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GDP锦标赛”考核下,政治和经济体制机制因素叠加共振造就了中国的“增长奇迹”。新时代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从“GDP锦标赛”向多元化转向,后者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要求遏制房价上涨。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着“经济增长”和“遏制房价上涨”的冲突任务,为避免晋升风险,一些官员可能会出现“为官不为”。基于此,本文通过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在对房地产倚重型经济地方政府提出稳住房价和发展经济两方面要求的同时,更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进行职责划分,并完善财税机制体制,拓宽地方政府财政来源,激励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其解决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2.
以2007-2016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官员晋升压力对国有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晋升压力加剧了国有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尤其是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大的地区;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官员晋升压力是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层隐藏负面消息、增加过度投资以及降低环境治理水平而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成果,进一步揭示了官员晋升压力对微观企业的干预作用,并为地方官员晋升考核机制的完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晋升竞争与企业研发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内生于财政分权和晋升竞争制度安排的地方政府干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指出在财政分权与基于GDP增长的官员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官员追求任期内的政绩和经济利益的诉求更加强烈,这导致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官员会利用控制的资源或手中的权力积极干预辖区企业经营行为,影响了企业作出有效率的投资决策,旨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基于GDP的晋升激励的地方政府干预行为抑制了辖区内的企业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4.
政府为了治理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了诸多规制措施来遏制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绿色信贷作为相关政策的重要一环,其实施效果却欠佳.文章对绿色信贷困境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干预、预算软约束,导致面临晋升竞争的地方政府官员和国有银行经理均缺乏激励实施绿色信贷,金融资源未能按照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方式配置,出现了资源误配,从而使得政策失灵.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改革政府和国有银行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官员为追寻地方经济增长牺牲了环境,然而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都影响官员晋升。重污染企业投资能带动当地GDP增长,也会带来严重环境污染。本文以我国1999-2010年重污染行业(1)上市公司所在的191个地级市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重污染企业投资对地方官员晋升的影响。结果显示:重污染企业投资的增加对地方官员晋升概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环境绩效在官员晋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官员晋升机制改革的政策起到了初步作用;并且这种负面影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和东部城市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地方政企合谋与信贷资源配置的数理模型来研究分权下地方政府干预信贷资源配置服务于地方政府的自身效用,结果表明地方政企合谋是地方政府在直接干预力度减弱的情况下,间接干预金融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且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晋升是助长这些干预行为的关键因素。若将发现地方政企合谋与政府地方官员政治晋升与否直接相关,即能起到威慑作用,并能形成最优的防范地方政企合谋契约。  相似文献   

7.
黎欢 《武汉金融》2014,(4):20-23
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在地方政府干预和银行自身改革两种力量的作用下,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变迁的影响,相较以往文献对金融发展、地方政府干预两个关键指标的刻画做出显著改进。研究发现,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造成的"弱财政"背景下对地方银行信贷进行干预,会固化资本积累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方面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集约型"转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城市房地产价格中的地方政府因素:成因、机制和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地方政府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介入,源于一种双重压力:分税制以后地方事权的比重普遍高于财权带来的压力、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之下,面对资源的约束,依据现有土地供给制度,地方政府介入城市房地产开发,推动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动员社会各种资源进入房地产市场,达到财政增收、GDP高增长等社会经济目标.这种介入也对城市房地产价格有直接、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围绕GDP增长的政绩诉求如何影响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并进一步考察了官员异地交流的制度设计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以GDP增长为基础的政治晋升锦标赛下,地方政府强烈的政绩诉求促使地方官员不断干预当地企业对稳健性会计政策的运用,从而降低了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但是,中央政府制定的官员异地交流制度能通过缓解地方保护主义和削弱地方宗派主义而降低地方政绩诉求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负面影响。本文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以GDP增长为基础的考核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也有利于启示后续研究结合政治因素分析新兴市场的公司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会积极干预金融资源配置。文章将经济增长目标作为“有为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代理变量,通过研究我国2003—2019年290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增长目标降低了金融发展深度,与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呈倒U型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会增强经济增长目标对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转型则能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对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通过降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挤出流向工业及商业领域的贷款影响地方金融发展。