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的质疑──与王珏先生商榷朱沁夫王珏先生在《经济师》杂志1994军弟12期上发表“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几点质疑”一文,笔者拜读之后,很为王先生的理论勇气所折服,但对他的观点和论证却不能同意。王先生文章的观点归结起来...  相似文献   

2.
“反作用”论可以“质疑”吴国柱《经济师》今年第8期“来稿摘编”专栏刊出了方正先生对王珏《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的批驳意见。他说《质疑》“妙论横生,美不胜收”,当然是“独创”;这倒说的不错。只不过他说的是反话,我们却当正话听,就象刘冬先生在...  相似文献   

3.
彭大方  王珏 《经济师》1996,(8):19-19
关于劳动的转化与价值增殖问题彭大方,王珏编者按:王珏先生的《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补遗》一文于本刊1995年第3期发表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书刊文摘导报》于4月28日(第558期)摘要报导了王珏先生的新说,并加了编者按,倡导读者来信参与争...  相似文献   

4.
对《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一文的思考栾文莲王珏教授在《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一文中谈到,我们过去对生产关系的理解和界定是狭窄的、片面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密切交织、互相渗透、亦此亦彼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所以密不可分是因为它们...  相似文献   

5.
来稿摘编     
《经济师》1995,(6)
<正> 云南吴国柱来稿,指出王珏先生的《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补遗》(见《经济师》1995年第3期),对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性问题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对传统的观点作了深层次的发掘,同时也作了全面深刻的反思。王珏先生的分析真正是深入到了问题的本质,高扬了人的主体性精神,使人们清晰地看到“资本”,“劳动”、“生产”这些概念和过程本身,都是“人”的活动过程,而不单纯是“物质运动”过程,从而使人们从过程中看到了人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关系。王珏先生早在《质疑》中就曾说过:“存在分为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与“客观存在”相对应的“主现存在”这样一个新的命题,对“存在”的概念作了全面的而非片面性的描述。在《补遗》中则进一步依据其新见,论证了“资本的本质是劳动”,是“劳动的转化和积累”;而“劳动”,自然应该包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个方面,并且还提出了体力劳动也会“转化为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6.
<正> 拙文《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发表后,收到了不少反映和书信。其中最使我感动和受到鼓舞的是学界耆宿、心理学界的泰斗、93岁高龄的杭州大学名誉校长陈立老先生。陈立老师对我的观点表示支持,认为拙文“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很有根据”;认为“社会存在是在人有了意识才能产生,除却有意识的人,便没另有社会意识。”本文试图对陈立老师的这一卓见和关于心理运动问题,稍加生发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读了《经济师》杂志1994年第12期王珏先生的《关于政治经济学传统观点的几点质疑》一文后,令我大开眼界,深获教益。 一、王珏先生的文章对一些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对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新的探索和阐释,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是以社会实践为依据的。文章从头至尾闪耀着辩证系统思维的光辉,而无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机械论色彩。例如文中认为,任何事物的建构都是球型的;任何事物的运动形式和过程都是圆型循环的;任何事物的结构与运动之间的关系都是统一的;无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治与经  相似文献   

8.
张友仁先生是北大著名的经济学教授。1963年9月,我有幸到北大经济系读书。那时候,老百姓还不知道经济学是干什么的,有的家长甚至把“经济系”误读为“京剧系”,问孩子:你怎么又学起京剧来了?可是,《政治经济学概论》课一开,我们就立即被引入了经济学殿堂。其中启蒙老师之一就是张友仁先生。  相似文献   

9.
<正> 李光远同志在1962年发表的《劳动力所有制的提法能够成立吗?》和新近发表的《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使他成为否定劳动力所有制范畴的代表者。我们作为李光远同志《质疑》文中所称的“劳动力所有制论者”。感到有必要对“质疑”作出回答,以求共同把这个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争议问题搞清楚。一、生产条件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所有制)是社会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8期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很受启发。但文中认为斯大林的定义是从恩格斯的定义“后退了两步”的结论,我有些不同意见,现提出来与孙冶方同志讨论。一关于对恩格斯的定义的理解我同意孙冶方同志的说法,恩格斯给政治经济学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是  相似文献   

11.
报刊上正在批判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和该校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修订本(以下简称南开《政治经济学》)。这个批判是不是必要呢?无疑是完全必要的。这本书,在政治上紧跟“四人帮”,竭力诋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肆意攻击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该书发行时所附《说明》里声言,这本书只是“存在一些错误,如关于邓小平同志问题的提法已不适当”。不对,不是“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近年来在刊物上进行了讨论,发表了一些不同的见解。我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这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给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所下的定义,我准备另写专文来阐明。本文只限于解释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讲的生产和分配、交换及消费关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的争论,贯彻于整个20世纪始终。“取消论”、广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研究生产力论”和“研究生产关系论”各领风骚。20世纪半期“研究生产关系论”居统治地位。苏东剧变在客观上宣告“研究生产关系论”的终结,《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必须由研究生产关系转变为重点研究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政治经济学思想,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于2017年6月19日举办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是我校“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举行的第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2017年3月12日,我校收到中宣办发函[2017] 147号——“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关于重点支持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的通知”.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关于《资本论》的体系,马克思曾经这样说过:“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我认为,这个“艺术的整体”,不仅为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建立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且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资本论》的对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经济学界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特别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对象的长期争论中,对《资本论》的对象问题也有不同看法。而且前者往往是由后者引起来的。例如,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各种不同理解,就往往引起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上的分歧。因此,《资本论》的对象问题,不仅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和马克思经济思想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研究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孙冶方同志在他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中,对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提出两点批评意见。对此我有不同意见,在这篇短文中,我先谈一谈所有制问题。斯大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第一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如果依照孙冶方同志引用的恩格斯的定义,那么恩格斯的定义第一点是“生产”  相似文献   

18.
王亚南先生提出的“以中国人的资格来研究政治经济学”是一次方法论的巨大革新,表现了中国人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许多经济学研究者的“座右铭”,时常被提及和引用。其本义是在批判奥地利学派的基础上,用《资本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制度,建立中国自己的经济学。但其丰富内涵尚未系统研究,甚至众说纷纭,理解各异。基于此,王亚南先生还提出了“中国经济学”范畴,号召研究“广义政治经济学”,其身体力行的成果就是《中国经济原论》。这是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首次尝试。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仍然需要牢记王亚南的倡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1978年第7期刊登了王永治同志写的《批判“四人帮”在价值规律上制造的谬论》一文,剖析和批判了“四人帮”在上海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价值规律的一系列谬论。与此同时,我认为王永治同志在文章中表述的一些观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这是我正在写作的《社会主义经济论》第一章《导言》中的两节(初稿)。主要是对流行了二十多年的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即生产关系所包括的内容,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觉得斯大林的定义是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正确定义的修改,这种修改是不妥当的,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已经带来了不良后果。我认为,斯大林把流通排斥在政治经济学对象之外,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独立出来,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之一,都是有问题的,大有讨论的余地。我的上述看法,曾在好些地区和单位作报告的时候讲过。现应《经济研究》编辑部之约,先把这两节发表出来,使我有机会更广泛地听取意见,以便将来作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