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生态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一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随着出口贸易规模大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文章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出口贸易增长对生态环境的规模负效应是相当显著的;伴随着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出口污染物排放量均由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是出口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气增幅显著;按照库茨涅兹环境倒U型曲线理论,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外贸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2.
区域贸易协定的纵深化发展为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了新的机遇,投资条款作为区域贸易协定边境后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具有重要影响.基于G20国家2005-2015年签署的66项区域贸易协定的实证研究表明: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产品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数据来看,区域贸易协定投资条款深度都显著提升了一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异质性分析结果则表明:在发展中-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间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中投资条款深度对出口贸易增加值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而在发达国家间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中投资条款深度对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影响为负且不显著.因此,中国在构建高质量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提升投资条款的范围和深度,又要秉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开展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FDI对国际贸易发展所产生影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出口贸易结构特点,选取1990-2012年FDI及出口商品贸易额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FDI对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的FDI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FDI对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起到了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在经济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出口农产品作为农业经济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它的竞争力强弱不仅深深影响着安徽省农业产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同样明显。在现阶段,利用安徽省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安徽省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扩大安徽出口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安徽省农民收入以及对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运用统计方法对所掌握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出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并与我国一些省份进行对比,得出安徽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一些农业强省的差距。针对现今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提升安徽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我国1999年~2006年12大出口行业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对工业废气排放量影响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出口贸易中对废气排放量影响最大的行业是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及制品业;其次是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业、塑料、橡胶及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以及木材及木制品编结品业;再次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此外,采掘业对废气排放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碳排放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出口贸易额一系列相关性进行验证,并对我国碳排放进行库兹涅茨曲线检验与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危机后世界经济恢复缓慢,外部需求持续低迷,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增速逐年放缓,为了深入探讨危机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文章在分析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与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经济发展周期波动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地研究了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济发展对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中国商品出口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周期阶段,其影响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经济发展处于繁荣阶段的拉动效应大于衰退阶段。最后分别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事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三个方面,对后危机时期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经验,实证探讨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近代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1910—2010年区域人口长期增长。本文利用近代条约口岸的时空分布构建工具变量,并采取多种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保持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主要来自工业集聚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与历史沉没投资的要素禀赋塑造效应。本文研究证明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路径依赖性,揭示了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重要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30个省份1996~2007年间的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负效应,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则具有正效应。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素禀赋中K/L比率较低,贸易开放度过高(即贸易依存度过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对生产要素的节约及优化都对我国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正向效应。对东、中、西部的区域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三个地区的技术无效率函数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效应,东部和中部的产业结构对于出口贸易的技术效率有正效应,但并不显著;FDI、技术进步对三个地区出口贸易技术效率有显著正效应,要素禀赋、贸易开放度具有显著负效应,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RCEP的签署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利用2010-2019年RCEP成员GDP总量、人均GDP、国家间距离及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析收入多样性对我国对其他RCEP成员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RCEP各类型收入经济体的GDP总量对我国对其出口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RCEP各类收入经济体的人均GDP对我国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一致;RCEP各类型成员与我国的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为负,但只有对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的作用显著。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我国应有针对性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资源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配置能力,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相似文献   

11.
马淑琴  杜华俊 《经济地理》2011,31(4):636-641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出口贸易影响主要来自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与阻力因素的冲击。通过面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外部需求锐减、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导致我国出口贸易骤减的重要原因。从区域层面看,国外收入水平下滑、劳动力成本上涨、投资下降对东部地区出口波动影响显著,需求减少与原材料价格波动是中部地区出口受挫的主要原因,劳动力成本上涨与FDI是西部地区出口下滑的重要因素。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应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优化东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培育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使欧美国家经济出现大幅衰退,也使我国对欧美国家的商品出口受到极大影响。此时,在地缘优势、资源互补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商品出口大幅提升,并呈现出口贸易结合度较高、出口集中度逐年下降等特征。研究我国对东北亚国家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也迫切需要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利用区域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系统检验,并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之一,并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青海省产业结构发展变化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0年以来该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认为1980年以来,青海省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产业转型;1980年以来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出现两次大的波动,存在降低后又反弹现象,特别是2000年以来上升幅度很大,创历史新高;产业转型任务相当艰巨,需实施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能源消耗及CO2排放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文章以低碳的视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从贸易规模、出口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认清我国当前出口贸易模式和耗能的特点,并通过估算2001~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量,总结出低碳化进程所面临的挑战;其次,以CO2为例建立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计量模型,按照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模型将影响CO2排放量增加的因素归结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方面,并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其中,出口贸易发挥了重要的经济拉动作用.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贸易发展方式、主体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的基本现状,旨在为优化出口贸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存在众多生态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探寻这些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对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择了具有丰富生态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在构建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衢州市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关系,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发展发展,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较低,生态环境整体仍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及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产品出口情况、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并总结了其具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燕飞 《时代经贸》2012,(10):77-77,79
中国农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及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产品出口情况、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并总结了其具有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湘粤赣省际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静波  肖海平 《经济地理》2012,32(10):152-157
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是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湘粤赣省际边界的丹霞山、莽山、苏仙岭和三百山等具有代表意义的禁止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该边界区4个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其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及其响应状况。研究认为,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良好,但各指标质量发展不均:①生态旅游活动对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整体压力处于中低压状态;②生态环境承载力能应对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对其产生的压力,这为湘粤赣边界各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保障;③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指标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培养是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评价结果是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研究生态旅游发展机制和模式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