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正吴忠军、张瑾、项萌著的《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妇女发展》于2012年9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本28万字的学术专著选择桂黔湘三省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民族村(寨)作为案例地,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旅游和少数民族妇女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独到、精辟的探索,为中国民族旅游研究注入一股新鲜血液和活力。通读本书,笔者深受启发,认为该  相似文献   

2.
高小岩  潘娟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4):77-81,110
甘肃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然而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问题并合理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对推进甘肃民族地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西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与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是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有利优势。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发展旅游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乃至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聚居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尝试探讨适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复合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发展,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民族地区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与此同时,对培养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管理人才与一般旅游管理人才之间的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连南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给连南瑶族自治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然而,在民族文化旅游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误区,造成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伤害与消极影响。论文对此进行了归纳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长效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旅游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民族旅游的概念进行剖析。分析了民族旅游发展的特点.基于对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民族旅游发展与族群文化变迁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并就旅游发展背景下族群文化变迁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和保护价值。本文详细分析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旅游人类学视角开发原则为基础,将伊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运用于霍尔果斯口岸边境购物旅游资源开发,从"体验型"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参与型"少数民族娱乐文化及"互动型"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不仅带动伊犁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山地旅游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地地区依托山地自然风貌和民族风情发展的特色旅游项目。民族地区山地旅游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山地旅游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给当地带来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应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生态系统和民族文化保护、借鉴山地旅游发达国家经验,逐步发展中国民族山地旅游。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旅游地区发展旅游商品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旅游六要素中,涉及吃、住、行、游的被称为刚性收入,需求弹性较小,而购、娱两要素的弹性较大,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旅游地区旅游商品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和前景,阐述了少数民族旅游地区旅游商品发展的基础,提出了少数民族旅游地区发展旅游商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旅游业正进入转型期,占国土面积60%以上的少效民族地区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影响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的4个关键因素即旅游吸引物要素、客源市场要素、产业成长要素和环境支持要素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进行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实证分析。研究显示该地区旅游发展潜力差异大:四川远超出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强;云南稍高于平均水平;广西和重庆则低于平均水平;远落后于平均水平的是贵州和西藏,发展潜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主题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灵魂,它的本质是文化,以其鲜明的特点、独特个性满足了游客多层次的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旅游竞争力和生命力。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历程,较为深入地论述了民族文化旅游主题的文脉选择、主题创意、主题确定等主题的重点内容,并阐述了主题的延伸和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民族旅游地的开发及旅游者的涌入,对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龙胜平安寨为例,运用方差分析法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文化景观良性变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民族体育虽是广西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于当地民族文化的各个层面,但是,民族体育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的时间却较晚,在取得一定业绩和经验的同时,仍存在着资源开发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和布局、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广西旅游业在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可采取整体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大宣传力度、重视人才与培养人才等策略,促进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共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权”与“利”的结合、“团结”和“进步”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以民族权利为基础,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项权利;以民族发展为目标,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开展旅游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被同化的现象十分突出。结合旅游发展的实际,探讨了社区参与作为一种策略在保护民族文化中的措施和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旅游景观是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真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的基础。运用景观生态系统理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凤凰旅游景观塑造进行实证研究,对凤凰古城的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景观生态评价,提出其景观塑造的基本原则和未来发展应把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中所有者缺位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已束缚民族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并妨碍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所有者缺位已成了其中最大的障碍并直接导致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产权困境。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进一步剖析所有者缺位现象及其影响,以期拓宽理论研究的视域。研究发现,在完善法律保障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合理安排产权制度来解决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产权制度中的所有者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从民族学视野中探讨民族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的方法,最后从旅游美学的角度论述了民族旅游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