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通过对西方信贷渠道理论和我国信贷渠道现实的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了若干实效性很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本文通过对西方信贷渠道理论和我国信贷渠道现实的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了若干实效性很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存在的问题.由于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难以发挥作用,因而,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而在通货紧缩时期,信贷渠道存在渠道收缩和阻滞问题,在经济繁荣或过热时期,信贷渠道又过度扩张,使得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分别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有效性,对1984年至2008年我国利率、投资、消费及国内总产值的年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且对2004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贷款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渠道除消费外均存在阻滞因素,我国贷款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互为因果关系,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比较有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都作用于经济,但与货币渠道相比较,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郭磊 《全国商情》2009,(23):53-5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是货币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理论上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进行传导,但国内学者对于货币政策不同渠道的传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运用最新发展的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市场不发达等因素,制约了利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在回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各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并通过实证检验,揭示出目前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归纳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新的发展: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股票市场渠道,这此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能的途径,通过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笔者提出了完善和重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8.
顺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前提,近年来,商业银行信贷配给导致传统的传导渠道不畅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有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及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化,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因此,着力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提出完善和规范我国股票市场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的效率和改善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房地产价格已经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重要渠道,建议央行关注房地产价格,并积极发挥其传导作用,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选取了我国1994年至200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货币政策在分流我国居民的巨额储蓄时是否有效,并进一步分析了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干扰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货币政策理论中争论最多的一个难题就是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币值稳定”的单一目标还是“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理性预期理论模型的引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最优选择策略,并认为在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因素日益加强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应坚持“币值稳定”的单一目标。  相似文献   

13.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矛盾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将受到更大挑战。必须加强对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管理,提高调控目标最优解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货币史上,宋代的钱荒是一个非常突出且错综复杂的问题。当时许多人对钱荒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总体上看,这些认识大多数是比较客观和有针对性的,一些对策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少数认识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揆请史籍,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多年,办成了不少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但有效需求不足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缓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简税则、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建立"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政策主张,为的是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文章论述了国家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受到挑战,分析发现,目前M2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和消费物价变动间仍存在较明显的关联,但货币流通速度较大的变化率和货币乘数不稳定等因素造成M2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下降,影响了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际效果。银行间市场利率与经济景气变化存在较密切的关联,观测性和可控性强,具备成为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能,但受到利率市场化整体进程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从区域货币供给区别的角度,考察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素,并重点从现金漏损的角度出发,认为此因素在地区经济差异状况下,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不能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现实是阻碍共同发展的原因之一.文章建议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以实现全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占据居民金融资产的绝大部分比例。居民储蓄率的居高不下是我国高昂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来源,同时也导致了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低迷。居民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落脚点,我国中央银行在对居民储蓄行为信息的发觉、处理以及对策制定上的能力有所欠缺,导致居民的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信息的反应迟钝,削弱了货币政策对公众预期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运行环境、传导机制、调控手段和目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变得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外部均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相互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国际经济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上升;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力度有所下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加快汇率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把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逐渐由货币供给量变为市场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注重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作为一个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自1984年开始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通过对中国1984-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进行单位根平稳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研究发现以下结论:(1)货币政策在调控中国经济起的作用在短期和长期内都是非中性的;(2)通过货币政策的数理模型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呈波动性变化,但是自1997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波动区间逐渐减小且多在货币政策目标区间内;(3)通过构建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VAR计量模型发现,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