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采用因素分解法,结合计量分析方法与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04、2008和2012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定量测算我国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通过规模、结构和技术三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结构效应为正,技术效应为负,在第二个计算期内,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负,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负,并据此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文章基于直接消耗法对我国主要出口的按SITC分类的第3、第5、第6和第7类产品2005年和201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在下降,但出口商品的CO2排放总量较高,2005年、2010年我国4大类出口商品的CO2排放总量分别为4.8亿吨和5.1亿吨,我国出口贸易建立在高碳排放基础之上的特征明显。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达国家实施的低碳规制和措施将会对我国第5、第6和第7大类商品的出口产生较大不利影响。为了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更好地发展,在与发达国家展开谈判、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创新低碳产品的同时重点控制第6类商品的碳排放量,并培育第7类产品新的出口增长点和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3.
以2005~2012年中国29个地区为例,基于中国整体和不同地区两个层面对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分别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环境指标与贸易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袁明,不同地区的出口贸易碳排放效应不同,且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出口贸易排放效应差异明显。而且环境管制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出口贸易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成本上升从抑制工业类FDI流入、改变出口企业生产粗放式生产方式以及改善出口贸易内涵结构三个方面对减少出口贸易碳排放产生倒逼影响。中国1990~2011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和技术进步与中国出口贸易的CO2排放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而贸易总量和贸易结构则与出口贸易CO2排放正相关。由于技术进步的溢出和扩散具有时滞性,因此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推动中国出口贸易碳减排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碳排放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出口贸易额一系列相关性进行验证,并对我国碳排放进行库兹涅茨曲线检验与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揭示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1990—2020年为考察期,对我国粮食种植碳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及内部结构进行剖析,采用LMDI模型将驱动因素分解为要素结构效应、消耗强度效应、粮食单产效应和播种面积效应。结果表明:对粮食主产区而言,粮食单产和消耗强度对碳排放量增长率的影响较大,播种面积次之,要素结构最小。粮食单产始终助推碳排放量增长;消耗强度和要素结构对碳排放量增长率的影响均是先助推、后抑制;而播种面积是先抑制、后助推碳排放量增长。对非粮食主产区而言,粮食单产和消耗强度对碳排放量增长率的影响较大,要素结构次之,播种面积最小。消耗强度始终助推碳排放量增长;粮食单产是先助推、后抑制碳排放量增长;播种面积和要素结构是先抑制、后助推、再抑制碳排放量增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SBM模型测算了2008—2016年中国31个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在构建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Tobit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研究了中日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行业异质性,将工业行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日之间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和出口贸易技术效应都会提高中国工业行业的碳排放绩效水平;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大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其中,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轻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而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对重工业行业碳排放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经贸协作新模式,全球价值链(GVC)将各国联系起来,给各经济体带来源源不断的机遇。各国在享受红利的同时也正应对共同的难题:全球气候变暖。制造业作为高能耗产业,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CO2。在理论方面,从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三方面分析了GVC嵌入程度对制造业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在实证方面,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制造业GVC嵌入程度和碳排放量,并运用OLS法研究了GVC嵌入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GVC嵌入程度数值呈现“M”型变化趋势;我国制造业GVC整体嵌入程度较高,但后向嵌入度远高于前向嵌入度;GVC嵌入程度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量具有正向影响。最后,从积极嵌入GVC高端环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能源结构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95~2011年的天津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出口贸易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天津市出口贸易每增加1%,碳排放要增加0.37%。从而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天津市也是属于"转移碳排放"的城市之一。为分析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问题,选取2006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运用因素分解分析法研究天津市的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出口商品的结构是导致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是减少出口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出口规模的扩大也使碳排放减少。  相似文献   

10.
对2005~2010年间北京市CO2排放和碳强度进行了测算,并利用LMDI指数分解法对历年碳排放量和碳强度差异进行了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到2010年北京市碳排放总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但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2)北京市经济和人口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节能减排的推进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减缓了碳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3)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因素和产业结构效应是北京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导因素,碳强度效应(即能源结构效应)对碳排放强度变动的降低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基于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1988~2007年碳排放量和商品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与对外出口贸易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出口的短期变动也同样对碳排放量存在正向影响.此结果反映出商品出口是加剧我国近年来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34个工业行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以及进口贸易技术前向溢出四种指标,以检验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按行业碳排放强度分组,估算了研发投入强度、企业所有制结构等反映吸收能力的行业特征在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中的作用。全行业的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技术后向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贸易技术水平溢出对工业碳减排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分行业的研究表明,高碳排放行业对外贸易的技术效应对工业碳排放影响显著,而低碳排放行业影响系数不明显,行业特征对对外贸易技术效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高碳排放行业。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运用SBM模型测度2006—2015年沿海11个省份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构建地区出口碳排放效率指数,研究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特征,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沿海11个省份整体出口贸易碳排放Malmquist指数变化轨迹各异,上海市和海南省突变现象显著;各省市地区出口碳排放效率指数均值存在较大差异,形成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技术创新与进步、外资企业"环境成本转移"效应、出口产品能耗对出口贸易碳排放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分析框架,对我国1978—2009年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与出口贸易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出口贸易到碳排放之间的单向因果关系。同时,脉冲响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冲击呈现出稳定的特征。此结果说明出口贸易是加剧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过度碳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导致产生温室效应,而且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碳排放问题是环境与贸易冲突在气候与经济领域中的体现。从经济学视角看,碳排放是一个外部性问题,碳交易和碳关税等碳排放内部化措施在抑制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却具有消极影响。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措施及其贸易效应,并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钢铁行业为研究对象,对钢铁供应链碳足迹进行界定,根据IPCC提供的排放因子和核算方法测算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运用SPSS软件分析碳排放量与人口、GDP、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总量、钢材消耗量、能源效率、工业增加值碳强度和回收利用率8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碳排放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钢铁行业碳排放量与人口、GDP、能源消费总量和回收利用率关系密切,能源消费总量对碳排放影响最显著,而其它因素影响不大。我国钢铁行业可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资源结构;健全能源管理,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流程,发展循环经济”3个方面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对提出科学的碳减排策略,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天津市为研究案例,对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进行计算,并运用LMDI模型对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变动量进行因素分解,从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经济发展、人口等方面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确定导致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效应为正向效应,能源碳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总体上为负向效应,其中经济发展因素是天津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拉动因素,而能源消费强度因素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减量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估算2000—2012年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数据,从规模、结构、技术、管制四个渠道,分析该地区FDI对碳排放量的影响。通过构造包含FDI对碳排放的四种效应的联立方程,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FDI对碳排放的总的影响弹性是0.4429。从分解效应层面看,京津冀地区FDI对碳排放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管制效应分别是0.1890、0.3495、-0.1174、0.0217,其中FDI对碳排放的管制效应不显著,其余三个效应均显著。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科学预测其碳排放量对“双碳”背景下探索省级控碳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各类碳源和碳汇进行核算,得到了广东省1995—2019年的净碳排放量;运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广东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将其作为碳排放量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建立经鸡群算法优化的快速学习网CSO-FLN预测模型,对广东省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FLN、ELM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CSO-FLN模型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净碳排放量在研究期间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规模、富裕度、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对外开放、技术水平、能源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CSO-FLN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FLN、ELM模型,可作为后续碳排放量预测的有效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做了系统回顾。针对中国蔬菜产品出口规模的变动特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出口规模变动的因素进行阶段分析,分解出蔬菜出口增长(或下降)的市场需求效应、商品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并计算各自对总出口变动的贡献率。最后,提出调整我国出口蔬菜的品种与结构,以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促出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