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污染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业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农业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业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村环境规制:国际经验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农产品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缺少农户间的合作协作机制由于标准体系、监测评估体系欠缺等问题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和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应借鉴国际上在立法、技术标准体系、执法监管等规制方面的成熟经验,构建农业环境规制与农产品质量规制相互衔接的法律法规,建立农产品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重视农产品产地的环境质量规制制定,强化农村合作组织职能,进而引导、鼓励和约束农业生产主体的产品质量行为。  相似文献   

3.
环境污染犯罪中处罚危险犯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耿芳 《经济师》2007,(6):83-84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处罚污染环境犯罪的危险犯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共同发展趋势。然而,在我国环境刑事立法中,并没有规定处罚污染环境犯罪的危险犯,这就使得我国的环境刑法明显滞后。文章从污染环境犯罪的特点、危害等方面入手阐述我国刑法处罚“危险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令人十分担忧,工业“三废“的排放,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的增多,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增加,使农业生产环境日益恶化,农产品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应尽快在全国构建和完善安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监控体系,为安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提供统一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虎 《环境经济》2011,(11):4-4
从频频发生的“血铅事件”到震惊全国的“镉米风波”,我国重金属污染警钟频频敲响。我国重金属污染正由大气、水体向土壤污染转移,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立法理念是立法者对立法本质、宗旨、原则及运作规律的理性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公众健康和农产品生产者权益提供保护.引入风险预防理论,由"末端控制"和"末端预防"到风险预防变革,通过产地环境污染的监控防治、不适宜耕种区域的公告禁止、农业投入品的规范与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等制度来制止或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失范行为.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引入信息不对称原理、博弈论来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范体系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初衷是为企业降低风险,为什么企业对投保并不积极? 伊生:从国家层面来说,首先是国家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没有立法,企业可保可不保;目前企业一旦发生污染事故,一般情况下治污还是主要由政府买单。其次,国家的处罚力度不高,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支柱型的污染企业有所保护。企业投保不积极。  相似文献   

8.
通过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引导农民采取亲环境生产方式,是实现产地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农业补贴对产地环境的影响,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及微观层面透视了农业补贴促进产地环境保护的现实障碍,提出了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增设农业产地环境补贴、"四补贴"要与粮食质量挂钩、建立严格的农业产地环境保护监测体系等措施来引导农民进行环境友好型生产,实现我国农业产地环境保护和优化,以期为构建和谐、秀美的新农村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敬华  张帆 《经济》2011,(12):92-94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概念限定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特定的产品品质和风味,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其生长地域的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产品在形成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农产品地理标志既是知名的农产品产地标志,也是重要的农产品质量标志,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通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保护措施,能有效实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0.
浅析循环经济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循环经济理念下国外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分类 1.污染防治型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美国是污染防治型循环经济立法的代表。1969年,美国出台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将对于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由治理为主转变为预防为主,可以称之为环境保护的根本法。1976年,在对《固体废弃物处置法》修改的基础上,美国又颁布了《资源保护和回收法》,主要内容包括鼓励工艺革新、物资回收,正确的再循环处理和利用,把废物的产生和土地的处理减至最低程度。1990年的《污染防治法》,宣布“对污染应该尽可能地实行预防或源头削减(Source Reduction)是美国的国策;对不能预防的污染,应尽可能地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使之再循环;对不能预防或再循环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