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它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崭新时代,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条件;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和发展、无产阶级的成熟及壮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其间中国进步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追随着历史的脚步,去考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所走过的历程,并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供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具有共同的理论品格、理论内涵、价值取向和哲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在许多重大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较新的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是以怀特海过程哲学、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后形成的。生态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是剖析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章从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是否存在生态思想?""资本主义是否是生态危机的总根源?""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否没有贯彻到底?""‘马克思的现代主义追随者’是否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应如何从根本上避免生态危机?"五个问题的回答作为依据来判断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读懂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5,(4)
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的理论特征,是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和谐思想的理论阐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的启示等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对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教育公平的思想,为保障工人阶级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权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历代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这些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思想具有一脉相承性,已经指导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将继续指导中国教育事业走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张凤花 《消费导刊》2009,(1):256-256
20世纪初叶发祥于保定等地,前后历时十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革命史、党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为有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提供了寻找真理的机会,开辟了一条在国外学习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途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从思想、理论、组织上做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广泛传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十分必要.立足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历史经验、现实情况和世界境遇,通过对话语传播新格局、形象传播新格局以及综合传播新格局的构建,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话语说服力、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有着丰富、深厚的哲学底蕴。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揭示其哲学基础对于深刻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之光 ,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唯物论思想、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思想。深入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倪芳 《现代商业》2012,(23):207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在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文本研究,为我们增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理论指导品质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繁荣发展以及带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文本研究的相互促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琳 《现代商业》2011,(15):269+268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生之本质是人在内在需要的驱动下,通过自身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并最终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动态过程。"人的需要"、"社会实践活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支撑整个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大厦的基石。关注人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主线,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12.
潘可荣 《品牌》2014,(8):107-107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国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舶来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并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一定有其可能性和必然性。对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进行探究,能够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陶侃 《消费导刊》2009,(12):210-21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显著的科学系统性、开拓进取性、继承发扬性、时代先进性、务实开放性等重要特征。把握这些重要特征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更加证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邢冰 《中国市场》2009,(5):44-4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进展,是在继承与发展毛泽东法律思想、邓小平法制理论及江泽民依法治国思想基础上提出的现代法治理念。本文借回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做了回顾,并以法治理念为起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定含义,以此来论证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5.
话语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从话语体系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创新性地转换为“中国梦”,不仅符合意识形态现代化的要求,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中国梦”还赋予了共同理想更丰富的内涵,其典范性必定助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走向深入,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凭添更多光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时代的精华,它不同于旧哲学和现代西方的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现实的人,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实践和社会关系是人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理念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中国外交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国际法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在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世界"理论的保障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浅探其中的不足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大浪淘沙的结果,也是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历史选择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便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建立了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本文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巩国朋 《消费导刊》2014,(8):220-220
刑罚是马克思主义犯罪预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刑罚的尺度化和非监禁化是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的核心。针对当前我国犯罪形势的新特点和刑罚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在刑罚尺度化和非监禁化等方面的分析,推进我国刑罚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对西方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批判借鉴,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