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前基于静态评价项目沟通网络提出的网络调整策略方式,与该网络在协同创新项目中的动态演化特点不符。认知资本是沟通的基础,且认知资本随项目推进而变化的特点与沟通网络动态性相一致,故从认知资本视角对沟通网络进行动态分析。首先,从初始网络构造、网络演化过程、演化结果评价、网络演化算法4个方面设计沟通网络演化模型。然后,以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的网络调整策略及其效果。结果发现,劣势节点策略不仅未改善网络演化结果,反而使结果变差,表明网络局部最优不代表整体最优;优势节点策略效果较好,其中节点结构改善策略优于节点能力提高策略,表明在沟通网络演化过程中结构系统性影响强于节点个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基于静态评价项目沟通网络提出的网络调整策略方式,与该网络在协同创新项目中的动态演化特点不符。认知资本是沟通的基础,且认知资本随项目推进而变化的特点与沟通网络动态性相一致,故从认知资本视角对沟通网络进行动态分析。首先,从初始网络构造、网络演化过程、演化结果评价、网络演化算法4个方面设计沟通网络演化模型。然后,以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为例,对比分析不同的网络调整策略及其效果。结果发现,劣势节点策略不仅未改善网络演化结果,反而使结果变差,表明网络局部最优不代表整体最优;优势节点策略效果较好,其中节点结构改善策略优于节点能力提高策略,表明在沟通网络演化过程中结构系统性影响强于节点个体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网络节点间共生关系分类以及知识协同过程的熵变理论,以Lotka-Volterra模型为基础,将序参量指标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创新网络节点间知识协同过程机制模型;采用赋值法和控制变量法,并借助MATLAB平台对模型进行计算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创新网络知识产出水平受到节点自然增长率、节点间协同意愿指数、节点间竞争指数、节点知识熵、节点结构熵等5个因素的影响;在节点处于不同共生关系时,即使同一影响因素,对最终知识创新产出水平的影响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刘和东  刘权 《技术经济》2021,40(1):99-106
本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系统内的主体关系及优势,基于Lotka-Voherra模型分析生态系统内主体间关系的演化效应,构建熵变模型分析系统与外部环境演化的协同机制.结果 表明:①主体间关系为适度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演化时,系统群体与个体均衡产出较大;主体间关系为寄生共生演化时,系统群体与个体均衡产出较小;(参当边际协同熵等于边际协同负熵时,生态系统协同效率最大;系统持续稳定发展条件是:主体动态学习并从外部引入负熵流,抑制系统内部协同熵增;③主体间的能力匹配是提高系统绩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碳税与补贴政策动态调整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博弈模型,引入证据理论融合企业收益状况与市场环境信息建立网络演化规则,借助MATLAB仿真技术分析动态补贴与静态碳税、静态补贴与动态碳税、动态补贴与动态碳税三种情形下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补贴可以纠正企业的非理性行为,使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动态碳税则会强化网络在初期形成的演化趋势,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达到全扩散或湮灭;动态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动态碳税造成的正反馈效应,降低网络演化的风险;在三种不同的情形下,补贴与碳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制度化关系约束与企业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组织间关系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大多专注于组织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之资本属性,而忽略了其制度属性的功效。本文从制度与演化的视角考察组织间关系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将不同形态的社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统一到以制度转型为宏观背景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中,并进一步通过构建动态环境下的企业创新选择模型来揭示制度、社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关联机制。分析结论认为,正式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制度转型各阶段中企业技术创新差异的根源,而二者的协同演化机制则是制度转型不同阶段间顺利过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面向社会网络的团队间创业协同关系结构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团队创业协同构成的开放式创新关系中,团队间依托社会网络衍生出的松散、去中心及非系统合作问题普遍存在,关注该协同关系的结构与效应能为探究少数占据结构洞优势团队的关联结构、能力延展及策略均衡问题提供崭新视角。通过解析少数占优团队在创业过程中的资源边界拓展、学习型改造与竞合优势转换等问题,从社会网络在节点、节点间、节点关系聚合层面形成的协同能力、角色与位势3个维度,归纳剖析团队间创业协同能力、角色与知识位势的网络构成,梳理提炼其呈现的合作网络边界扩张、协同策略结构性变革及部分要素外部效用突破性涌现效应。与快速协作响应、持续冲突协调及共同绩效相关的结论能为认识“开创事业”导向下松散合作关系中的知识/角色/能力差序作用格局提供分析框架,对评价与优化非全要素创新或非全过程创业中优势主体间的交互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众创空间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构建高效的合作创新网络可以提升其运营绩效。当前,合作创新网络解耦研究越来越多,对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交互关系进行研究能够更加完整地再现真实网络作用机理。基于双网络视角,对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进行解耦,探索众创空间运营机制与创业企业合作策略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利用数理建模和仿真方法模拟众创空间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结构以及两种网络间的交互作用,为提升众创空间运营效率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企业合作关系断链重连概率对合作创新绩效有较大影响,这一概率存在相对合理区间;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结构在双网络结构机制下有较大差异,并且在动态演化过程中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复杂网络描述产业间技术扩散,基于概率论和网络技术设计产业技术流网络建模与结构效应分析方法,提出产业技术流网络(ITFN)概念及其随机、动态、多层和复杂性特征。改进Weaver指数,根据产业产品与流程创新二维随机变量联合概率分布确定产业节点连接规则,构建垂直型ITFN,测度产业间技术共同度,构建水平型ITFN。以ITFN度分布与度相关揭示产业技术扩散结构整体与动态效应,以中心-外围分层网络、产业技术流树展现产业结构升级动力效应,以中心度测度产业技术流吸收、溢出与中介个体效应,以中国工业产业技术扩散系统为实例进行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产学合作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包括对协同创新绩效的静态影响和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邻近与地理邻近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正向关系;社会邻近能促进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不会显著促进协同创新绩效提升,但能够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网络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呈正向关系,且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负向调节社会邻近与地理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ive promo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national innovation policy. This study examines network contagion effec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via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of embodied and disembodied technology by two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 models: the cohesion model, based on diffusion by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the structural equivalence model, based on diffusion by network position similarity. This investigation then utilizes data of 42 countries during 1997 to 2002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ir network relationship. The analyt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influences n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contagion effects, but that the international similarity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performance is more accurately predicted by network position than by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and this study resul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makers.