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员工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行回顾,将文献分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离职倾向两部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华  李磊 《企业活力》2009,(6):27-29
一、离职问题主流理论回顾 员工离职是指“从企业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其成员关系的过程”。对员工离职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初,最早介入此项研究的是经济学家,他们主要从社会宏观角度来考察社会经济因素诸如失业率、劳动力市场等对员工离职的影响。与经济学家不同的是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家,他们从企业和个体的微观角度对员工的离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327名不同层级酒店员工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在中国情境下,酒店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酒店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员工组织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认同与员工离职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组织认同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离职倾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完善了在中国情境中酒店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量表,同时也对企业从履行社会责任角度降低员工离职率具有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丽琴  霍炬 《现代企业》2003,(10):27-27
目前我国企业对员工离职成本的估计仅仅停留在显性成本方面 ,而忽视了由于员工离职带来的隐性成本 ,事实上隐性成本在离职总成本中占绝大部分。在当今我国的企业界 ,呈现出一种“快餐式”的雇佣方式。即企业员工离职与企业招聘频繁交替进行。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供给大于需求的形势 ,而且供给后备又十分充足。所以 ,对于越来越高的员工离职率 ,不少管理者并不在意或未给予足够重视 ,但是调查研究表明 ,企业员工离职的成本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就员工离职带来的隐性成本进行归类与阐述。一、员工离职前的低效率带来的成本。从管理心…  相似文献   

5.
员工离职带来了企业人员的流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离职是有成本的,因而员工离职存在着离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本文通过对离职成本收益的分析,得出了最优离职率理论,并就实现最优离职率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构想。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意见,鼓励员工发言.但是建言具有挑战性和人际风险性,尤其当员工面临一定工作压力时,员工建言需要更多的认知过程.目前有关工作压力与建言行为的关系的研究仍存在分歧.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根据资源守恒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理论,提出了建言价值认知和建言成本认知两个中介变量来构建工作压力与建言行为的认知模型,并假设不同类型的工作压力与建言行为关系不同.通过对国内三家大型企业260名员工的调查,对以上假设及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工作压力对建言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结果不同,挑战性压力促进建言行为,阻碍性压力抑制建言行为;员工会通过对比建言的价值和成本来决定是否建言.  相似文献   

7.
当市场环境不好以及不确定性增加时,基金进行安全投资转移。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所形成的声誉资本具有“类保险”作用,在面临负面事件或不确定性环境冲击时能够防止股价大幅下跌和市值损失;基金是否会在市场环境不好时将投资组合转向社会责任绩效更高的股票进行安全投资转移呢?使用2010—2017年开放式基金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市场环境与安全投资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市场环境表现不佳时,基金避险需求增加,倾向将投资组合更多地转向社会责任绩效高的股票进行安全投资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基金和基金经理特征影响基金的安全投资转移行为,净资金流入较少、历史业绩差、经理选股能力差的基金根据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安全投资转移的程度大。研究还发现,基金的安全投资转移行为对基金业绩和基金收益波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借助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利益相关者的容忍度以及监督力度对企业实际履行社会责任水平会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声誉捷径欲望较强的情况下,要保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有效履行,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律,效果并不理想。而加强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并提高企业对监督成本的负担比重,将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改善。从长远来看,降低利益相关者的容忍度和企业捷径欲望系数,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提升至关重要。只有当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双方的社会责任意识都非常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才有很强的制衡力量。同时,企业声誉捷径欲望很低并且自律意识很高的时候,双方才会最终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员工离职会给企业造成人力资本投资损失和人力资源重新配置成本。因此,员工离职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员工的离职倾向及离职行为与心理契约违背的积累和员工对其感知有关,心理契约的建立与维护以及心理契约违背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补偿措施,对于员工的离职倾向和其他消极行为消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成本——收益分析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启军 《上海管理科学》2008,30(2):94-96,F0003
从成本收益分析看,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需要一个成熟的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使企业陷入履行社会责任的囚徒困境,对不符合社会责任规范的企业行为所进行的政府管制,其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通过培养企业自愿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收益私有化,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把企业社会责任看成企业的一个特质并传递至产品,使得产品也具有了社会责任特质.文章主要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用和收益出发,运用函数和图相结合的形式来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获得的利润,注重从企业所依存的市场结构角度来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对企业社会责任函数的研究有利于今后探讨企业的最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度,企业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采取不同的社会责任行为,为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 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就是社会责任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客体,具体说就是社会收益,即社会效益减去社会成本。当企业承担社会义务时所增加的资源或给社会带来的收入就是社会收益。如企业吸收残疾人员就业,就为国家增加人力资源,减少财政支出,从而为社会带来收入。反之,企业的行为引起社会资源的消耗或给社会造成的价值牺牲就是社会成本。如企业排放污水引起下游企业或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质量下降。而社会收益则指企业通过自己的行为给社会所作的贡献。社会收益一般用来测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业绩。  相似文献   

