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锦其 《财经论丛》2023,(10):16-24
本文系统分析创新策源能力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效应、异质性效应和关键使能技术的调节效应,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其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对大中城市、东中部地区城市及创新型城市的提升效果更大,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提升效果更显著。进一步地,关键使能技术正向调节创新策源能力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效应。这一结论对优化创新策源地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芳  程千禧 《价格月刊》2023,(12):49-57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为城市经济和外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基于2007—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探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其中,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成本降低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三条主要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群内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发展较好的城市中更有利于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促进本地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同时,也带动了邻近地区出口技术的升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深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政策构建多期DID模型,利用2011—2019年246个地级城市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地区间、不同规模城市间和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是当前经济和管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以2006—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审计意见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实证结果发现,产业政策显著降低了受支持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并且路径分析揭示,产业政策对审计意见的影响通过提高受支持企业的盈余信息质量得以实现,在通过双重差分(DID)控制潜在的内生性之后,仍表明产业政策能显著提高受支持企业的盈余信息质量。进一步探究其内在机理发现,产业政策会降低受支持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市场融资动机下的盈余操纵行为,进而提升其盈余信息质量;同时产业政策会通过降低受支持企业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从而降低其为掩盖掏空而进行的盈余操纵,进而提升盈余信息质量。这些发现揭示了产业政策影响审计意见的内在机理,不但为产业政策的积极经济后果提供了支持证据,也丰富了审计意见研究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5.
《财经界(学术)》2007,(1):56-59
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贤集团有跟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埔投集团”)是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天津城投集团的成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创新.对于加快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使用和管理国家开发银行大额贷款.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它不仅受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受到贸易发展的作用,而技术进步和贸易质量提升相互作用。本文试图探索技术进步中的自主创新对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本文发现原始创新能够显著促进贸易质量的提高,集成创新对贸易质量的影响不显著,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强化可能会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另外,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伟  刘莹 《价格月刊》2023,(10):85-94
在数字服务逐步融入传统产业的情况下,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2008—2021年OECD(经合组织)网站公布46个国家贸易限制指数以及海关数据库,探讨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显著抑制企业出口产品创新,对研发强度较低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负向作用更加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可通过提升贸易成本作用于企业出口产品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自由贸易协定能够有效冲抵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消极作用。据此,应从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深入落实自由贸易协定等方面入手,加大对企业出口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盛斌  王浩 《财贸研究》2021,32(11):1-15
改进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成为中国重构出口竞争优势、打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以及扩大贸易利得的重要途径.使用2000-2013年中国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以外资银行进入为表征的金融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显著提升了进驻区域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创新促进渠道是外资银行进入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中高生产率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高金融业中间投入行业企业以及专利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出口质量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制度环境优化、金融市场化水平提高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提升都强化了外资银行进入的质量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9.
白俊  李云 《财经论丛》2023,(1):59-68
随着技术结构日益复杂,合作创新逐渐成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分析师跟踪网络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网络有助于企业间信息共享,进而促进企业合作创新,实地调研是分析师跟踪网络在企业间传递信息的方式。异质性检验发现,分析师跟踪网络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在吸收能力强、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以及市场化程度高的情况下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分析师跟踪网络提升了企业价值,且合作创新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社会网络的作用以及分析师的角色,并为企业合作创新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提升市场整合水平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06—2020年我国2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和RIF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直接效应及其通过市场整合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既能直接促进城市生产率增长,也能通过市场整合间接促进城市生产率增长,且这种影响效应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更显著;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间存在“数字鸿沟”,与内陆城市相比,沿海城市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直接效应及其通过市场整合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中介效应更强;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直接效应会导致城市间生产率增长差距的扩大,其通过市场整合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中介效应会带来城市间生产率增长差距的缩小。为更好地促进城市生产率增长,各地应高度重视市场整合的中介效应,进一步推进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大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内陆城市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贯彻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建立数字政府,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增进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内市场整合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特征——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式,以2008-2015年中国披露了研发费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中介变量方法对技术董事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而作用于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情况进行研究,并量化了这种中介作用的大小。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董事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实现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技术董事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技术董事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有一部分是通过研发投入实现的,企业研发投入是技术董事与企业可持续增长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本文的研究对构建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董事会治理结构具有重要启示,也为技术董事的创新驱动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组织的知识包括顾客知识、竞争者知识、技术知识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知识在新产品创新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并且会受到跨部门协调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143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考查了不同类型的组织知识是如何影响企业新产品创新绩效的,及跨部门协调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解作用。结果表明(1)顾客知识对新产品市场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新产品创新效率没有显著影响;(2)竞争者知识对新产品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新产品市场表现没有显著影响;(3)技术知识对新产品市场表现和创新效率都有显著正向影响;(4)跨部门协调正向调解技术知识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于企业怎样提升新产品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字政府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产物,不仅能有效改善国内营商环境,也影响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基于2005—2020年的统计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东道国数字政府建设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数字政府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且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越高,这一促进作用越强,存在显著双门槛效应;同时,东道国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不仅能直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还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本文探索了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新的影响因素,对东道国数字政府建设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制和效应进行了分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和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对外开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26个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特征等因素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数据收集和研究,发现企业员工社会网络特征中的员工联系强度与异质性,知识分享质量和企业IT应用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检验了企业知识分享质量是员工联系强度与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以及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相关变量对创新绩效影响存在差异.论文的研究结论丰富和检验了在中国社会更适合强关系理论解释现实,这对企业改善知识分享质量和员工网络关系,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是否会对技术创新水平产生影响,并考察证券分析师发挥何种作用具有一定意义。文章以2007—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师关注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完善的企业创新水平显著更高,分析师关注显著抑制了内部控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文章通过探寻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诉讼风险对企业审计师选择决策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面临更高诉讼风险的企业,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概率越低.同时,高诉讼风险企业披露的盈余信息质量显著更差.但是,如果高诉讼风险企业选择了高质量审计师,那么诉讼风险对盈余质量不再具有显著影响.这表明,高质量审计师能有效缓解诉讼风险对盈余质量的消极效应,提升高诉讼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上述结论为诉讼风险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解释,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有关审计师选择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低技术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那么创新在中低技术制造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文章对产业集聚、创新和地方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提出了三个假说,构建了一个由创新担当中介作用的互动关系模型,并以木材加工业两个细分行业的企业数据为样本检验假说。回归结果表明:LMT制造业的创新活动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该行业所处的价值链位置有关。中间品行业集聚虽然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但是这些创新活动并不能显著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终端产品行业的创新活动则能够显著提升地方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驱动企业创新的新引擎。基于数据要素的多重异质属性,界定了企业层面数据要素应用的核心内涵,从数据资源、数据应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业务支撑系统四个维度筛选关键词,通过文本分析测度了数据要素应用程度指标,并以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应用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应用同时促进了企业创新数量增长和创新质量提升,该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应用通过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和市场偏好匹配效应促进企业创新量变和质变。基于环境动态性视角的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环境优化会强化数据要素驱动企业创新量变,制度环境改善和技术更迭能同时激发数据要素引领企业创新的量变和质变。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利用拓展的MO模型分析了生产分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研究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之后使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生产分割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服务业开放扩大了生产分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面影响;该结论在经过解决样本选择偏误、工具变量法和替换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生产分割对不同性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差异化影响,显著提高了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垄断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机制分析表明,生产分割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进口中间品质量两条渠道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红利来促进制造业创新投入,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实证研究2011—2021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经济水平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经济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在此过程中,融资约束发挥中介作用,企业通过提高数字经济水平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加强创新投入。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在民营企业、中小规模企业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企业中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