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理论拓展,也彰显了其突出的时代价值。本文以"四个自信"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究从工作理念、工作制度、工作载体、教学体系等层面进行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同时,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安徽工程大学"三做"教育的提出、拓展及延伸入手,对"三做"内容及辩证关系进行了解析,提出了通过践行"三做"育人理念,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要把践行"三做"育人理念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创新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与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结合起来,与加强学风建设结合起来等...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者与实施者,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言,辅导员更多承担的是"课堂外的"、个体化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并加强对"辅导员式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细分与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并有效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深度交融与竞争的趋势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彰显面临着多重挑战,对多元文化的单纯批判或选择性取舍,已经无法有效实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从文化自信的视域来看,多元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内化、多元文化的理性认知,加强优秀文化实践的自觉性,以此来培育文化自信的灵魂,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增强文化自信的动力和影响力。通过价值认同、理性认知和行动实践三方面,提升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而与时俱进的.“三个自信”是我党带领我国人民艰辛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三个自信”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时代主题、确立了新的评价导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个独特存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国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文化自信是应对这个多元而善变的世界的根本。基于此,从培育高度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高度文化自信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育高度文化自信的互汲,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高度文化自信的实施路径四个向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30多年政治成果的总结。加强"三个自信"教育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三个自信"教育的着力点是:要充分认识自信的力量,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理论自信"来自于理论体系本身的成熟,深刻认识树立制度自信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从分析兵团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兵团精神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将兵团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用兵团精神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五观"、"四个认同"教育,做新时期兵团精神的践行者,以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瑞 《改革与开放》2014,(18):38-39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学术界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形成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各种角度展开分析,这对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神秘面纱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在梳理学术界不同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描述和争论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分歧从不同的维度可以概括为一元本质论与多元本质论的分歧、工具性本质与目的性本质的分歧、德育政治化与德育非政治化的分歧。产生这些分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本质属性概念混淆不清、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分歧争议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义界定争论不休、对当前社会思潮和社会形势不敏感等。探讨差异性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从而更自信地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王桂英 《魅力中国》2010,(29):210-210
就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本土化发展即实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化发展,本文从:“碰撞与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化发展、继承与超越;传统文化心理观念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现代转换、借鉴与创新;西方心理健康及咨询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民族化发展”等三个途径简要论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翟新美 《黑河学刊》2010,(12):134-135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工作的着力点。"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选择,是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体现,对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中国梦情感培养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中国梦"情感培养的途径是: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激发和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情感与责任感;通过树立先进典范引导大学生投身中国梦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陈子华 《魅力中国》2014,(11):175-175
班集体是学校组织落实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班集体作为学校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如何切实加强班集体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发挥了班集体的积极作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勇于创新、有健康心态的人,它是提高青少年良好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出孩子们的正能量,可以使学生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幸福感。因此,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中学班集体建设,经营出一个幸福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析学派的教育观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对当今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通过精神分析教育观的引导,对青少年实施正确的情感导向,培养政治需求意识,用精神分析的新方法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性问题,这不仅是对高校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面对的新命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以及捍卫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形势所需是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考虑的现实境遇。以"三全育人"为统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提高思政课质量、做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守护等是目前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难题,应进一步改善高校思政教育环境,解决当前的问题以实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期推介     
《老区建设》2014,(20):1
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30多年政治成果的总结。加强"三个自信"教育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金如,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蒋芳和李里,在《"三个自信"教育的着力点》一文中,指出了"三个自信"教育的着力点是:要充分认识自信的力量,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基本依  相似文献   

17.
郭娜 《新西部(上)》2009,(7):158-158,156
中国与美国及日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有各自特色,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政治内涵、精神塑造和理论基础上表现出东西方的明显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主要有: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政治性和阶级性,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把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8.
陈烨  王仓 《改革与开放》2021,(12):55-59
文化自信是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自信。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公民。文化自信与高校通识教育都将立德树人作为其共同价值追求,为实现二者思政功能聚合,高校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内生动力、发挥聚合效应、实现内生聚合,旗帜鲜明地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打造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文化自信和通识教育相结合之路,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权静 《新西部(上)》2013,(Z2):172+187
克服阻力,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文化使命。一要注重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加深对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二要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要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目标,要培养大学生的改革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要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民族精神要注重理论传输法、实践转化法、比较分析法与典型宣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