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presents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he diffusion of e-commerce adoption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ologies. The contagion effects on innovation diffusion are examined by two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 models: the cohesion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diffusion by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the structural equivalence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diffusion by similarity of network position. This study then empirically examines a sample of e-commerce diffusion taken from the Taiwan's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2001.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e-commerce diffusion among firms in Taiwan exhibits both contagion effects, but that the mimetic behavior is predicted better by network position than by interactions with others.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发网络化环境的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对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同时,技术创新网络的本质体现为其自身就是一种知识流动的复杂适应系统。因此,从复杂适应系统(CAS)视角分析知识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节点间的不同流动方式,以及在技术扩散过程中知识流动特征与核心节点形成过程,从节点的初始状态、节点间知识流动和节点状态变化等3个方面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规则,分析了网络中企业间知识流动过程对节点企业核心地位形成的影响,为下一步的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数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建立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预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实证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存在传递性,倾向于形成中介-2路径的开放式三角形结构;城市拥有的知识元素属性、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投入力度会对网络演化产生差异化影响;知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在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形成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制度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在网络演化前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伴随协同创新的深入,二者不利于协同创新网络合作关系形成。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各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创新战略,发挥各自资源与产业优势,助力构建高效交互的协同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从微观层面对新产品扩散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和博弈论,构建个体决策行为模型,并设计出一种智能学习方法实现消费者间的互动。在Anylogic上建立多Agent模型,考虑局部网络效应,设计网络演化规则,探究不同网络环境下网络结构和消费者决策共同演化规律,并分析产品效用参数、沟通交互强度、种子用户数量以及链接断开时间对共同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尽管初始网络结构不同,消费者关系结构均能够以更高的聚集性和稳定性重构,且在小世界和无标度网络下,共同演化、彼此促进,从而有助于产品扩散;②尽管在高度数的无标度网络下共同演化会使扩散结果呈现出两面性,但在扩散过程中网络结构变化趋势一致;③网络效应强度提高能增大产品效用值,但过高和过低的效用值都将削弱网络演化对扩散的促进效果;④种子用户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不再影响最终扩散结果;⑤若共同演化能在最终时刻前达到稳定,链接断开时间则不影响扩散结果。  相似文献   

16.
已有文献指出企业外部资源和信息是创新的重要支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中各种因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如何互补或配置。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是目前文献中认为最重要的企业创新外部联系机制,尽管网络机制和集群机制沿着不同轨迹发展并且有其局限性,但是网络和集群也许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或扮演相互替代角色,更好地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列出了创新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以量化企业创新过程,通过解析网络和集群对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提供了一个更加丰富、细致的理论框架,可以解释外部变量如何促进或者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然后,分析两者如何通过互补克服局限性,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最后,引入集群与网络活力变量,探讨在集群和网络不同发展阶段外部联系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变迁与演化。  相似文献   

17.
构建以网络节点韧性、网络结构韧性以及网络群落韧性为核心的城市网络韧性评价体系,并运用ERGM模型分析创新网络韧性形成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创新网络节点韧性分布格局呈动态演进特征,由以“沪宁”为强韧性核心形态向以“沪苏锡”为强韧性核心再向以“沪宁苏杭”为强韧性核心形态转变;②网络结构类型相对稳定,三元结构中以核心节点散射联系的网络结构为主,四元结构中以散射联系及三元结构为基础的网络结构为主,随时间演进,整体网络结构韧性表现为曲折提升趋势;③创新网络群落逐渐减少,聚集指数持续上升,长三角创新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抵御外部冲击能力增强;④创新合作互惠性及交互性逐渐成为创新网络韧性强化的驱动因素,产业结构及对外开放的驱动作用也较为显著,而创新网络韧性与信息距离网络存在强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界定了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概念,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了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模型,分析了扩散源、中介通道、采纳者等相关节点之间的关联、互动关系,从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提出了敦促采纳者采纳技术创新成果、保障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有效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