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王桢 《魅力中国》2010,(35):269-269,268
“以创补失论”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在其《唐诗英译百论》的序言中提出的翻译理论。本文结合其在陕北民歌中的具体运用,对如何“创”作出具体阐释。并以此论对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等诸多老师的翻译,主要是在方言词语的处理问题上进行分析。希望能为陕北民歌的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明阳 《新西部(上)》2010,(4):129-129,124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古典汉诗文化意象的英译.古典汉诗文化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解读和赏析古典汉诗的关键,也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如何正确翻译文化意象并使之容易为英语读者接受成为古汉诗英译研究的难点之一.即译象(翻译物象)与译意(翻译其意)的矛盾,译者尽量保留原语意象的民族色彩.但译者也应意识到中英文化之间有巨大差异,适当地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如加注或增补来使得译文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意象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因此,文化意象的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文化亏损。作者分析了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意象之间的空缺、错位、易像、部分吻合等不完全对等现象,探讨了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意象的对应空缺或错位,使文化亏损能够达到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歌词的创作过程中,一些修辞格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其中隐喻的使用就非常普遍。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从修辞和认知两个维度对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归类与分析,并对隐喻在陕北民歌语言中产生的原因和功能等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陕北民歌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跟随时代发展变化的特性;分析了当代陕北民歌的发展现状。探索陕北民歌发展的途径:首先,陕北民歌应保持它一些原有的音乐元素;其次,陕北民歌不应当受现代流行音乐思潮的冲击,更不能被其所掩盖或淹没;第三,陕北民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满族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明珠。抢救和挖掘满族民歌,让古老的民歌传播到世界其他角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民歌的外译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三个维度”转化出发,以译者的第一视角翻译了满族民歌《跑南海》的部分歌词,充分发挥生态翻译学所倡导的“译有所为”“适应性选择”“选择性适应”的理念,并在实践中探讨总结了运用生态翻译学在满族民歌翻译方面的适用性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能否浴火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源于黄土高原的陕北民歌,因其音乐高昂悠长、歌词形象而浪漫,被学界誉为"研究陕北社会的活化石"。陕北民歌的失落解放后,由于特殊的原因,陕北民歌迅速走向全国,产生了刘燕萍、丁喜才、李治文、马子清、白秉权一批在全  相似文献   

8.
虽然陕北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藏(煤、石油、天然气),经济发展出现了高增长的势头,但我们还必须要有战略眼光,按照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选择一种能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拳头产品,来引导陕北人民树立发展经济、建设陕北的信心和勇气。而这一产品无疑应该是根植于陕北高原,并在全国已有广泛影响的陕北民歌了。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是将原诗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另一种语言呈现出来,使读者感受到与原诗同样的深远意境。异化翻译策略的主旨是将原著的面貌重现,保留原文的异国特色。将异化策略应用于诗歌翻译,传达诗歌原诗的文化内涵和意象,使诗歌译文具有与原诗同样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0.
雷雨虹  刘亚斌  杨亚琴 《当代陕西》2009,(11):66-66,F0003
近年来,横山县在挖掘弘扬创新民间艺术中,下功夫打造特色文化名片,从唱响横山民歌、敲响横山腰鼓、办好横山焰火节、弹亮—把三弦、剪好一张纸等八个方面,推动文化大繁荣,满足城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元宵佳节,县城秧歌汇演、陕北说书等系列春节文体活动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11.
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俊昆  郭起华 《特区经济》2008,(12):148-150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地方特色明显。其中,广东"梅州客家山歌"与江西"兴国山歌"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充分运用节庆、参与体验、纪念品等模式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将促进客家山歌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拓展客家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提升客家地区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2.
龙胜侗族民间歌舞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起了变化,他们受到的一个是现代化的影响,另一个是旅游造成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到侗族歌舞的闪光处,还要提升其闪光处,促进侗族文化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诗歌创作的顶峰是追求诗歌的意境,而如何在古代诗歌的英译中体现或再创造与原诗歌相同或相似的意境,使异国的读者能够感受原诗的意境美和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文化上的认同,进而达到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传播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古代诗歌英译中最为困难的部分.译者应深刻领悟原文的内容和韵味,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表达原作的意境,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4.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多彩多样的音乐体裁。民间歌曲作为民族音乐主要表演形式,它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5.
张家界旅游开发的特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秀,人文景观独特,是块旅游宝地.但在民俗风情旅游开发上存在问题:一是民俗文化生存语境受到强势文化的侵蚀,失去特色;二是民俗文化成为单纯的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要大力开发张家界特色旅游业,须健全法制,保护民俗文化环境;建立特色景点,确保文化原生性,促使其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祖彬 《魅力中国》2010,(10):48-50
从壮族山歌唱腔艺术,编段技艺,内容丰富以及社会需求助推其发展等,论述这朵民族艺术之花历经不衰的受众源泉,并希望社会关注,注入现代艺术素养和科学技术,帮助它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异化翻译能保持原文的特色,让读者有机会体会原文的文化和风格。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异化翻译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包括保持原语风姿、了解异国文化、丰富语言内涵、促进文化交流、缓和文化冲突。当然,异化翻译也应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才能起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做好青海省囊谦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转化,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结合囊谦县文化和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特点和资源组合特色,提出主打高原生态旅游、高寒岩溶地貌科普研学旅游、盐文化科普研学旅游、藏传佛教文化体验旅游、格萨尔文化体验旅游、传统古村落文化体验旅游、自驾旅游、民族歌舞文化体验旅游八大品牌。将囊谦县分为香达镇综合旅游核心圈、西北部高山牧场观光旅游区、东部森林生态观光与户外休闲旅游区、西南部高山峡谷观光与宗教文化旅游区,结合囊谦县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一核八心两廊三区四线” 整体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全面提升囊谦县文化和旅游产业品牌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玉平  王文艺 《特区经济》2008,228(1):190-191
"民俗村"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景观,它将异地民俗文化集中于一地进行展示或表演。"深圳民俗文化村"是民俗村的典型。民俗村的建筑和歌舞从全国各地迁移至此,这种文化的空间位移,对文化的移出地和移入地无疑产生了很大影响,民俗文化本身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异。它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民俗的输出民族来说,文化村中的民俗脱离了其原生的文化背景,变成了一种被截取的文化元素,同时也变成了该民族的象征符号。这种由民俗村所带来的文化变异和文化迁移及其所引起的一系文化现象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0.
民俗节庆活动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类型,对于旅游深具加值的作用。民俗节庆活动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本文从文化旅游的视角出发,结合民俗节庆活动本身所具备的旅游功能,探讨了如何增强和创造民俗节庆活动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