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君 《经济导刊》2011,(7):100-101
军事战略的背景是战争,企业战略的背景是竞争。“竞争”之词,在郭象注《庄子·齐物论》中有解释,“并逐日竞,对辩日争”。并逐是在赛跑,而非对抗;对辩是面对面的争斗。据此“竞争”之意便有两说,既有竞之意,也有争之说。  相似文献   

2.
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干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老子也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把“本真”看作精诚之极至。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苟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老子也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把“本真”看作精诚之极至。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在当时社会经济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条件下。市场交往不发达,诚信更多停留在“自省”、“自律”程度。因此,重农轻商,重义轻利是其主要特征,诚信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简单。但如今的情况截然不同了,会计诚信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现实物质利益联系得如此紧密。  相似文献   

4.
很多经济界人士在总结上个世纪日本经济崛起的奇迹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么一个概念:日本企业不但技术好,而且胆识惊人,敢为天下先,“勇猛善战”,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艺高人胆大。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朵奇葩,东南汽车正以卓尔不群的发展轨迹诠释着“艺高人胆大”所带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强烈震撼。庄子的《逍遥游》中写道:“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东南汽车,正拍着海面激起的波涛,在急骤的狂风中盘旋直上……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先秦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其哲学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而“逍遥游“又可以说是“庄子“一书的总纲,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石。“逍遥游“一词在庄子笔下,得到了质的飞跃,赋予其全新的涵义,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从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追求的是人格高尚,境界崇高,更侧重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二字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忠义礼智信”是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也。”又说:“信则人任焉”。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老子也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把“本真”看作精诚之极至。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庄子·德充符》篇中的畸人形象是庄子笔下描写畸人最多的篇章。庄子通过对畸人形象的描绘来诠释理想人格。《庄子·德充符》可以说是对“德”充满礼赞的篇章。从不同向度阐述六位畸人形象的形成依据,以及畸人形象蕴含的“德”之意蕴。  相似文献   

8.
畸人徐渭     
张泓 《江南论坛》2013,(10):59-61
庄子曾经说过:“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他心目中的畸人就是指和大自然相通.掌握某种自然规律.却被俗世所不容的特立独行之人。徐渭就是这类畸人。  相似文献   

9.
于丹教授认为:“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论语)心得》)“庄子告诉我们,在天地之间,如果一个人果真顺应生命形态,那么首先把这些个遗憾和残缺都接受下来吧,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想的是怎么样改良它,能让自己更好”(《(庄子)心得》)。  相似文献   

10.
“究天人之际”似乎是东西方共有的爱好,只是东方愈“究”愈神秘而西方愈“究”愈显豁罢了。《庄子》载有一段孔子与老子“究天人之际”的故事: 孔子精研六经,自以为通矣,可拜见了七十二位主子,竟不遇,于是对老子叹道:“人可真是难得说明白呵,还是‘道’难以说明白呢?” 老子答道:“六经这玩艺儿,只是先王的陈迹呀,哪里是弄出迹来的东西呢?你的话可是和迹一样的。迹是鞋子踏成的,但迹难道就是鞋子吗?白鶂们只要瞧着,眼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对想象的分析入手,提出解读《庄子》的另一种方案。问题的讨论依次为:一、通过几部经典的比较,为《庄子》的体裁定位;二、把《庄子》文章“章法散漫”的现象,同想象的逻辑联系起来;三、对《庄子》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进行类型分析;四、揭示对另外的生活方式的想象同建构世界的大道理的对立;五、附论相关的政治与哲学问题。作者期待,《庄子》所召唤的想象力,会阻止我们在庸常生活中精神的沉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庄子在《说剑》中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精彩的故事。 战国时,赵文王喜欢剑术。使赵国人都将击剑作为升官发财的手段。农夫不种田,工人不做工,大家都来学剑术。赵国国力反倒一天天下降了。庄周假以剑士的身份出现在赵王面前.自称有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赵王问道:“何谓天子之剑?”  相似文献   

13.
出自《庄子·齐物论》的“天籁”一词为章太炎和刘师培展开哲学话语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基础.章太炎和刘师培作为晚清汉学大师,尤其在“小学”方面的造诣极高,持论也有相似之处.本文试图沿着他们“小学”研究的路径诠释其与《庄子·齐物论》有关的哲学思想,指出貌似相像的二人思想中存在的重要区别,从而阐明他们各自的学术进路所显示的两种哲学路途及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说“雅俗共赏”,是就某类作品的受众而言,这里的受众更具体些说是指《茶座》读者对象。“雅”和“俗”也不涉读者尊卑责贱之身份,确切说是指作品提供者的一种境界、追求和趣味,或者说是如何看待和把握读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浅析“山寨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虢欢 《时代经贸》2008,6(9):81-83
2008年伊始,“山寨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人说,“山寨机”是振兴民族工业的希望。也有人说,“山寨机”是阻碍行业发展的毒瘤。是希望也好,是毒瘤也罢,对此,笔者并不关心。因为世界万物原本就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而笔者更关心的是“山寨机”背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好为人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师既久,就不免生出对教师本身的一些理解来。其实,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已经被说得很多了。韩愈《师说》是被引用得最多的经典,这正如一谈起大学,不可不说梅贻绮的“大学者,大师之谓而非大楼之谓也”一样,谈教师不能不谈他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题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是关于教师的很有影响力的名言。此外,孟子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是流传甚广的关于教师的文字,鲁迅当年就曾以“人之患”来代替“教师”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诚信”,《管子——枢言》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是团结人心,凝聚人心的可靠保证。关于“诚”,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诚是顺应天道与人道的基本法则。关于“信”,《论语》记载:“了贡问政,子曰:‘足兵,足粮,民信之。’子贡又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又问:‘逼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粮’。孔子认为在治理国家的大事上,  相似文献   

18.
一、标准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学家”可谓声名狼藉。不必说BBS上谬传已久的“经济学家骇人听闻的语录大全”,也不必说传统媒体批评经济学家的长篇累牍,更不必说网上对著名经济学家信任度的投票,单单一句“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就将大陆经济学家集体判了个死刑。社会科学工作者对社会的作用往往是无形的,难以估量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扯到儒学,吵吵闹闹的东西就特别多。 孔子说过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后世不少人由此认为,这是强调重义轻利.儒家不重视财富,更反对人们对财富的一昧追求。紧接着又有人说:不对,儒家最重视财富,何以为证?孔了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相似文献   

20.
闫涛 《新经济》2002,(2):102-105
人们都说,“食在广州”,我想除了地域物产之外,政策因素也是构成“食在广州”的一个重要前提,君不见,四川人也搞了个“味在四川”,但终因解放思想不到位,结果在把川菜发扬光大的进度上,和广东比起来还是慢了一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