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列为到2020年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和目标之一,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其中重要的制度建设内容。财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财力保障,在以分税制为基础的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两大财政主体之一,地方财政不仅在弥补中央财政统一供给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损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充当主导力量。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治理不足,导致诸多社会矛盾的显现与激化,增加了社会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加强地方财政治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体制。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应更加重视财政的社会公平,同时促进财政效率与财政经济公平的协同改进,一方面应解决共享税模式的弊端,优化财政经济公平的实现方式,将各级政府追求财政收入最大化的努力引导到改善财政整体效率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应维护财政的社会公平,将地区间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财政职能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财政除了要发挥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之外,还要发挥什么样的特殊职能作用,才能有效的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这是当前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给予回答的一项重大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论个人所得税的公平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主旋律下,社会贫困群体的相对性、弱势群体的绝对性,已经成为影响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障碍。站在财政税收角度,解决社会贫困群体的相对性、弱势群体的绝对性,发挥二次分配的社会公平性作用,财政税收具有其他分配工具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是,财政税收分配调节本身是否具有公平性,直接影响着它们发挥二次分配的社会公平性。在这里,我们仅对个人所得税调节的公平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方略,并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财政制度逐步转向公共价值导向之际,公共服务均等化衡量着财政制度的公共性及其实现程度。而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支付制度恰恰在推进均等化这一目标任务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手段,构建和谐社会也对财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财政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一定制约,应着力构建"和谐财政":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完善税收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生态财政"。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政策手段,构建和谐社会也对财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财政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一定制约,应着力构建“和谐财政”: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完善税收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建设“生态财政”。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必须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但是,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使财政的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发展的进程。因而。必须加强我国财政支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财政问题历来是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和锁钥。历史经验证明,赋税政策得当、公共服务公平、有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称的社会保障,这个社会就和谐、人民就满意、国家就能繁荣昌盛。应当看到,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财政在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突出,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与财政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政府间财政关系特别是中央与地方(包括地方各层级)的财政关系不顺有关。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如何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做好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慎重地持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财政政策手段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财政应在明确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认识自身同客观实际要求的差距。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以济宁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生(存)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财政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在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就其农村社保体系建设情况及财政发挥的支持作用试作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构建民生财政,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由建设性财政到建设性公共财政,再到构建民生财政,要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民生财政,解决民生问题,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同沐浴民生财政的阳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地方财政研究》2007,(7):47-5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和管理,而在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增长三大基本经济问题中,效率位居三大基本经济问题之首,是解决其他两大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而这又以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为前提。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依赖于具体的制度支撑。本文从制度和管理角度对其提升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财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和任务。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就此撰文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明确提出财政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基本工作思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各级财政部门在支持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基础上,要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一方面,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直接投入,严格控…  相似文献   

16.
构建利益均衡机制,减缓利益冲突,是建设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广州市利益不均衡的表现具有代表性,其强势群体利益扩张的负面影响有所增加,弱势群体的利益格局不容乐观,且利益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导致利益不均衡的原因和背景十分复杂,构建利益均衡机制的体制环境、效率重于公平的经济环境、强势利益群体的约束机制以及弱势群体自身的获利能力在短期内都难以改变。当前应全面探索建立相对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财政增收后的反哺机制、外来工的补偿机制与保障机制、低收入阶层的保护机制和提升机制、中等收入阶层扩大机制以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机制,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7.
财政作为经济管理的职能部门,如何化解新时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做好新时期财政信访工作,要从畅通信访渠道、开展专项活动、建立排查机制、强化信访责任等方面具体落实和推进。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税收息息相关,税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税收制度、税收政策、税收征纳关系上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地方,还不能完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税收的收入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充裕的财力保证;强化税收的调控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依法治税,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的国情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促进公正与公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工具,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调整财政改革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和政策分析等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区福利财政内涵外延、价值理念、理论基础、制度框架与基本特征等,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与社区福利财政制度建设的国家行动战略,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和谐社区基础,奠定了社会公共福利财政制度化基础。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是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区的关键是社区福利制度;社区福利制度建设的核心是社区福利财政,社区福利财政制度实质是政府福利责任的承担;社区福利财政是社会公共福利财政和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的基础与主体部分,战略地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