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5,(28):B012-B017
也许只是一个很小的门脸,却有着数不清的牌子,这就是中国酒水市场的真实写照;也许有数不清的牌子,但真正赚钱的牌子缺少之又少,这就是中国酒水经销商的最大困惑。在中国酒水市场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可能根本就不入流,但是数量却很庞大,几乎占据着中国酒水市场品牌数的80%——这就是中国酒水经销商自有品牌群。他们没有生产工厂,只是买断或贴牌;他们占据了某个县级市场,或者什么市场也不占,只是存在着,出现了;在他们中间,有部分佼佼者脱颖而出,成为“鲤鱼跳龙门”的典范,大多数被淹没在市场中:他们有着自有的打法,也有着自有的困惑。应该正视这个群体了,因为他们正代表着一大部分经销商的生存状态。自有品牌这一模式,也正是经销商们在市场运营中最关注的问题。有了自己的品牌,就能当家作主了吗?2005年夏,本刊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经销商对自有品牌的理解,正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6,(15):22-22
江苏省拥有一大批优秀的酒水经销商。他们在营销思想和操作模式上都已初步形成了鲜明特点。在论坛现场,经销商们针对自身情况就如何突破利润瓶颈提出了许多问题,由小见大,这些个性化的问题折射出了当前江苏酒水行业所面临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3.
<正>在长春第2届糖酒食品博览会上,参展企业超400家,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厂商和经销商,参展商品超过3000余种。展会共设三个商品分区:A、酒水区,含白酒、洋酒、红酒、黄酒、啤酒、饮料等;B、食品区,有糖及糖制品、茶叶、干果、小食品以食品添加剂、名优土特产、中西餐调味品、配料、食品包装等为主;C、形象展区(特装区)。本次展会几大看点:酒水区:新品多、价格适中、红酒热销在这次展会上,进口和国产红酒品牌加起来,总数超过数百种,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著名的拉菲,XO,轩尼诗等品牌,而一些平时不常见的南  相似文献   

4.
郑俊峰 《糖烟酒周刊》2004,(37):B015-B015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里,基本上都会有“返利”的现象,特别是在食品、饮料、酒类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作为生产厂家本意而言,返利是从自己的利润里面,拿出一部分来回馈帮自己占市场,打江山的经销商们,最大限度地刺激经销商销售自己产品的积极性,通过经销商的资金、网络,加速产品的销量,以期在品牌、渠道、利润等诸多方面,取得更高的回报。对于经销商来说,返利则是厂家对自  相似文献   

5.
山东临沂沂水酒水市场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一个白酒品牌年销售额能超过500万的。当地经销商认为,这并不是说沂水县没有市场空间,而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品牌众多.竞争激烈。由于当地缺少强势地产品牌,市场没有壁垒,因此30多个外来品牌一拥而入。二、加价率高,比如经销商给酒店的价格是每瓶4块钱,酒店零售价能达到每瓶20元,这样消费者不满意,销量很难提高;  相似文献   

6.
梁剑 《华糖商情》2001,(17):10-10
“经销商不像企业.企业要顾及收益、品牌和中长期发展,而经销商,只要有利润还追求什么呢?”——这是某大厂经理在向笔者诉苦时的一段话。除了利润,经销商还要求些什么呢?4月13日,长沙的李广文先生打来了电话.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儿:“厂家都把经销商看成了什么——铺市的工具,还是靠厂家施舍利润才能活下去的寄生者?经销商是独立的,经销商群体也是独立的,经销商要靠利润生存,但这个利润是经销商的“工资”,它只是经销商价值的一小部分。除了赚钱,我们更渴望尊重,被厂家尊重,这个尊重并不仅仅是几个点的年终返利。”  相似文献   

7.
曹献存 《商场现代化》2006,(3Z):107-107
当前我国整车生产能力约有550万辆,今后5年还将新增生产能力600万辆。2004年国内汽车产销突破了500万辆,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然而,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作为汽车销售渠道的终端商——汽车品牌经销商,经营中的问题逐步凸现,特别是到了岁末,经销商本应该赚个盆钵满盈,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声音。首先是受宏观紧缩政策的影响,经销商资金链断裂,资金紧张:其次是厂家的返点不能及时到位,整车利润下降,整车厂效益不佳,经销商自然会受到牵连.这也是前三季度以来,整车销售利润处于下降通道上的品牌经销商们的通病;第三有不少品牌经销商微利、亏损甚至倒闭。看似红红火火的汽车市场,出现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品牌经销商经营中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吴宁 《糖烟酒周刊》2006,(24):40-41
经销商开发自有品牌的经营模式在全国市场比较普遍,这种模式从1994年五粮液大力发展买断品牌开始,已历经十余年。买断商也从大型经销商买断名牌产品发展到各类型经销商开发各种品牌。目前,全国各级市场都有开发自有品牌的经销商,其市场操作越来越纯熟。与全国市场大环境相比,哈尔滨经销商开发自有品牌的经营模式在数量和经营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哈尔滨市场,大中型酒类经销商只经营自己开发的品牌,但是一般不在当地市场运作,而把经营触角伸向省内外。  相似文献   

