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并分析商业活性炭及其改性态对水溶液中六价铬的吸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取决于溶液的起始p H值、铬的浓度、活性炭的投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活性炭及其改性态对六价铬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97.67%,99.87%,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75,5.95 mg/g。2种活性炭对六价铬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Freundlich等温吸附与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六价铬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2.
利用活性炭作为载体吸附固定微生物去除水中苯酚,分析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吸附降解苯酚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活性炭固定化微生物对苯酚吸附降解能力比活性炭单独吸附提高了约30%,其吸附降解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对废水中钒(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对钒(Ⅴ)吸附行为。详细探讨了溶液pH值、改性沸石投放量、吸附平衡时间和温度对水中钒(Ⅴ)吸附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硫酸亚铁改性沸石吸附钒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H=2.63,改性沸石投放量为0.5g,吸附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处理初始浓度为50.0mg.L^-1的钒(Ⅴ)溶液100mL,去除率可达92%以上。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室温(298K)时吸附容量为8.51mg.g^-1。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活性炭水凝胶、二氧化硅水凝胶为载体制作人工水草,研究了该新型人工水草对磁湖污水的原位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水凝胶人工水草可显著改善水体透明度,对COD、TN、NH4+-N、TP的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可达7.80 mgCOD/g、0.74 mgTN/g、0.29 mgNH4+-N/g、0.036 mgTP/g,其净化能力明显优于活性炭水凝胶人工水草。经汞灯照射后,2种水凝胶人工水草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有较大的提高,且二氧化硅水凝胶人工水草的再生能力更优。因此,二氧化硅水凝胶人工水草可应用于磁湖污水的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水溶液中Cu(II)、Zn(II)被香蒲活性炭吸附后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香蒲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u(II)、Zn(II)的吸附能力与溶液起始p H值、Cu(II)、Zn(II)的初始浓度以及吸附时间成正比;溶液起始p H值为6~8时,香蒲活性炭对Cu(II)、Zn(II)的单位质量吸附量相对较高。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Cu(II)、Zn(II)的去除率增加,但单位质量吸附量降低,最大平衡单位质量吸附量分别为49.45和25.82 mg/g。结果表明,香蒲活性炭是一种较好的吸附材料,对Cu(II)的单位质量吸附量高于Zn(II);实际应用中可在p H值为6~8的范围内设计运行p H值,使得Cu(II)、Zn(II)去除的同时废水p H值也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在毛衣加工生产过程中其废水排放存在水量不稳定、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问题,采用“气浮-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处理后, COD、硫化物、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85%、97.3%、94%,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可以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4287-2012)中的直接排放标准,该工艺可用于类似工业废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和异辛醇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氯仿为萃取剂,合成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异辛酯。用折光率和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物性和结构表征,用气相色谱分析纯度。实验结果表明:当硫酸与硝酸的摩尔比为2:1左右,硝酸与异辛醇的摩尔比为1.3:1左右,反应温度为40~50℃时,硝酸异辛酯收率最高,为89.5%。  相似文献   

8.
目的:抗生素生产有机废水经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标准。方法:采用厌氧好氧处理。首先进行中和调节,经厌氧处理,再进入接触氧化池好氧处理。处理效果为COD总除率为96%,BOD5总去除率为98%。  相似文献   

9.
用NaCl和NaOH溶液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改性实验,并得到最佳改性条件;再利用XRD、ICP、SEM和BET等技术手段对改性产物进行全面表征。结果表明:NaCl溶液仅起到离子交换的作用,对天然沸石离子交换能力的提高比较有限;而NaOH溶液可以将斜发沸石转变成低硅铝比的Na-P型沸石,使阳离子交换容量增加了两倍多,同时吸附性能也有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聚法制备了新型绿色絮凝剂---聚硅硫酸钛铁( PTFSiS ),通过XRD 法、红外光谱法、粒度分析法和Zeta电位测定法对PTFSiS 进行了表征,并与聚硅硫酸钛( PTS)和聚硅酸( PS)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TFSiS与PS相比具有更大的粒径和更强的电中和能力。聚硅酸与钛、铁的反应过程中形成了框架钛结构Ti-O-Si 和Fe-O-Si结构。通过XRD 图谱分析表明PTFSiS 中形成了新的物质Na3Fe(SO4)3·(H2O)3、Na2Ti(Si4O10)O 和 Na0.68Fe0.68Si0.32O2。采用烧杯实验对PTFSiS 去除模拟乳化油废水中的乳化油的混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投加量为0.3 mmol/L(以钛离子和铁离子计),最佳pH值为7.15时,浊度去除率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5%和99.9%。  相似文献   

