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贺剑武  袁琳 《特区经济》2010,(8):160-161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已经取得周边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旅游业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最容易起步的领域。本文论述了泛北部湾开展旅游合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意义,探讨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旅游合作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环北部湾滨海旅游发展优势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以下简称"南北钦防")四市区位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文章在分析它们各自拥有资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滨海旅游资源构成、特色和特征的分析 ,提出对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以及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安排 ,构建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广西滨海旅游带 ,打造滨海旅游品牌。这对丰富广西“环北部湾滨海边境旅游线”具有现实意义 ,符合广西建设旅游先进省区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是在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次区域合作新格局.在更大的范围整合经济资源.增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增强泛北部湾经济区各经济主体发展动力的客观必然要求。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发展中.柳州市作为建设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现代化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柳州市的资源、产业、区位优势,在多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工业经济的比较优势.加快合作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环北部湾战略与广西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北部湾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要地 把环北部湾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产业促进的战略重点,建设成为面向世界的制造基地,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实施环北部湾战略,广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桥梁作用,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丰富了我国旅游业的内容。海南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五指山市番茅村的旅游资源特别显著,开发番茅村旅游资源不仅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为我国的旅游产业做出一定的贡献。因此,本文对五指山市番茅村的地理优势以及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旅游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陈咏淑  陈健 《改革与战略》2008,24(7):99-101
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有着多种有利条件,即使旅游资源条件不优越也可以发展得很好。顺德作为一个典型的经济发达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在高度发达的经济驱动下,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仍存在旅游形象不鲜明、经济发展造就的优势资源未能开发整合形成拳头产品。本文针对顺德旅游业现状,提出了其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文捷  王坤 《改革与战略》2015,(3):98-103,116
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整合文献的回顾,采用共生、共享以及包容性增长理论,在分析北部湾海洋旅游资源现状和目前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北部湾海洋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从而提出适合北部湾海洋旅游整合的共生、共享以及包容性增长三种模式的组合。共生模式强调一体化进程,分别从旅游资源、旅游主题、旅游形象和旅游商品四个方面进行整合;共享模式是在共生的基础之上加入信息和品牌的共享;包容性增长则是进一步协调区域内的利益体关系,促进区内的公平可持续。三种模式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促进北部湾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依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对北部湾旅游"4+2"城市进行了分析,从区位、旅游资源质量与等级、社会经济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及条件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选择了南宁市作为重点发展的旅游节点及核心,成"点—轴"状地旅游空间结构带动周边其它城市的发展,共同促进北部湾经济的腾飞,实现北部湾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任宣羽  熊斌 《特区经济》2012,(5):149-151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和谐发展的社会问题。旅游业能否成为资源型城市未来发展的后续产业,这需要对资源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深入地研究。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影响资源型城市旅游发展潜力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提出不同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龚艳  杨华峰  陈灿 《特区经济》2010,(1):186-187
作为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应利用优势,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从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社会背景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可行的。发展思路主要有:构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构建区域层面的旅游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设计突出河流森林景观、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循环经济,树立新的旅游消费观,探索社会层面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试论提升城市特色旅游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名全 《特区经济》2008,(12):136-137
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许多中小城市利用当地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市场竞争优势,并一举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亮点。如何提升城市特色旅游竞争力已成为城市旅游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城市特色旅游和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入手,从分析影响旅游竞争力的七大因素,对提升城市特色旅游竞争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视角的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林 《特区经济》2012,(6):122-126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市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资源优势度、旅游总收入指数、聚类分析、空间错位分析等方法,对江苏旅游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江苏旅游资源优势度无论在丰度上还是在品位度上其空间表现都是苏南地区的南京、无锡、苏州(苏南的常州、镇江例外)高于苏北、苏中,优势度最高的是苏州,呈现出由苏南向苏北逐渐变小的态势。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总收入之间不仅存在着空间的同步性,也存在着空间错位性,同时旅游资源优势区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与旅游资源中等区、劣势区相比明显显得不足,省内区域出现资源诅咒现象。因此,江苏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亟待提升,必须要进入深度改革和产业素质升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长沙市休闲旅游产业的基本特点,构建了长沙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深刻分析了长沙城区各区休闲旅游业资源承载力,为长沙市休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个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概念模型,通过对广东南海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案例的剖析,在区域情景之下对此概念模型做了进一步检验。文化创造、城市营销、设施与服务建设、公众参与是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但一个城市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旅游战略更受到区域特征的影响。对我国后工业化城市而言,文化旅游发展需要转变政府角色,并建立基于需求而不是供给的战略逻辑。  相似文献   

17.
对深圳旅游区划与布局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惠芳 《特区经济》2007,62(3):198-199
在进行旅游区划时,应遵循5个原则:区域分异原则、相似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与行政区划相协调的原则、综合性原则。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深圳旅游资源状况,本人将深圳划分为4个旅游区域。结合深圳城市发展规划,深圳旅游发展的战略布局应为:以国际化城市和滨海城市为依托,以海滨和都市为主题,以“二带四圈”为增长极,形成深圳特有的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美华 《特区经济》2008,235(8):147-148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乡村旅游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所喜爱。本文概括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并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增城作为广州的一个县级市,经济发展位于全国百强县前列,增城的旅游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增城正在着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城。本文对增城旅游运用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增城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旅游持续竞争力提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琼 《特区经济》2008,(5):52-54
连云港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配套完备,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应通过实施区域联合发展战略,推进旅游开发一体化;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市域东部旅游网络体系;发展生态旅游,实现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体现特色,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等举措提升其旅游持续竞争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