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利用农业资源生产数量稳定、质量可靠的农产品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农产品跨区域流动的特征及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要素的复杂性增加了监管难度,因此,通过构建多要素融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监管系统以期提高监管效率和增强监管的精准性。[方法]文章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场地理位置为核心,整合监管过程中采集到的文本资源、音频资源、图像资源等要素特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证据链,形成多要素融合的精准执法监管模式;并以智能手机作为载体,设计了基于精准监管模式的移动应用总体架构,构建了系统的运行流程,实现了监管记录、巡查轨迹、统计分析、监管依据、人员信息等核心功能。[结果]系统应用于天津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中,应用结果相较传统的监管方式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信息采集效率高、资源利用率大、证据匹配性强、结果验证时效性好。[结论]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所涉及的资源要素,结合农产品跨区域流动的特征,采集和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证据链条,形成多要素融合的精准监管模式,并设计开发相应的监管系统,不仅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还使监管过程透明度增加,增强监管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2.
探索如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重点问题.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中心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已经是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运作模式之一.本文以农业合作组织为研究主体,运用博弈方法从是否存在农民专业组织两个层面构建静态博弈模型,探讨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信息平台和监管中心可以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产品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大力提倡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一轮契机。但由于我国小农经济、农地分散、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农业技术化程度总体较低等多方原因,造成长久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对称情况,频繁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方法]文章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及冷酷战略模型对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结果]博弈分析结果显示,供应链上下游组织间共享信息次数只要有足够多,就可以在供应链中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信息共享可以有助于供应链条上企业合作,实现共赢。[结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信息沟通效率,有效解决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追溯体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农产品流通环节多,供应链条长,当前追溯系统多以中心化的方式存储数据信息,系统维护整合难度大,且不同环节之间存在信息不信任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溯源体系并对系统实现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性、不可篡改、安全加密等特点,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零售等环节中信息的可追溯,保障数据安全可靠,解决农产品溯源体系中存在的数据信任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农产品品类多、经营主体多、流通渠道复杂,供应链环节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相较于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中的供应链环节更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农产品从产地收获后进入收购、储存和运输环节,长期以来法律条款规定存在盲区,产销监管衔接机制缺失,监管责任主体亦不明确。修订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适应监管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积极开展分区域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探索信息化管理区划资源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实现北京市各类农业资源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方法]文章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通过对北京市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和功能的描述,指出北京建设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问题主要是:对农业资源信息数据重视程度不够,对农业资源信息数据投入不足,农业资源信息分散且缺乏有效的开发整合机制,在技术层面存在系统对接和需求方面的问题,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结论]提出了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措施,加强政府在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对资金投入的监管和引导,整合各方资源,充实农业资源数据的完整,与互联网平台和云数据平台进行对接同时深化服务功能,满足目标人群需求,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文章对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在我国以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出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探讨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丰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协同领域的研究。[方法]该文应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从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与食品质量安全、协同的影响因素、协同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和协同中信息技术的应用4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与讨论。[结果]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初期主要为理论探讨和定性的分析,现阶段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研究方法运用单一化、研究主体简单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不足等问题。[结论]该文研究认为未来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可能的研究方向为:(1)绿色可持续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研究;(2)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3)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研究主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产品需求和价格对时间的敏感性越来越强,时间竞争在农产品竞争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需要改进目前的供应链组织结构,使之能够通过功能整合提高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本文试图构建一个以农产品供应行业协会为核心的供应链网络组织模型,通过农产品行业协会作为协调平台,来整合衣产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主体,通过集体行动来提高整个供应链对核心客户需求产生快速响应,压缩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时间,从而创造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提高农产品经营收益和市场占有份额口 .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建构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基于虚拟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交易与物流动作的自动管理、服务等功能的中心控制系统与节点-网络系统,是实现我国农业物流整合,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建设具有实用价值的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应由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施运作,构建分布广泛、功能强大、反应快捷的农产品物流网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方法]采用探索性分析法,对我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由此梳理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结果]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展望:(1)生态农产品的国内外份额逐步增加;(2)现代高新技术将更加广泛地渗透于生态农业之中;(3)在投入上向高效和谐方向发展;(4)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升;(5)生态农业将带动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结论]当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强化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2)建立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农业发展创新机制;(3)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建设;(4)努力拓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多种功能;(5)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6)加大宣传培训与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已有研究对目标价格政策的分析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但对籽棉交易价格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影响籽棉交易价格的相关因素,试图找到植棉农户交易风险的重要变量。