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合约理论的多重境界与现实演绎:粤省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必良 《改革》2012,(5):66-82
通过东进公司的土地承租案例,说明一项不稳定的合约是如何得以存在并延续的。为什么选择了一项不稳定的合约;为什么不改变合约本身,而是选择了维护原有合约的治理方式?东进公司的创新性试验就是:以合约匹配合约、以合约治理合约。文章发现以"边缘合约"维护"核心合约"的两种形式;厘清了要素合约与商品合约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了东进案例对我国农业的组织化创新及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机制所具有的宏观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理论,并对美国、德国和日本商业银行在贷款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机制的现实和必然的选择是大股东控制,同时应引人商业银行作为强有力的第三方来约束大股东,从而改善公司治理。强化商业银行在贷款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需要改革破产程序;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持有公司股票,适度从事投行业务;建立银行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3.
叶敏  张微 《特区经济》2005,(11):172-173
一、问题的提出1.“股东”治理的逻辑委托代理理论认为股东天然地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管理者仅仅拥有合约控制权和合约索取权,而所谓公司治理就是一套关于股东如何激励与约束经营者的制度规则,这就是所谓“股东”治理的逻辑。2.商业银行“股东”治理逻辑之批判商  相似文献   

4.
复杂多变的交易环境引起了企业间交易治理机制的极大变化。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确保企业间交易顺利进行,选择合适的治理机制极为重要,其关键在于理清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关系。深入了解上述两种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并辨清两者的关系特征,对于企业有效治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相关理论发展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实践 公司治理的根源起源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目的在于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合约不完全问题 公司治理结结理论均强调公司的权力分配制衡机制。其实质就是权力分配制衡机制,即明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激励目标应该不仅仅局限于鼓励代理人更努力地投入工作和诱导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期望的行为,还应该关注代理合约对员工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人员构成调整、企业文化培育、企业战略执行等方面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企业激励目标理论的合约逻辑和基本内容,进而对其合约特点与理论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7.
李传军 《山东经济》2005,21(5):40-44
公司治理的本质,实际上是企业行为人对企业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最优公司治理合约是人们在约束条件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社会制度环境就是公司治理合约选择的给定约束条件。社会制度环境发生交化,公司治理合约模式也将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追求总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公司治理的目标。近些年来,各国的制度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演变。演变过程体现了路径依赖特征。  相似文献   

8.
最优合约理论和管理权力理论都从不同侧面对高管人员的激励报酬进行了解释,但都有不足。在分析和评述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角度,通过对公司治理与高管人员报酬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机制的改进对高管人员报酬的影响正在逐步体现:当董事会规模大、流通股中机构投资者多、发行了外资股或实现了海外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个人及公司规模扩大都能显著提高高管人员报酬;任职年限、ROA和独立董事占比与高管人员报酬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雇佣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劳动合约短期化行为严重,对此,理论界和政府极为关注,企业处于其发展的成长期、正式制度的缺失、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是短期化劳动合约存在的客观原因,这使得我们有必要考察企业的契约性质及劳动合约的特性。长期劳动合约通过降低合约方的流动性,来达到激励和约束的双重功效,使人力资本获得的剩余收益真正成为风险收益。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及其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长期劳动合约的推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吉 《辽宁经济》2005,(11):80-81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其实质是公司的权力制衡问题。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委托——代理关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使所有者在不干预公司日常经营的情况下,保证管理层能以公司整体利益或者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管理目标。对管理者履行职责过程中越权和违规行为的防范和制约机制,以及对损害投资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后果的纠正和补救措施,是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内容。一般来说,公司治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治理结构,另一个是治理机制。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以及治理机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的设置。治理机制包括内部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外部机制——公司控制权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中介机构及债权人监督和信息披露等。这两大部分共同决定了治理效率的高低和治理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对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现代公司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它既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职业关注等外部控制系统,同时包括激励合约设计、董事会、大股东治理、债务融资等内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关系、道德风险与经理人有效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经理人道德风险的视角分析了公司治理中的关系与经理人有效激励。经理人既可能有私下隐藏企业收益的道德风险,又可能有偷懒的道德风险。本文的分析表明:第一,在存在经理人私下隐藏企业收益的道德风险的情况下,经理人薪酬合约中与企业绩效挂钩的奖金部分(分成比例)随关系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第二,在存在经理人偷懒的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当关系强度小于某个临界值时,经理人薪酬合约中与企业绩效挂钩的奖金部分(分成比例)不随关系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关系强度大于某个临界值时,经理人薪酬合约中与企业绩效挂钩的奖金部分(分成比例)随关系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第三,在存在经理人双重道德风险的情况下,经理人薪酬合约中与企业绩效挂钩的奖金部分(分成比例)随关系强度的增大而减小。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企业所有者所面临的经理人道德风险主要是什么类型的,然后才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经理人薪酬合约。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本质是一组合约的联结,合约的不完全性要求对企业产权合约中的剩余权利做出安排。本文将企业合约理论应用于对国有银行的分析,认为产权规则是企业重要的激励制度安排。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国有的性质所导致的大量“中国式不完全合约”和“要挟行为”(Hold—up)使其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在产权多元化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国有金融产权领域引入合约交易和实施机制,使国家中止或退出产权合约的威胁是可以置信的,这样才能实现产权效率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4.
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健全银行的公司治理>、香港金融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以及学术界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不同的界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涵义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内部结构而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制约机制的统一;就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容而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又可以分为狭义的公司治理和广义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商业银行监管.  相似文献   

15.
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健全银行的公司治理》、香港金融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以及学术界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不同的界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涵义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内部结构而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制约机制的统一;就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容而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又可以分为狭义的公司治理和广义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商业银行监管。  相似文献   

16.
从合约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的效率高低不仅取决于生产成本的下降,更决定于合约成本的高低.合约选择越自由,合约成本就越低.政府推出最低工资制度、劳动合同法等措施降低了劳务合约选择的自由程度,使劳务的合约成本上升.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地灵活展开合作有利于企业降低劳动力雇佣中的合约成本.因此,在政府诸多干预的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方式和方法选择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债性合约与股性合约的分工与融合。银行利用其信息优势与贷款者形成债性合约,促成了学生融资的实现。然而,强风险特征与长周期特征与银行的“三性原则”相悖。资产证券化是解决相悖缺陷的有效方法,一方面证券化使得债性合约的持有主体发生转换,长周期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证券化的小额特征与合格投资人要求,使得风险得以一定程度的分散和适度的规避。但是,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风险转移的特征,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证券化制度可能会纵容银行发生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是决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般性特征,提出了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风险回避等假设出发,考察风险和交易成本对合约形式的影响。利用Kuhn-tucker条件可以证明,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分成合约是最佳合约;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合约的形式由交易成本和分成合约所提高的效用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20.
从风险回避等假设出发,考察风险和交易成本对合约形式的影响.利用Kuhn-tucker条件可以证明,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分成合约是最佳合约;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合约的形式由交易成本和分成合约所提高的效用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