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实验室中考察劳动力市场是实验经济学近年来发展应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关于最低工资的研究可以为考察政策效应提供新的视角。文章从劳动市场实验研究基础出发,对关于最低工资的实验设计和发现进行了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劳动者的保留工资变化,最低工资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将变得有多种可能。同时最低工资调整会影响到劳动关系中的公平判断,通过礼物交换关系的调整,这种影响可以引起诸多后续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2.
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各项因素中,劳动是其他要素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它在国民收入中的贡献居于首位.当前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收入报酬.基于对劳动所蕴含的同质要素的分解,从微观层面设计的要素工资制遵循了“投入什么要素,领取什么报酬”的原则,它既解决了职工劳动量的比较计量问题,也解决了按劳分配的公平合理度量问题.从宏观制度保障层面来看,需要从树立正确的分配观念、合理确定各种要素贡献度、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加大最低工资制度执行力度、建立合理与有序的工资增长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利弊备受争议。本文基于对该制度不同实施阶段的作用机制分析,从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入手,对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了该制度对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都可以显著降低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但城市中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呈现U型关系,理论上这与该制度实施对低技能劳动群体的淘汰作用和对高技能劳动群体的溢出效应相关。基于研究结论,指出大多数省市区应控制最低工资标准相较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并通过对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合理引导,实现对劳动关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最低工资是否可以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提出基于中位数与众数比值计算基尼系数的新算法。借助最低工资的截断效应和溢出效应理论,构建最低工资对工资收入分布的冲击作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最低工资对于混合基尼系数的微观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可以通过减小单个分布基尼系数和众数差距降低混合基尼系数。代表最低工资执行力度的冲击系数越大,最低工资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最低工资制度为代表的工资基准制度依旧属于“劳动关系的基准”,将此种工资基准的适用范围扩张至新组织形态下劳动者群体,存在制度成本过高、可行性较低等现实问题。出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最低工资制度与新组织形态下的劳动力资源配置逻辑并不相符,解构既有工资基准确有必要。劳动者以提高抽成比例为代表的收入提升诉求,实质属于劳动定价权的配置问题,工资基准在新组织形态下的重构应着眼于劳动定价权的规制。劳动定价权背后隐含市场主体定价自由与政府定价约束之间的张力,《价格法》规制框架下的劳动定价权涉及劳动法与竞争法的协同。以反垄断法规制剥削性滥用的竞争法手段在劳动定价问题上力有不逮,以合规制度为代表的激励型监管或可成为劳动定价权的规制手段。具体的规制内容需要兼顾定价权的行使逻辑和劳动基准法的强行法属性,因而在国家立法与企业章程的合法性控制层面须实现“手段强制、内容自治”,议价能力、激励因素、价值因素应当在合理性控制层面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算了黑龙江、安徽等五省和全国征收个人所得税前后的基尼系数及其变动值,同时测算了2011年工资所得税改革前后工资所得税的平均税率.结果显示,工资所得税对个人工资收入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能够有效降低税前工资的收入分配不平等;2011年的税制调整降低了中低收入者工资个人所得税税负,也适当提高了高收入者的工资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7.
虽然各地都掀起了"加薪潮",但最低工资调整机制仍不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在实施中也面临不少问题;一些企业以食宿费、福利费充抵工资:或是采取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定额等方式来规避最低工资制度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徐茂华  娜仁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31+85-31,85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仍然是劳动,那么,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工资是人们的最根本目的。然而,我国目前很多低收入群体的工资仍然位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他们的最基本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也将起到负面作用。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最低工资制度现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最大程度上改变最低工资现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9.
