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城市尺度尚未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及传导路径。为此,融合多源数据构建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从时空维度对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应、空间传导机制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2)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本地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城市。(3)在高互联网地区和高市场化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作用更为明显。(4)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和旅游创业活跃度的方式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进而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新基础设施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创新基础设施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2)2011—2020年,除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外,创新基础设施存量增加及其协同效应增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且提升程度占整体增幅的22.23%,其中,设施协同效应、商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制造业企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1.11%、27.78%、5.56%、-22.22%;(3)从空间效应分解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依靠空间溢出(占比93.63%),直接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小(占比6.37%);(4)创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结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环境效应在创新基础设施协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基础设施及其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发展阶段、地区异质性上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推动黄河流域城市顺利转型,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黄河流域8省区的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城市转型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及经济转型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2008—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波动特征明显,城市转型效率均值由0.662上升至0.713,年均增长率为0.6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自身锁定”效应,向上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向下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2)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市场化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分权化具有负向作用。(3)技术创新在经济转型影响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过程中能够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从促进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结合、加强产业技术交流以及制定适宜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黄河流域城市转型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利用2011—2019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普惠金融3个方面构建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现阶段我国智能产业转型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尚未成立;进一步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存在空间依赖性,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降低邻近地区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视为衡量网络基础设施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网络基础设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传导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网络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这一促进作用对设立批次早、东部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4)网络基础设施不仅能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值得思考的命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个体时间双向固定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11—2019年中国省级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且呈现“西高东低”的地理格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增长且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地理格局。计量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正U型”关系;产业集聚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金融支持起到调节作用,延迟了数字经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起始时间。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空间分异,即在东、中和西部地区呈“正U型”关系,在东北地区呈“倒U型”关系。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数据要素跨域流动,统筹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于重塑传统经济体系、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4个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普遍较低,但存在随着年份逐渐上升的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城市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析法测算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其数字经济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计算其数字经济的空间效应,识别影响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从空间演化格局看,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失衡发展问题较为严重,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中心—半边缘—边缘”圈层结构和“内高外低”特征。从空间相关性看,北京、天津和廊坊呈现出“H-H”型空间聚集特征;邯郸、邢台和衡水表现为“L-L”型空间聚集特征。从空间影响效应看,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对本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而人均GDP、城镇就业人数、产业结构则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与技术进步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从空间异质性检验看,城市规模异质性显著影响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探讨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城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识别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而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经济效率优化的关键途径。政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增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10.
张兆伟 《生产力研究》2023,(1):70-74+95
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邻近、地理等三种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了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性;从“本地-邻地”视角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释放扩散效应、溢出效应、普惠效应,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符合我国数字经济的区域发展与布局,充分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不同水平的数字经济地区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合理化区域研发投入差异,助推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11~201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从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对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存在差异,就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力度而言,使用深度最强,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并且,数字金融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驱动效应也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显著,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在数字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优势。构建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数理模型,利用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构建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省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且具有动态非线性递增效应;与东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两条基本路径。进一步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基于“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两个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具有动态可持续性,但“智慧城市”的创新驱动作用不及“宽带中国”;(2)“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协同效应,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在“宽带中国”与“智慧城市”双试点城市大于“宽带中国”单一试点和“智慧城市”单一试点城市;(3)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财政投入是“宽带中国”和“智慧城市”驱动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4)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创新驱动作用在东部城市和普通城市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为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时空布局、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的协同效应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作为驱动产业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在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基于城乡均衡发展视角,选取2011—2020年20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探析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路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上对城乡均衡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且这一影响存在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表现为在东部地区会抑制城乡均衡发展,在中部地区有利于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一影响路径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对城乡均衡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趋势。研究结论对中国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如何借力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从现代化、融合化和惠及化三个维度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其对服务业现代化作用最强、融合化次之、惠及化最弱。且在互联网用户规模大、普惠金融发展条件好的地区以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的影响会得到强化。数字经济发展更易从克服服务业鲍莫尔病、激发创新活力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等途径促进服务业现代化和融合化,但并不能有效通过克服服务业鲍莫尔病和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服务业惠及化。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会产生虹吸效应抑制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对公共服务业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需要突出问题导向,处理好虹吸效应,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立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转变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目标,科学厘清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关系,不仅有利于通过规范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加快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基本框架的确立,还可以促使地方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理论层面系统诠释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然后构建包含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1)地方政府之间不仅存在策略互动的税收竞争行为,而且对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具有正向影响,即地区间税收竞争越激烈,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越高;(2)异质性检验显示,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核心主要源于对营业税和所得税税基的争夺,而且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中该效应更为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主要通过改变劳动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影响。对于上述研究结论,通过改变空间权重矩阵与核心变量的测度方法等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的演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发展质量带来深刻的影响。论文通过构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AHP进行综合评价,对城市职能规模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脱钩指数来测度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城市职能演变与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资源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职能扩大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城市职能效应存在差异;超大型城市北京和天津职能效应较强,大中城市的工业职能效应较突出;不同行业职能差异大,生产性服务业职能效应在京津突出,京津冀生活性服务业职能效应不显著,而大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业职能效应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职能演变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对资源环境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资源型省份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问题,论文以新疆为例,探究环境规制能否成为加快资源型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基于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从工业“三废”角度和新发展理念角度构建环境规制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新疆环境规制强度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面板回归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从子系统来看,环境规制能够促进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抑制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促进创新发展的作用不显著;(3)从空间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对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溢出效应;(4)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北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强于南疆。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平台,推动绿色发展是其题中之义。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绿色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以我国280个地级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及时空差异。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进了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2)“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促进中国沿线城市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3)相较于东部和西部城市,“一带一路”倡议对中部城市的绿色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4)“一带一路”倡议对非资源型城市和特大城市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孙勇  樊杰  刘汉初  赵腾宇 《经济地理》2022,42(2):124-133
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核心驱动力,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推动地区数字经济布局及其高质量发展。基于数字经济与专利国际分类号的对应关系获取了2003—2018年数字经济的专利产出数据,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创新规模和活力呈现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在上海市、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安徽中部形成集聚分布的格局,集聚程度呈降低趋势。(2)莫兰指数及空间计量的结果均显示长三角地区的数字技术创新规模和活力具有较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3)结果证实经济发展、人力资本、资本富集、数字接入、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技术创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变为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赶超机会,未来相对落后地区高质量发展还要更多关注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培育,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