11.
对叔丁基苯乙酸在浓硫酸催化下,采用微波常压法与甲醇合成对叔丁基苯乙酸甲酯。结果表明:当对叔丁基苯乙酸:甲醇:浓硫酸=2:20:0.75(摩尔比),采用600w微波辐射20min时,对叔丁基苯乙酸甲酯的产率达93.6%,反应速率是常规方法的12倍。  相似文献   

12.
以钛白粉副产品绿矾、氯酸钠、浓硫酸为原料,用氧化法制备了聚合硫酸铁(PFS),再加入绿色稳定剂磷酸二氢钠,制得一系列不同磷铁摩尔比的稳定性更高的绿色絮凝剂PPFS。通过水浴实验和不同熟化时间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实验,考察了n(P)/n(Fe)对絮凝剂稳定性的影响,获得了既能提高絮凝剂的稳定性又能改善其絮凝性能的稳定剂的最佳配比:n(P)/n(Fe)=0.1。综合考虑絮凝剂稳定性、去除效果、絮体沉降性能以及出水质量等因素,PPFS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绿色环保友好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以3.0mol/L HNO3活化后的三钛酸钠晶须(Na2Ti2O3)为固相萃取剂,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Na2Ti2O3对水溶液中锶、钴、铯的吸附和解吸行为,考察了影响其吸附和解吸的主要因素以及吸附动力学问题、可能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5.0、用0.2g的三钛酸钠晶须时,对上述三种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同时在沸水浴中,10mL,3.0mol/L的HCl可实现对这三种离子的定量解脱,最优化条件下,三钛酸钠晶须对Sr(II)、Co(II)、Cs(I)的最大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62.7mg·g-1、47.1mg·g-1、39.9mg·g-1,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稳定性好、吸附和解吸性能好等特点,同时将其用于环境水样中Sr(II)、Co(II)和Cs(I)离子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8.3%~103%之间.  相似文献   

14.
以自配消解液代替成本较高的快速法专用试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COD的浓度,对影响实验结果的消解时间、消解温度、重铬酸钾的浓度、重铬酸钾的用量、硫酸-硫酸银的用量5个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研究,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并与标准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标准方法,适用于废水COD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5.
以Pb(Ⅱ)为模板离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硅胶为载体,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和溶胶-凝胶法在稀醋酸溶液中制备了Pb(Ⅱ)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Pb(Ⅱ)离子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考察了吸附酸度、吸附剂用量、静置时间等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在混合溶液中对Pb(Ⅱ)的选择性,比较了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容量;在最佳吸附酸度为4.5时,0.3g吸附剂吸附5h达到平衡,Pb(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b(Ⅱ)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饱和吸附容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2倍.  相似文献   

16.
以废弃瓷砖颗粒为载体,FeCl3为改性剂制备改性滤料。采用SEM、EDS、XRD等测试技术对改性滤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滤料表面氧化铁膜主要以吸附性能良好的α-Fe2O3和β-FeOOH晶体形式存在,这些铁氧化物相互呈球状颗粒聚集,厚实不均匀,使得改性滤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光、温度、pH、氧化还原剂和不同金属离子等对浅青紫链霉菌所产蓝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对室外直射光不稳定,室内散射光较稳定;在温度低于60℃时,色素较稳定;在pH〈7时色素呈红色,pH为7时呈淡紫色,pH〉7时呈蓝色.部分金属离子(如Na+、K+及Ca2+)和还原荆Na2SO3对该色素无明显影响,而金属离子Fe3+、Cu2+和氧化剂H2O2对色素溶液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提高玄武岩纤维表面对沥青的吸附力,将玄武岩纤维表面通过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使纤维表面与偶联剂之间形成si一0一si键的同时形成一层亲有机薄膜,使其与沥青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并对掺入玄武岩纤维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玄武岩短切纤维,能使混合料的稳定度提高、流值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