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改革和完善国有林区现行的林权制度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国有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林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步。本文通过现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避免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的思路和方法,保障林权所有者的收益权,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以此推动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中外林权制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兴安岭地区国有林权的特点,对该地区林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该地区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安排合理的林权制度提供政策建议,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使林权制度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实现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利于林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完善,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民生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就是对利益、权利和责任的一次改革。在国有林权改革中,政府、林业企业、职工三者是利益主体。在责任体系方面,对政府、企业而言,存在诸多弊端。为此,建立了利益主体责任博弈模型,并得到其均衡解,研究表明:三方同时选择充分履行责任将是最优选择,因此,国有林权改革应该以责任为指导,以责任定利益,以责任定权利,并从新发展理念视角,阐述国家、林业企业和国有林区职工群众有效地履行各自的责任,特别是政府要突出制度创新和协调发展;企业要按照绿色生态发展,坚持技术革新及以人为本,以保障国有林权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从其运作来看,虽然没有改变林地的国有性质,但却改变了林木的国有性质。原来的国有森林资源转为私人所有已经成为现实,其实质是国有林木私有化进程。我们坚决反对。理由有三:一是从理论到实践,都不支持私有化是提高林业效率的最佳途径;二是中国国有林业的突出问题并非产权的私有化;三是国有林权的改革并不能解决中国国有林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反而在法律和制度并不匹配的情况下,会带来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5.
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对于林区职工生存、培养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并注重预测和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以及中国国有体制改革剩下的最后一块阵地,国有林区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背景,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应运而生,其中以具有典型特点的伊春为例。伊春市林改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效,诸如增加了林区职工收入、有效解决林区就业难问题、造林投入增加与加强森林管护等。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从林业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为伊春市林改提供借鉴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国有林区社会经济稳定、造福于子孙后代的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应从解决"林权"这个核心问题入手,合理组织林改地块采伐经营活动,不断探索林改今后发展方向等是实现林改下步工作目标的有效途径,充分释放改革试点效应.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三危"困境、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来展开。通过分析以上几方面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着系统性研究与基础性理论研究方面的欠缺,并据此提出了要以分工原理为基础,融合演化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分析国有林区经济系统变迁的机理,服务于国有林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随着黑龙江省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和民有林的营造,在国有林区里营造了很多的民有林、私有林。对整个林区森林资源的恢复和生态建设、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营造这些民有林和私有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国有林区职工脱贫制富,改变现有林区的资源状况和经济状况。在这些林分中,大青杨是营造民有林和私有林的最佳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林业产业发展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农民收入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愿,市场化水平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度,并提出了江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差异化与协调推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林业产业发展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农民收入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愿,市场化水平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度,并提出了江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差异化与协调推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郑宏 《时代经贸》2010,(4):134-134
林地使用权是林权制度的核心内容,鉴于林区经济发展现状的考虑,在林地使用权取得中,对于不同的取得方式采用了差异的立法主义,梳理这些法律关系并完善相关制度对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近年来我国营林公共投资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营林产业增加值、营林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公共投资额、营林产业的实物量成果来分析产业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阐述了我国营林产业发展的制度动因是集体林权改革和国有林权改革,以及林业行政组织和财政投入体制。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与林业相关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正在推进。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林地确权后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林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然而,相对显著的经济效益而言,其生态效益显现缓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无法调动林业经营主体种植生态林的  相似文献   

15.
"三林问题"的关键是林权改革——伊春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家级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和林权改革"双试点单位"伊春市为典型案例,分析了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以林业资源枯竭、林区经济危困、林工生计困难为特征的"三林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林权改革与天保工程、产业转型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本文认为,以林权改革为突破口解决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三林问题"方向正确,措施可行,但仍有需加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6.
林地使用权是林权制度的核心内容,鉴于林区经济发展现状的考虑,在林地使用权取得中,对于不同的取得方式采用了差异的立法主义,梳理这些法律关系并完善相关制度对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根 《经济师》2001,(11):287-288
文章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林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通过对目前林区存在问题的分析 ,指出了国有林区今后发展的出路 ,必须从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理顺运行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入手 ,着力强化收支预算、营林生产、森林资源和职工队伍四项管理 ,从而达到逐步建立林业两大体系 ,以此推动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权流转的多维动因分析与激励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南方集体林的绝大部分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承包责任制催生林地流转,小规模林地经营状况为林地流转创造条件。当前,林权流转呈加速趋势。林权流转的动因包括三个层次,劳动力城镇化转移、林业的比较效益低、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微观层次原因,林地规模经营、林区经济发展等中观层次原因,林业实现国际化、林区家庭承包制继续稳定发展、国家的政策法律等宏观层次原因。所以,可以选择以下路径激励林权流转的加速:稳定和强化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强调承包权能的独立存在;加强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建设;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体系市场;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职业教育,转变农户传统经营观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内外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结合大兴安岭地区林权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探索,不仅可以发现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中仍需解决的问题,为大兴安岭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及具体政策建议,还可以通过总结其经验与不足为其他省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等多种调查方法实地考察了湖南省农村林改一线。阐述了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介绍了湖南省林改的成效及其配套改革的特点。分析了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特殊性,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省等优秀试点经验,并借鉴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世界林业强国发展林业的成功经验,为完善林改配套服务体系寻找一些有效途径,提出了积极推进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