丁进 《人力资源》2013,(8):48-50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制度设计之一,即为建立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查制度。因为,公务员工资水平调查制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各国工资水平调查的做法美国《联邦工资法》要求公务员工资水平依据非联邦政府雇员的工资调查来确定,每年增长5%左右;而在国家遇到紧急情况或严重经济危机时,总统有权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和工资低廉已是不争的事实。借鉴国内外的最低工资理论,本文分析在不同结构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发达的东部地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近似于买方垄断市场,若为无歧视买方垄断市场,最低工资制度对农民工就业产生正面影响;若为完全歧视买方垄断市场,最低工资制度则无影响。最后,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不同,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谭新华 《河北企业》2011,(10):41-41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支付办法、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维护职工经济利益和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12.
最低工资制度旨在保护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是劳动经济学和劳动立法者争论的焦点。在我国,农民工市场并不存在最低工资制度无效的市场条件,也就是说,最低工资制度的出台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弱势群体。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客观上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政府干预行为,是一种合理的政府调控行为。从目前的执行情况看,应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最低工资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劳动执法、检查和监督,保证最低工资制度能够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3.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人才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要素,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是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关键,而集体协商被视为破解收入分配困境,构建合作型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制造业一线职工工资决定机制中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北京市的制造业为例,分析集体协商制度对北京市制造业企业一线职工的工资的影响效应.以A、B、C三家企业为例分析北京市制造业中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三个行业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与行业中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在工资决定机制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开展集体协商企业的工资增长幅度基本呈一条直线,年度间变动较小,与行业水平的变动幅度相比十分平稳.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工资集体协商并没有否定市场在工资决定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工资决定机制的一种具体操作形式,这种形式并不会扭曲劳动力市场价格,反而能够更好的反映各个市场主体间的各种意愿,有利于平抑市场失灵给这一领域带来的问题,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是否遵守最低工资标准,将劳动部门分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t模型,本文实证研究了2004年以来,最低工资对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工资和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每提高1%,正规部门工资会增加0.5%,非正规部门平均工资下降统计不显著,而处于最低工资线附近的非正规部门劳动者工资下降0.77%;最低工资提高使得失业者向非正规部门流动,而非正规部门劳动者向正规部门流动,最终将有利于劳动者在正规部门就业。因此,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制度时应全面考虑最低工资标准作用效果的部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近日省政府下发通知,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并发布201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从2015年3月1日起,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按地区分别调整为:1600元、1450元、13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按地区分别调整为:16元、14.5元、13元,平均增幅7.41%(见下表);以2014年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2015年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基准线确定为10%、上线为18%、下线为4%。这是我省连续6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连续17年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对于提高低工资职工的收入,引导企业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鲁劳社[2006]52号各市劳动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根据《山东省企业工资支付规定》(省政府188号令)、《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200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鲁政字〔2006〕215号)、《关于全面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的通知》(鲁劳社〔2005〕49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促进企业健全完善工资分配基本制度,规范企业分配秩序,现就进一步健全企业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工资支付)制度等三项基本管理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通知如下,请认真遵照执行。一、“三项制度”是涉及企业工资确定、工资支付、工资…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我省加大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各地结合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继续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相对稳定。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全面实行了工资指导线制度,调整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覆盖范围,强化了工资基金管理,全省职工工资水平增长较快,同经济发展速度基本相适应,劳动工资变化处于适度增长区间。但  相似文献   

18.
首先回顾了近年来我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概况,从理论角度对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市场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就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物流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物流企业应对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研究中国社保征管制度改革与要素收入份额变动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社保征管力度加强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增强社保征管力度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原因在于社保和薪酬福利增进产生的“收入效应”十分显著,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要素“替代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社会保险法》实施和社保征收机构变更叠加引起的社保征管力度“加码”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也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保“严征管”在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中的推动效应。通过合理评估社保征管制度改革产生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及厘清其作用机理,能够为精准提升社保征管效率和有效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新的现实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6~2010年的微观数据以及全国12个省份的最低工资数据,在控制地区差异和时间趋势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的期望、整个分布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每提高1%,工资收入平均提高0.6%。最低工资对收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收入人群,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中不同年龄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具有异质性影响。最低工资有利于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的提升,尤其对中老年低技能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