[方法]分区间统计新疆28个县市1 140份交易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整个数据样本进行解析,并采用bootstrap方法对籽棉交易价格进行分位数回归,进一步解释各因素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1)随着分位点的提高,籽棉交易数量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交易规模扩大对籽棉交易价格提升的作用较为明显;(2)在0.7分位点以前,有中介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较为稳定;(3)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南疆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4)在低分位点籽棉交易等级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5)随着籽棉交易的进行,籽棉交易价格与籽棉交易时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籽棉交易价格会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单个农户籽棉交易数量的提高会有利于单笔籽棉交易价格的提高,交易时间与籽棉交易价格具有明显负向关系;南北疆籽棉交易价格因地域不同而出现差别;棉花交易等级对籽棉交易价格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但同一长度不同等级籽棉交易价格基本一致;不同棉花交易主体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我国农业供给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为了评估临时收储制改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文章基于2011—2018年新疆和其他棉花主产区县级棉花生产相关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法(PSM-DID)分析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新疆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总体影响、动态效应和区域效应。结果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调控国内棉花供给起着重要作用;该政策总体上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棉花面积和产量显著提高;从政策的动态效应来看,目标价格政策调整为三年一定的方案对棉花生产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试点期一年一定的效应;此外,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南疆和北疆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对南疆棉花生产的促进效果更显著。结论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缺乏棉花定价权,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可能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过重,且容易触及WTO黄箱补贴的限制等问题,该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逐步向脱钩的补贴方式过渡,并积极探索财政补贴与市场补偿相结合的补贴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标价格对新疆地方棉区棉花规模的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2014年起国家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工作,标志着新疆棉花价格正式由政府指导价时代进入市场主导时代。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一个重要举措,属于国家调控政策范畴,研究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对新疆棉区棉花种植规模的调控效应,对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棉花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选用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价格的多年时序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和棉花价格敏感度系数,从定性与定量分析新疆棉花价格与种植规模之间关系入手,深入探讨目标价格对全疆棉区整体及各个地州棉花种植规模的调控效应。[结果]棉花价格对棉花种植规模具有滞后性影响,且对不同区域棉花种植规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适度的目标价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调减新疆棉花种植规模、促进棉花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优化棉花类型结构的目标。基于此,提出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政策建议。[结论]目标价格政策对新疆地方棉区棉花规模调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耕地利用效应的角度,科学认识耕地利用对新疆棉花生产时空变动的作用。[方法]运用LMDI和空间转移指数法,对1999—2017年新疆棉花生产时空变动进行测算。[结果]1999—2017年耕地利用对新疆棉花生产变动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程度效应; 流通体制改革后到加入WTO以前起主导作用的是程度效应,加入WTO以后到临时收储政策以前起主导作用的是结构效应,临时收储政策阶段和目标价格补贴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强度效应; 新疆12个地州(市)棉花生产转出区为吐鲁番地区和和田地区,其他地州均为转入区; 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为结构效应驱动;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为强度效应驱动。[结论]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新疆棉花生产主要驱动力为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不同阶段各分解效应的对棉花生产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不同地州的棉花生产时空变化的驱动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目标价格改革对棉农收入的影响机理,揭示影响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的主要因素。[方法]从棉农角度出发,基于南疆四地州370个样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状况,理论分析目标价格补贴对棉农增收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等对棉农收入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外出务工、社会关系、棉花种植面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棉花销售价格等对棉农人均收入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基于此,要避免将补贴化为主要的收入保障措施,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扩大棉农财产性收入来源,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多管齐下,破解制约南疆民族地区棉农增收难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前后3年内(2011~2016年)棉花生产和需求变化情况,研究新疆目标价格改革对棉花市场的影响。[方法]运用3年滑动平均法,比较分析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前后我国棉花产业的市场变化。[结果]自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生产方面:全国棉花种植结构日趋合理,新疆棉花种植优势明显,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棉农利益得到了保护;市场需求影响方面:棉花价格逐步回归市场,国内外棉价差显著缩小,棉纺织企业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棉花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但棉花市场整体需求不旺。[结论]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在信息化进程、棉花产业发展模式、生产力提升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棉花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并推进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农业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也是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手段不断被加以推广。新疆地区地域广阔,南北疆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因此不同区域农地流转条件和效果不同。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新疆的农地流转情况分为四大类型,统计分析农地规模,以探讨农地流转后是否能产生规模效益和农地流转的风险为主,运用DEA模型和案例比较的方法,对新疆地区农地流转的规模效益与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玛纳斯县为代表的北疆棉区棉农在农地转入后,农地总面积增加、户均每块地面积也增大,这表明农地流转使得植棉规模扩大并且产生规模效益,南疆则存在一定流转风险,主要分3类:生计风险、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因此应分区分类指导流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研究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对新疆南疆棉农生产行为的影响。[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以新疆南疆巴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3个主要产棉地州6个县(市)12个乡(镇)的248个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实施以来农户植棉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农户植棉的行为意愿与生产行为有显著正相关,农户改变植棉的行为意愿越强烈,对生产行为变化的影响程度就越大;(2)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农户感知行为控制与其行为意愿亦有显著正相关,并交互影响;(3)南疆农民对棉花目标价格制度的实施总体满意程度较高。[结论]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政策引导南疆棉农植棉行为向适度规模、提质量、重效益、合作经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林农拥有的活立木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7年浙江省1546宗活立木流转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分析了是否在林权交易中心交易对活立木流转价格存在影响。结果表明:关键解释变量是否在林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对活立木流转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流转面积、单位面积蓄积、区域虚拟变量、坡度等对流转价格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流转期限对流转价格的影响不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林权交易中心的宣传,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小规模林农参与交易。  相似文献   

20.
碳交易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我国以清洁发展机制为主要的交易项目,是全球碳交易市场最大的排放权输出国。然而我国碳交易的价格持续走低,远远低于国际碳交易的价格,使得交易利润被大幅度压缩,阻碍了我国碳交易的顺利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市场、技术、生态、政策管理四个方面,选取对中国碳交易价格有影响的19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从而找出影响我国碳交易价格的最主要因素,得出排在前五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欧盟配额数量、各国的实际排放量、国际制度的变化、交易成本和碳信用的认证标准。根据碳交易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对策,促进我国碳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