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双重约束,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效应模型,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各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非农生产总值占GDP比率对农民增收有正向作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消费支出比对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起阻碍作用。本文就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增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和回顾“十五”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制定“十一五”期间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由2003年的21.7%上升到2004年的26.8%,提高了5.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缓慢。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要想更快地实现收入增长,农村劳动力必须向能获得更大效益的行业进行转移。在此次历时一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福建省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唐山经济》2007,(12):34-3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近日,丰润区政府研究室对该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庆云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和“引导、规划、规范、稳妥”的原则,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加快土地流转,扩大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快了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带动了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和品牌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目前,全县完成土地流总面积6万余亩,建成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园区40处,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一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德政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8.
巩委伟 《重庆经济》2007,(6):109-113
直辖十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政策,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努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使重庆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当前,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面临就业冲击、分散小农产业链低端困境、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后、帮扶和补贴增长受限等挑战。未来建议按照就业增收、产业增收、财产增收、转移增收四大方向,构建长短结合的稳岗就业举措,打造乡村产业增收联合体,激发农村土地财富效应,完善农村重点人群转移支付政策,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相似文献   

10.
到二00四年底吕梁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达到13.2万人,输出达到12.8万人,农民劳务增收人均337元,去年以来,吕梁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产业。笔者深为这项工作如此卓有成效而欣喜,同时也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通过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现实障碍的分析.指出应建设五大机制保障农民增收:政府主导支农机制、农业保险供给机制、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险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大余县是赣南的一个山区农业县,属非重点县,全县现有人口近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20万,转移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全县和扶贫的工作重心。2007年,大余县在开展市场和县情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思想,遵循“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培训原则,调整和优化组合教学资源,开设了以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服装、针织工、家政服务、酒店服务、烹饪和农村种养实用科学技术等市场需要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李梦芬  王丽芹  Liqin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05-107,126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云 《发展》2006,(12):137-138
农民是当今中国积贫积弱的庞大群体,增收致富是中国绝大多数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低下,使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因此,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对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为此.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工作,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最近.我们对2004年全省17个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全省各县市共17000多农户,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民增收困难,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体制性障碍和非农就业机会的减少,造成大量剩余劳动力被迫滞留于农业,无法向外转移,不仅减少了农民的非农收入,同时限制了农业收入的增长。因此,必须要尽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城市化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垫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至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3%,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7%。2005年全县劳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人均创收5263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0元,劳务输出是该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对促进该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家庭成员的外出务工,引起其家庭的残缺不完整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是严重而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江西省新干县“雨露计划”工作以农村贫困户中青年劳动力为对象,以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为目标,以转移就业前的技能培训为重点,按照“政府推动、学校承办、市场运作、部门监管、扶贫到户、农民受益”的原则,强化四项措施,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詹静 《北方经济》2006,(4):64-6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核心在增收。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品、效益问题,也有生产、市场问题。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农民就业不充分。本文认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非农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由之路。这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大发展后,冲破体制约束和习惯势力束缚的又一次创新,是农民主动积极参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滦南县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大打劳务牌,齐唱劳务戏,劳务输出工作迈出大步伐,被北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确认为劳务基地,成为北京富士康公司用工河北总代理,取得了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到2005年11月,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134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4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