13.
企业若想杜绝员工类似于"裸辞"的离职行为,走出离职管理的怪圈,必须做好预防以及采取相关的离职延续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李桦 《企业活力》2010,(3):39-42
对离职员工进行再雇用,是降低招聘、培训和人员整合成本的好方法。当前中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再雇用情况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短缺和个人申请。再雇用员工表现出年龄轻、学历层次不高、再雇用周期短、绩效良好、满意度、忠诚度高等特征。企业同时也需要将离职员工纳入人才数据库,并立一套对离职员工进行再招聘的选择录用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构建双寡头垄断的电商企业成本差异化的Hotelling模型,探讨了隐私提供量、单位隐私投入成本对电商个性化产品的投资决策影响。研究表明,隐私提供量在一定范围内时能够促进企业更愿意投入成本对隐私保护,但当隐私提供量超过一定量后,造成总隐私保护成本过大反而阻碍了隐私保护的进行。对于率先进行隐私保护投入的企业2来说,随着单位隐私成本投入的增加,两企业的差异化逐渐明显,该电商企业将逐渐并长期占据大部分市场,若企业1不及时改变决策,将终被挤出市场。  相似文献   

16.
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离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印象中的离职管理包括:1、离职类型昅适用情形的界定;2、离职审批程序的制订;3、离职手续的具体办理等。但这只是对离职行为和离职人员起到一种规范的作用,而要减少人才流失和由此造成的损失则需做到以下几点:有许多公司高层已经意识到他们正在失去那些优秀的员工,却往往不知其因。事实上,管理者不主动了解离职员工的真正想法、对公司管理持何观点、有何建议,这是大错特错的。当员工离职时,其直接管理者应与人力资源经理一起,同离职员工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谈话,了解其想法及对企业当前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评价;对目前激励体系效度的评…  相似文献   

17.
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流失率并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却又同时面临着员工在接受培训后选择跳槽的风险。如何控制受训员工的跳槽行为以使自己的损失最小化,则是所有提供培训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鉴于此,本文以经济博弈理论作为分析受训员工跳槽行为的客观基础,通过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得到企业和员工关于培训博弈的四种行动策略组合,即:企业不培训;企业培训,员工留任;企业培训,员工跳槽,企业不索赔;企业培训,员工跳槽,企业索赔。分析表明:受训员工跳槽行为的理论成因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企业对受训员工跳槽行为的管理控制建议:一是增加受训员工的期望收益;二是增加受训员工的离职成本。  相似文献   

18.
当员工感知到企业的善行,即企业善待员工或是积极履行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否会激发员工"舍己为公"的行为倾向,使其为了保护组织长远利益而牺牲个人短期利益呢?本研究依据社会交换和社会认同理论,通过524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舍己为公"的管家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内部和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均正向影响员工的管家行为。责任知觉和道德认同分别在员工感知的内部企业社会责任与管家行为、员工感知的外部企业社会责任与管家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且责任知觉和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田辉 《企业经济》2012,(2):110-113
目前,针对于企业员工的流动行为争议比较多,主要的观点是认为企业员工的流动会给雇主造成损失,违反了契约合意,所以应该加以限制。本文的分析表明,流动行为是企业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理性选择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权衡过程。企业员工的流动行为能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增强人职匹配质量,是一种互惠行为。所以,促进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的企业员工流动,对于整个社会及企业员工本身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李勤 《会计之友》2012,(6):67-71
文章以我国发布了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的43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采用市场指标和财务指标对企业价值进行计量,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所得贡献率、社会责任评分对每股收益的影响是显著正相关的,即选择每股收益衡量企业价值时,承担社会责任是能够提升企业价值的。而当选择托宾Q值衡量企业价值时,托宾Q值与社会责任评分显著负相关,与政府所得贡献率、职工所得贡献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