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思 《改革与开放》2014,(23):55-57
对外开放的国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西方功利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和平台.由于西方功利主义思潮的渗透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政治观、学习观、生活观、择业观以及人生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出功利化价值取向.应通过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抵制大学生功利化思想和行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求“虚”与生活务实的价值追求、网络感性与现实理性的价值评价、网络“包容”与现实功利的价值选择,是当代大学生网络受众的双重价值取向倾向.大学生社会化困惑、第二生存空间的诱惑,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则是其成因,把握倾向、厘清原因对于形成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影响就业质量,文章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从就业意愿、行业选择、就业地点选择、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探究当前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普遍具有追求工作的高薪、稳定性和个人发展空间等多重特点,多受社会、所受教育、成长环境、市场需求以及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宾 《改革与开放》2013,(8):168-169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交织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及问题。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但价值主体取向已由社会本位转向社会个体新结合本位,他们更倾向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价值观念日趋功利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层次多样化,价值目标现实化、短期化,价值评价标准愈发相对化。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大学生价值体系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曾国良 《改革与战略》2011,27(8):165-167
受市场经济、文化变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步趋于现实化、功利化、多样化等价值取向。大学生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的群体,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基本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到生长环境及教育背景的影响,他们大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与价值取向,集中表现为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的缺失。文章在分析造成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小娜 《魅力中国》2010,(35):299-299
儒家文化在国民道德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乃至社会心理方面留下了深深地烙印,是国民品质、精神塑造的主要力量.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中西方文化发生了碰撞.功利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影响了企业的伦理,使企业责任没有尽到位。本文主要就儒家文化与企业伦理做些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东岳 《黑河学刊》2011,(10):101-102
从对大学生耻感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缺方向,行为取向上缺理性,目标取向上缺长远考虑。导致大学生耻感缺失的原因,即:社会道德整体滑坡,学校教育重视不够,家庭影响偏重功利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林穆静 《新西部(上)》2009,(9):181-181,149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个人行为等方面.教育矫正的主要对策一是利用网络优势,加强校园网建设;二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及诚信教育;三是建立健全的社会、家庭、学校相协调的教育机制,全面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师道尊严脉息微弱,这与重道尊师的现代倾向不无关系,也与社会、家长乃至学生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不无关联.教育非其所愿或"知识改变命运"信念的动摇,一些迷惘的学生甚至家长即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与刻薄,甚至挑剔乃至人身攻击.师道尊严的重视与重构尚需社会的理解以及教育从业人员的耕躬力行,而国家和社会在构筑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地中也不得不对此进行必要的更多担当.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生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选择、理想信念、责任意识以及学习生活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体原因方面分析其特点的形成原因,能更好地推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90后"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校园看社会,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以及不合理消费的原因的分析,预测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提出了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消费行为把握和管理应做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分析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出发,认为应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亲社会价值取向教育,发挥环境熏陶和榜样示范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移情能力和交往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丁静  贾丽萍 《魅力中国》2011,(8):204-204
采用问卷法对即将毕业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倾向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既有自信、自主、灵活、择业趋于理性等积极的一面,也有焦虑、盲从、自负、求稳、求全等消极的倾向。产生上述不良择业心理的原因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也有用人单位的,最主要还是大学生自身的。针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现状,我们提出几条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和从众性等问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行为.社会、学校、家庭应把引导青少年健康消费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抗逆能力,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建立健康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时代信息多元开放繁杂,大学生在生涯发展和职业选择中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功利、社会责任感淡薄等价值缺失的现象,这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目标、丰富工作内容、增强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着理想缺失、信念摇摆、淡化政治、崇尚多元的取向.要以“中国梦”为主题,从实践育人的角度,通过以党团与研本联动的岗位育人实践、教学与就业一体的专业技能实践、修德与明辨导向的社会公益实践等路径帮助大学生重拾青春的激情,坚定价值立场,提升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呈现日益淡化的状态,表现为注重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重权利的享受,轻义务的履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原因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既现实又迫切的问题,高校的两课教学应该从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学习,注意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意从社会实践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王殿文 《改革与开放》2012,(10):180-181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伸和社会文化的缩影.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道德素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学生寝室文化是具有特定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也是塑造大学生素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发挥以寝室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寝室管理为引导的寝室文化服务和管理机制,达到与校园文化协调发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引导方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矛盾冲突的产物和表现,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和领域获得广泛的认同,对社会生活起到巨大的冲击作用;而青年大学生又是最容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二者之间发生作用影响着青 年大学生的价值现取向.本文就如何在青年大学生中传播积极向上进步思潮,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运 用理论教育、教育与自我教育等方法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