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增长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变化,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是推动区域增长格局演变的三大政策因素。近期内中国区域增长格局仍将延续目前的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格局,远期看这种态势将会发生变化,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增长速度将逐渐趋同,沿海和内陆地区在全国GDP的比重趋于稳定,不排除在更长的时段东部地区所占比重回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东部区域如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已经率先步入到了城市化稳定发展的崭新阶段,其城市化战略的核心内容也相应地由城市化数量水平的提高转变为城市化质量的全面提升。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新内涵、新趋势与新动力,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分析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市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所遇到的诸多城市化质量问题与矛盾,并从经济发展、城市生活、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城乡统筹等方面构建起我国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的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达地区县级市城市化质量提升的总体发展策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化质量视角对城市化阶段的再划分上世纪70年代,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用一条拉直的S型曲线概括了城市化发展的3个阶段。城市化率30%为一重要临界值,在此之前,为城市化起步阶段,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速度较为缓慢;在此之后,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取了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与东中西部地区实证分析了公路、铁路两类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城市化的贡献度,对比分析了东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城市化贡献的差异,结合各区域经济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探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公路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但抑制了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铁路的发展能促进西部城市化,但抑制了东部地区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这一结果表明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发展与路网密度有关.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国城市化水平速率变缓的形势下,应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交通网络,加速铁路、公路建设,提升全国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3—2010年间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的发展效率,研究发现东部地区的城市效率最高,中部地区的城市效率次之,西部地区的城市效率最低。在考虑了非合意产出之后,中国的城市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降低,其中东部和中部下降较为明显,而西部则有小幅度上升。以此为基础,通过动态面板的Tobit模型分析集聚因素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总的说来,集聚对城市的效率是有着正的影响,但是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和大城市,且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今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依然主要是大城市发展和东部城市化过程,需要通过进一步发挥大城市与东部城市的集聚效应,促进城市体系的协调与中西部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圉经济与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广州市政府提出要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萝岗区作为广州的新型经济区域,代表城市化发展新趋势,具有纳入围际化规划理念的先天优势。在论坛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发区分院余炜楷副院长从城市发展格局、规划交通等方面,对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广州东部地区规划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及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战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实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均衡发展战略;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初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第三阶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是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初步形成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从乡村工业化视角探究农民城市化的内在差异,对揭示中国城市化实践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与中西部地区的半城市化不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民被认为已趋于完全城市化,但东部不同区域间农民城市化存在显著差异。苏南、浙江和珠三角是乡村工业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基于这三个地区的现实经验,发现不同的乡村工业化路径直接影响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土地、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并表现在区域内的市场结构、集体土地的开发权配置结构以及城乡关系结构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结构性基础,直接影响农民嵌入市场的方式、集体土地保障水平和村庄社会结构,并最终影响不同区域农民的城市化选择,使三地分别呈现出发展型、需求型、保守型的城市化类型。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大陆的城市规划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 1.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年) 建国初期的1949年,由于经过了长期战乱,我国大陆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很低,发展也极不平衡,大多数城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市政设施及公共福利事业条件也很差。当时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医治战争创伤,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市化是非均衡发展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要高于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可以说,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水平很低下,城市化进程滞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开发民族地区,给民族地区一个发展的机遇.推动民族地区的城市化是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杨丽  何清 《企业导报》2002,(5):57-58
<正>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依托和本质特征。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格局的逐步形成,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给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城市化是个动态的概念,既包括农村的城市化,又包括城市的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延伸和升华,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目前它已成为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目标追求。大连与青岛作为我国两座极具特色的城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实践了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呈现出了不同的城市品位和城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当前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状况,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所处不同城市化阶段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国现存的不同城市化阶段的特征,针对所处的不同城市化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并结合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发展质量决定地区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人口、经济、土地三个维度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首先,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对辽宁省城市化发展质量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在等级类型方面,大连属于优质等级、沈阳为次优等级,7个城市为中良等级,5个城市为低质等级;(2)城市化质量时间演化方面,大连由次优等级上升到优质等级,丹东和铁岭在2012年临界中良等级,其余年份为低质等级,其他城市趋于稳定;(3)在空间分异方面,呈现出中间高、外围低的空间格局;(4)在结构特征方面,沈阳和大连的经济发展质量得分较高,其余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明显偏低,主要是依靠人口和土地城市化质量来支撑;其次,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辽宁省城市化发展质量划分成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核心城市区,第二层级为外围城市区,第三层级为边缘城市区,分析了每个层级地域特征;最后,从生态环境、政策、经济发展、区位等方面探讨了地域层级产生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以城市人口规模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城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构建异速生长模型,探讨我国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城市用地发展整体上处于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土地城市化的相对速度在加快,人地关系正异速生长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其中小城市和工业城市用地平均水平最高,特大城市、综合性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超出了合理阈值,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有针对性的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15.
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阿特金森模型,构建了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分要素测度模型和分段测度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分类特征、协调性特征做了总体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首都经济圈处于城市化发展质量优化和提升阶段;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京津唐地区最高,南部石家庄、邯郸地区次之,北部张承地区及保定、衡水地区最低的态势;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城市化发展质量高于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而空间城市化保障质量相对河北省各地级市较弱;北京市、天津市为城市化质量滞后型区域,环首都经济圈的承德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为城市化速度滞后型区域,其余地市为城市化协调型区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并引起有关城市化速度问题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当前城市化速度过快,呈现冒进态势;也有学者认为城市化速度并非过快,只是城市粗放型增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根据钱纳里标准及与同类国家的比较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仍有所滞后,速度并不显得过快;对比分西显示,我国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导致城市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增强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必要转变城市增长方式,建设紧凑城市,提高城市化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2-2008年间我国1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指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从全国总体样本来看,人口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城市化进程均对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人口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是土地城市化进程的近2倍。在分区域研究后发现,人口城市化指标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东中西部依然显著,且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土地城市化指标的作用则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负,在东部地区并不显著,且从数值上也比人口城市化指标小得多。这说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应是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步伐在逐步加快,城市的发展速度也在加快,截止1986年底,已有大中小各类城市353个。现有城市在地域分布上是不平衡的,大体呈现出东密西疏的态势。我国经济学界有一种意见,把内蒙古、甘肃、宁厦、新疆、青海、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9省、区称为中国不发达地区。这种称呼的准确性尽管可以探讨,但毕竟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实际情况。在这一地区中,现有大中小城市78个。在这里,我想通过对不发达地区重要城市经济特点的分析,来探讨不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问题。由  相似文献   

19.
新动态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6):110-110
2009—2010中国网购热门城市榜单出炉 5月9日,淘宝网正式发布了《2009—2010年度中国网购热门城市报告》。报告显示,入围2009—2010年度中国网购消费力城市的前十大城市均来自东部地区,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天津、温州和宁波。与网购行业密切相关的物流行业,也呈现东部发展快于中西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统筹城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规模上和结构上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本文探讨了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统筹城乡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