9.
来参加全国糖酒会,经销商多是希望能找一两个新的品牌去做。在和大大小小的品牌厂家接触时,铺货、广告、促销等各种形式的支持常常挂在厂商们的嘴边,而许多经销商也往往因为这些心动并最终敲定品牌。值得提醒的是,如今的白酒品牌竞争已经演变成:真正决定一个品牌能否在市场上吃得开的,已不仅仅是铺货、广告与促销,而是关系到品牌核心价值,体现在品牌诉求上。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7,(8):68-72
糖酒会前后是食品经销商对自己旗下产品进行整合的高峰期。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大家都希望通过调整品牌来冲破发展停滞不前、利润低下的壁垒,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具体来讲,哪个品牌该放弃,哪个品牌该保留,哪种品牌该引入呢?在奔赴糖酒会之前,经销商朋友有必要通过简单易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一次梳理,毕竟“知己”才是“百战不殆”的首要前提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规避产品盲目上马、结构不合理等风险,为自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沧浪 《糖烟酒周刊》2007,(11):122-123
美国有一部著名影片叫做《七宗罪》,其中记述了人于生俱来的贪婪、愤怒等七宗原罪。而从酒水行业来看,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不足、业务人员的失职和渎职以及经销商求利心切,致使经销商片面追求短期利益,甚至为此不惜铤而走险,根本无法形成一种良性的赢利模式,从而严重影响了厂商关系和品牌发展。因此,经销商应该避免日常经营中很容易出现的七种短视行为,避免为今后的市场运作挖下大坑。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5,(3):B036-B037
近日,吉林省蛟河市一位酒水经销商张经理给本刊打来电话,讲述了自己当前遇到的难题。张经理手中的白酒品牌主要走酒店渠道,有两个品种,产品终端零售价分别为48元和98元,经过很长时间的运作该品牌已经在当地酒店市场成为主流品牌。没想到,最近新进入的一个品牌凭借丰厚的薪金“挖”走了该公司的多名促销员,严重影响了经营。张经理给促销员的底薪是400元,开瓶费是8元,  相似文献   

13.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7,(14):104-105
2006年.中国的酒水经销商经历了很多:卖酒要有随附单;以往的买店、开瓶费这些潜规则被揭开了盖子,国家反商业贿赂力度加大;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从国家政策到消费趋势,都影响着经销商的经营方式。2007年从大的环境看,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管控力度更大;从市场环境看,经销商同业间竞争更激烈,同时经营费用增高,利润摊薄;从消费趋势看,消费者更注重食品安全。处在中间夹层的经销商,越来越有忧患意识,在反思自己的同时.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长龙 《糖烟酒周刊》2005,(34):19-19
大石桥市隶属于营口市,全市总人口72万。该市矿产资源丰富,有“镁都”之称,经济发达,多年来一直位列全国百强、辽宁十强县。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大石桥的商贸活动十分繁荣,成为辽南的商品集散中心。大石桥食品批发市场有酒水经销商数百家,能够辐射整个辽南。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酒水消费第一大省,市场的容量和观念的超前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酒水经销商。在和营销专家互动的时候,广东经销商对酒类终端的难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探询答案的热情。这样深入的、解密式的探讨成了历届经销商发展论坛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档品牌、主流品牌的4S店尚可维持,而市场保有量小、知名度低的品牌4S店是举步维艰,进退两难。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强势汽车品牌由于经营多年具备了市场基础,在整车销售利润下降时,可通过规模效益和售后维修保养继往开来。而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品牌4S店由于献乏足够的汽车消费群体和服务客户难以为继。去年全国的2900多謇品牌经销商中,盈利的只有1308家,并且已经有487家退出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6,(15):19-21
本次论坛得到了11家企业的协办支持,不仅涉及白酒,还包括了葡萄酒、黄酒和啤酒。论坛期间,与会的经销商朋友除关心营销话题外,还表现出了代理新产品的强烈意向。许多经销商都希望通过会上的考察了解,选择一两个新的品类或品牌产品进行区域代理,以丰富自身产品结构,增加赢利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5,(22):16-17
最近一段时间,我刊在对陕西、河北、东北地区以及江苏的徐州等地进行市场调查时,陆续收到各地经销商反映的同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核心餐饮酒店内陆续出现了平价酒水超市。有经销商反映说,目前这种情况在各地有所增多,并表示他们对酒店内开设的酒水超市对市场操作产生怎样的影响表示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我就职于某知名食品企业A区域市场。该公司主打的W牌系列休闲食品在消费者心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前期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该区域市场出现了频繁更换经销商、退换货处理不及时、费用报销慢、经销商对产品不重视、利润空间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使该区域内经销商对W产品失去信心,已连续三个月没有回款。  相似文献   

20.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7,(17):104-105
“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这句俗话在酒水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店大欺客”,很少见到经销商在酒店、大卖场中耀武扬威的。随着零售终端的整合,卖场呈现规模化、连锁化的特点,强势的大卖场不断出现。不管爱也好,恨也好,经销商不得不和这些强势卖场打交道,谁让自己想扩大销量呢?在这种情况下,被众多经销商追捧的大卖场,难免就有了些脾气,时不时地“刁难”一下经销商。那么,作为在本地酒水圈中尚有些头脸的经销商,是该“忍辱负重”还是该“揭竿而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