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以浙江省69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采用1991-2011年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定量揭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差异、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结论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加剧;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表现出典型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类型;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浙东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浙西南地区,整体上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空间经济结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贡献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gis10.2和Matlab分析工具,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冷热点分布集聚明显——热点区域集中于贵阳市及其周边、遵义市部分区域,冷点区域分布于远离市中心的偏远欠发达地区;局部看,县域旅游经济全局自相关呈现出微弱的正相关性。区域经济水平、客源市场、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是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3.
以海西经济区的144个县市为研究空间尺度单元,选取人均GDP等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ESDA分析其县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局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效应,但在省域内分布不均衡,部分县市呈局部空间自相关,其中以温州市辖区为中心点呈现H-H型集聚,而围绕福建省的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部分县域呈L-L型集聚,建议根据中心-外围理论以福建省为中心带动这些县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孟莹莹 《科技和产业》2023,23(13):38-44
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使用安徽省2011—2020年的县域相关数据,利用面板空间杜宾模型(PSDM),检验财政支出结构在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教育、节能环保、文化体育和传媒、医疗卫生类财政支出能够显著推动安徽省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总体上抑制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皖北、皖中和皖南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有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各省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2013-2021年各省份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及其分解效率,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各省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的因素。结果表明:国内各省的孵化器运营绩效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孵化器运营绩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减缓;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程度、数字社会建设水平、区域创新活力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且在省份间呈现正向空间溢出现象。基于研究结论,建议通过建立健全孵化网络机制、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运用中国2000年县域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假设检验,首次对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的增长集聚与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县域经济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东西部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在微观上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于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研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县域经济空间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经济非均衡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提出了协调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毕雪昊  邹伟 《科学决策》2023,(11):185-198
种养结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转型之路,识别县域尺度上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空间协调程度,并分析环境规制对种养业协调发展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9 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区域重心分析法、空间重心重叠性分析、协调度指数和计量经济模型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以及环境规制对其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在研究期内,二者的生产重心基本分布在河南省境内,养殖业生产重心分布更为聚集,而种植业重心呈现出从南到北的布局,空间分布较为分散;二者的产业重心迁移方向在整体上大致相同,均呈现出向东北方向变化的趋势,但是由于种植业重心迁移速度更快,二者空间重叠性较弱,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错位分布;在全国层面种养业协调发展在2016 年及之前较为平衡,2016 年后表现为养殖业产业聚集程度明显高于种植业,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出同样的特征,而中部地区的种植业聚集程度则高于养殖业;环境规制会抑制地区养殖业的生产,但同时显著促进了地区种养业协调发展。经济发达程度和地区人口也会对种养协调度产生显著影响。应当继续全面推进环境规制政策实施,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布局和产业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金蓉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53-161
以湖南省14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空间统计方法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究,并从自然、经济及人文层面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整体呈现“中东北密西南疏”的聚集型空间分布格局;全省存在4大主核心区、多个相对独立的次聚集点以及3大跨界绵延带状连片区;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经济发展、客源市场、交通条件、政策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据此从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活力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基于实地调研与金源乡社会经报表等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求其各指标权重后计算各村综合得分,并利用arcmap10.3做空间表达,结果显示:①耕地撂荒面积、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土地流转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与人均农村用电量权重最高,对其指标层贡献最大;②根据综合得分,将其乡村活力区分为四个层次,其中乡村活力强区、较强区、较弱去分别有三个村,乡村活力弱区有两个村;③从空间区域来看,乡村活力强区集中分布在金源乡西北部,乡村活力弱区分布在金源乡东南部,乡村活力较强与较弱区分布较分散。  相似文献   

11.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税制改革以后,税收体系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大部分,正式建立起以分税制为中心的财政分权体制。各地区的财政分权程度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有直接影响,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间接影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利用我国2005年至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财政分权不仅促进本地经济增长,还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罗芳  申玉泓 《科技和产业》2022,22(1):177-182
制度创新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水平以及对外开放程度4个维度量化制度创新,运用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计量,考察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考虑到空间相关性,在通过莫兰检验后,引入空间杜宾模型进行计量,得到的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财政政策与教育水平尚不能促进经济发展,产业政策与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然而教育以及对外政策对于邻近地区的经济却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将样本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计量,得到的结果则显示制度创新各要素对于三大区域经济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独特的品牌价值,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ArcGIS10.8软件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农业经济水平、交通设施、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均有影响,且交互作用大于单一因子的影响。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体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5.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5~2007年辽宁省十四个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结合人均GDP水平、财政支出水平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定量地研究了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现阶段,辽宁省基本建设支出与政府行政支出对我省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且政府行政支出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基本建设支出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而民生性支出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则为负;同时也得出我省人口数已经达到规模不经济状态的结论。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符洋  杨彩凤  张小菁  魏巍  张越  刘素 《科技和产业》2021,21(11):291-295
利用全局自相关以及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11—2019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的整体空间相关关系以及空间集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各级政府对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全省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全局正相关特征,但湘西和湘南地区呈现大面积的低-低聚集现象,说明各市州研发投入的空间布局不平衡性仍然显著.针对该结论,从提升研发经费和壮大科研人才队伍两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