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深化我国农业内部就业的税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政策历来都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项主要经济政策,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不仅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拓展农业内部就业空间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政策历来都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一项主要经济政策,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农业产业集群,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不仅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集群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当前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农业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发展的特点,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和SWOT分析对不同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辽宁省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然而现阶段辽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辽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促进我国农业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作为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特殊优势。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的作用,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近十年以来福建农业产业化发展来看,台商投资的促进效应日益显现。进一步提高福建农业利用台资的效率,需要不断拓展闽台农业合作空间,深化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闽台农业合作的保障能力,壮大农业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显凸出,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了解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影响因素,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加快地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收入呈现以工资性为主的生产性收入增收明显,非生产性收入略快于生产性收入增长的特点。农民增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内部差距较大、劳动力就业技能较低等。为此应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发展沟域经济,创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新平台;加大就业转移力度,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  相似文献   

9.
广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的素质对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广西农村劳动力的落后现状不适应农业产业集群要求,更阻碍了农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应通过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制定农村人才开发的激励政策等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面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经济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拓展农民就业新空间;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进行制度创新,还农民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非农产业是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从业者已经占农村劳动力的40%,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转移640万人。在城镇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下,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就业空间不仅可行,而且大有可为。GDP的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弹性平均值高于总就业弹性和城镇就业弹性,但波动较大,应该注意合理引导,避免大起大落,特别是应该通过财税政策的支持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流通路径对其发展壮大起到关键作用。依据对安徽省目前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流通路径可以归结为农户到龙头企业、农户到合作组织和农户到批发市场三种,对这三种路径进一步研究表明现存流通路径存在诸多的缺陷和发展障碍。通过对流通渠道创新、经营方式创新、交易手段创新和流通技术创新四个流通创新方面可以解决安徽省现存农业产业集群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农业产业集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竞争激烈的农业产业的特殊性,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认识农业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球价值链中捕捉、创造、保持价值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没有发挥比较优势,在价值链上定位雷同,价值实现空间狭窄,品牌效应不足导致保持价值能力有限.提升农业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的污染治理,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品质;采取比较优势战略,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尊重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强化产前、产中、产后三者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促进中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使其积极作用得以发挥,还面对土地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等困难,而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可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生存环境。因此,在制定财政政策时,可从转变财政支持方式、明确财政支持重点、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改善农业创业就业环境入手,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利用集群发展农业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利用集中度和区位商等指标,以河南农业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得出河南产业集群存在的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等问题。建议从增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促进河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出现新的困难.我国现有的城市偏向政策极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因此,应该积极发展农村技能教育,调整农村二元保障结构,通过农业内部消化就业和扩大对外劳务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因地制宜的搞好这两项工作,迅速而稳妥的提高农业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有效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提升当地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结构的形成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和农业比较效益、农民收入预期的影响.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而且也要探索和建立一种有效的产业经营机制,引导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以不断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本文以农业产业化及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为重点,对甘肃省泾川县的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期对二者的发展问题及相互关系做出有益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金融海啸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海啸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扩大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新空间;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改革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产品进行价格宏观调控;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19.
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诸多困难.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除了国家应继续实施有利于调整宏观政策外,基层政府应有所作为,充分发挥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对于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时地震灾区--甘肃陇南造成了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信贷业务萎缩和灾后重建潜在冲击等严重影响.由于陇南地处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且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经济结构转型面临较大困难.应正确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抓住有利时机,合理规划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刺激消费需求,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