本研究拓展了有关金融发展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关系的认识,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2011年中国29个地区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强度和地方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处罚力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强度越大,地方政府官员就越有动力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增长速度越快,债务风险越大。并且,官员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影响受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约束。地方审计机关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降低官员晋升竞争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激励程度,进而降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增长速度和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是在地方财政压力、官员晋升压力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承担了更多政府功能,使其投资效率低下。金融生态环境决定了平台企业的外部融资条件,势必影响其投资效率,然而鲜有文献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11-2015年省级城投债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金融生态环境所具有的缓解融资约束,降低政府干预两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及其维度对平台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实体经济基础越发达、金融发展与政府治理水平越高、法律制度环境越好,平台企业融资成本越低,这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造成的投资不足现象;政府治理能够抑制平台企业过度投资;法律制度环境能够抑制平台企业过度投资,法律制度环境与政府治理对提高平台企业投资效率存在替代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平台企业经营市场化改革,防范与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高其投资效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政府干预房地产金融的范围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对房地产金融的干预目标一般界定为提高房地产金融效率和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平稳发展。是不是房地产金融的方方面面都要干预呢?很显然政府不是万能的。在某些地方它用不着干预;在有些地方它无能为力;甚至在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干预的地方,政府也不必进行干预,原因是干预 成本大于干预收入。对政府应该在房地产金融的哪些地方和方面进行干预按层次顺序做出范围设置,旨在理性化政府干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地方国企投资中政府干预的动因以及相应后果。以上市公司(2000~2006)为样本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当地GDP增长,地方政府干预导致了地方国企过度投资,在市场化进程越慢的地区或GDP增长相对业绩表现越差时,政府干预动机越强烈,使得该地区国企过度投资问题越严重。而且,政府干预并未因政府持股方式变化而改变,政府间接持股与直接持股的地方国企同样受到政府干预而发生过度投资。本文结论也为近年来中国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模式转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设防房价     
房地产市场调控愈演愈烈,但商品住宅价格似乎并不给力。与中央政府对房价的调控决心相比,地方政府的配合力度却意味深长,有政府官员还口口声称“没信心让房价降下来”。市场不断爆出一线城市房价已出现松动迹象的消息,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房价是“假摔”。房价问题,又被吵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与房价的关系,地方政府对农地征收的垄断和土地变更的用途管制是土地财政的基础,许多地方政府主导成立了大量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并以土地为抵质押物和以土地出让收益为还款来源进行大规模举债.同时,地方政府官员面临经济和政治双重压力,在"政治竞标赛"的考核与激励下,用举债资金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导致了房价上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房地产业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下,近年来的房价持续走高,房价也成为了目前人民、政府、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针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中央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以调控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效果与调控目标有着较大差距。本文以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为着眼点,探讨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从1998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房价居高不下。根据国际经验,房价是经济景气的先行指数,经济不景气,房价就会率先跌落。而随着金融海啸冲击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我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的涨幅也出现了回落。本文从消费、就业、金融等方面分析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各区域财政能力与金融能力变动的对比入手,证实了我国各区域均存在"强金融,弱财政"现象。用财政压力指标替换财政能力指标,详细论证了区域财政压力增长率与区域FIR增长率之间存在的反向变动关系。最终说明了区域财政压力差异性造成地方政府干预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激励不同,并最终导致区域金融发展速度差别这样一个连锁反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价格调控一直以来都是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创新资源协同视角,利用中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从城市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两方面分别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偏微分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创新资源协同、空间关联对城市房价影响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以及考察房地产行业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考虑城市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时,创新资源协同均会显著促进本城市房价上涨,空间效应以直接效应为主,而对邻近城市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考虑空间关联作用时,创新资源协同空间关联在两类城市特征下均会显著促进本城市房价上涨,对邻近城市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仅在考虑城市地理特征时成立,城市经济特征并不能增强创新资源协同空间关联的空间溢出效应;房地产行业动态性在创新资源协同、空间关联与城市房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