has on the world population's ability to feed itself.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to halt and reverse desertification are looked at together with attempts to mobilize the resources needed to face this global problem.  相似文献   

14.
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法,将广西石漠化片区77个县区分为3类,对影响农民收入的植被恢复、农牧业发展、产业结构等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石漠化程度与农民收入呈反比;农牧业加速土地石漠化;各类县区均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前两类县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各类县区生态补偿等转移性支付过低,与石漠化的现状不相匹配。提出加大生态投入,提高石漠化片区农民收入的生态补偿;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林业,构建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系统;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基于农民增收的石漠化片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地处世界上四大沙尘窝之一,是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土地沙化,减轻了风沙危害,改善了生态环境。借鉴澳大利亚经验,提出了我国应从制定优惠政策、活化机制、落实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加强治沙队伍建设、加大治沙宣传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石化,是广西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其成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类活动原因。为了促进广西石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治理石漠化,保护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入手。应采取明确石山区土地所有权;调整有关林业政策;综合治理;妥善解决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执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甘肃民勤县土地沙化防治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民勤县土地荒漠化扩展程度加剧、土地盐渍化程度加重、天然草场减少和退化、沙尘暴及风沙危害加剧、绿洲面临沙化严重威胁等现状,在深入分析民勤县土地沙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应采取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做好治理规划与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移民等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呼伦贝尔草原沙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呼伦贝尔草原土地沙化仍呈扩展和恶化趋势。土地沙化造成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牧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造成土地沙化既有地质、气候原因,最重要的是人为因素。针对目前防治现状,建议国家启动实施防治专项工程,并将呼伦贝尔沙区天然乔灌林纳入生态公益补偿范围,建立固定监测站加强沙化土地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