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L-P指数均值分解法,将广东省2000--2006年的单位GDP能耗按三次产业进行分解,从而得到单位GDP能耗变化中三次产业所占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通过实证分析,广东省单位GDP能耗的下降主要归功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在推动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效率份额中,主要是来自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的提高的提升,第三产业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GDP能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内蒙古1985~2010年单位GDP能耗的历史数据,尝试通过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对其建立能够有效模拟趋势的ARMA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短期预测分析,揭示其发展变化趋势,以为地方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能源效率同产业结构因素和能源消费结构因素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对内蒙古单位GDP能耗的影响途径和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陕西投资效应分析的西部能源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大量投资集中于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基于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对比分析了陕西和全国行业投资带来的GDP增长、单位GDP能耗、就业等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陕西能源行业和高能耗重工业的投资带动效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增大了陕西单位GDP能耗。吸取陕西的经验和教训,为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系统地提出了西部能源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耗现状评价和"十一五"能源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浩  朱佩枫 《经济问题探索》2007,(3):105-108,119
本文采用单位GDP能耗、单位GDF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三项指标来评价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耗现状,并从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和能源消费构成情况等角度来分析长三角地区能耗现状的成因,最后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十一五"期间应采取的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6.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国内出现了能源供求紧张的局面。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能源问题现状 ,然后对未来二十至三十年内能源供求和能源安全问题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接下来本文通过单位GDP能耗的国际比较 ,论证了中国能源使用效率低这一结论 ;最后 ,本文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提出了缓解能源供求紧张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国际贸易分工等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扩展,利用1990~2008年浙江省的统计数据,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均实际GDP的影响最大,能源强度的影响较大,人口规模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小,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小,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人均实际GDP持续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能源强度变动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负向驱动因素,能源强度变动对碳排放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环境经济》2011,(9):69-69
江苏省日前出台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要求每月公布各市相关能耗指标,每季度公布各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对能耗增长过快和完成目标进度滞后的地区及时预警。江苏省节能办根据各市年度节能目标及能源消费、经济发展走势对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进行预测,确定各地预警等级。预警等级分为三级:一级地区节能形势十分严峻,二级地区节能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选取固定投资总额、就业人数和用水总量作为投入指标,GDP作为产出指标,采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分析中的C2R模型对2005-2014年湖南省14个市州的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城镇化率、单位GDP能耗、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各市州存在用水效率水平不高、地区差异等现象,并且湖南省各市州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其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呈负相关关系,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最后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曾胜  刘朝明 《生产力研究》2008,(22):129-130
能源是保障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结合灰色系统法、弹性系数法与单位GDP能耗法对四川省能源消费需求进行预测,其结论是四川省在"十一五"期末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是可以实现的,但能源供求缺口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为了解决能源短缺,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强力推行节能降耗,二是加大四川省优势资源水电、天然气与新能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生产中的能耗是综合反映经济运行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生产领域中的能耗指标远高于国际发达国家,国家把降耗列为“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之一。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能耗地区,降低这一地区的能耗值对全国都有影响意义。该文采用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三项指标来评价长三角地区能源利用现状,探讨长三角内部各省市能源消耗差异成因,发现工业劳动生产率和能源消费构成等因素对能源消耗差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经贸实践》2008,(2):9-9
“十一五”前两年累计单位GDP能耗下降幅度为7.38%,后三年单位GDP能耗必须平均下降4.77%,才能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任务. 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促进结构节能,2008年要全面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省“十一五”期间圆满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任务。根据国家“十二五”节能指标分解方案,全国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6%,我省按一类地区,节能指标确定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8%。无疑,我省“十二五”的节能降耗工作将迎来严峻的挑战,能源监察工作也必须完善、提升、拓展和强化。  相似文献   

14.
余喆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3):F0002-F0002
今年能否完成“十一五”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指标,成为悬念。 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今年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3.2%。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呼吁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本文以山东潍坊为例,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潍坊市单位GDP能耗做了预测,以探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运行质量,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爱国 《时代经贸》2010,(10):177-178
低碳经济呼吁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的是转交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资源和环境代价。本文以山东潍坊为例,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潍坊市单位GDP能耗做了预测,以探测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经济运行质量,并提出降低单位GDP能耗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计算方法,以山西省为案例地,测度2004—2015年山西省铁路、公路、民航等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及其演化过程;同时利用Kaya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分析测算山西省旅游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从游客数量、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单位GDP客运交通周转量、单位客运交通周转量能耗、能源结构六大方面,测度并探讨山西省旅游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机理,分析结果显示:促进旅游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游客数量、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单位交通周转量的能耗;旅游产业的产值占GDP比重、单位GDP客运交通周转量和能源结构是有效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降低单位GDP能耗列入"十一五"期间的考核指标之后,能源统计数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分析了当前中国能源统计制度方法实施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结合日常统计和经济普查工作经验,提出了改进和加强能源统计的建议,为提高中国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1978—2008年的数据,对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的变化走势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利用指数模型、对数线性模型以及非参数回归模型对单位GDP能耗变化走势进行了拟合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单位GDP能耗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指数型递减。另外,从拟合效果来说,相对于参数回归模型而言,非参数回归模型更能有效地拟合单位GDP能耗的变化走势。最后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能源足迹是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和方法。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可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以中国能源消耗统计数据及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能源足迹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了1978~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能源足迹呈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的2002~2013年。中国能源足迹赤字水平逐步扩大,能源足迹生态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较低,生态风险较高,需引起重视。(2)中国能源足迹构成变动较小,能源足迹构成仍以EEF(煤品)为主,EEF(油品)次之,EEF(天然气)最小,表明中国能源消耗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3)1978~2013年中国人均GDP和能源足迹产值均呈指数增加趋势,而能源足迹强度呈指数减少趋势。(4)能源足迹与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正相关关系,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影响因素中,人均GDP对能源足迹的解释程度最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次之,人口数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