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我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化趋势仍处于上升阶段。从规模和比重上来说,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所以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从目前我国农村老年经济保障和农村养老机构及医疗保障两大方面来分析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民生问题的关键,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已成为应对中国农村老龄化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空心化是我国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传统农区乡村人口及其属性的调查,从村民整体和农户两个角度出发,对西北陈村的人口结构及其特点和农户类型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养老面临严峻挑战、农村宅基地空废化问题严重等,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人口流入城镇,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已成为当今中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医养结合养老经过国家政策倡导在部分城市地区探索,逐渐在农村地区铺开,在农村应对老龄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一些问题。本文从农村医养结合养老的实践探索出发,对在农村医养结合养老发展中面临的经济收入偏低、社会认识偏差、监管体系滞后、人才培养薄弱、医养结合困难、医保配套不足等诸多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社会宣传、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法规、培养人才队伍等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5.
截止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表明;我国人口结构已由成年型步入老年型,老龄化问题已兵临城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老年人分布在农村,农村老龄化水平将超过城镇,河北省也不例外。2010年11月,河北省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13.93%,其中空巢老人家庭占农村总户数34.28%,这意味河北省农村有超过133万户空巢老人家庭。河北省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诚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2008年,河北省肥乡县通过大胆探索实践,建立了"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优先优惠"为特征的农村互助幸福院,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具有肥乡特色的农村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养老模式,是当前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益尝试。本文提出我国应将时间银行模式纳入农村养老制度设计,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人才参与、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议促进农村地区志愿服务养老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农村养老压力。  相似文献   

7.
商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养老问题的日益严重,尤其是收入水平不高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不足尤为严重,这不仅关系到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基本利益,同时也涉及到实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商业养老保险进入农村市场的障碍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发展农村商业保险,提出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以充分发挥其对中老年农民养老保险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河南省65岁以上(包括65岁)的人达到了785.88万。结果跟第五次的河南省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增长的数据提示着我们:老龄化的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河南省这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省份,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本论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得出河南省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并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养老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普遍现象。河南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更快,问题也更为严重。河南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程度高,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快,老年人口高龄化特征显著,农村老龄化率快速上升引致老龄化城乡倒置,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导致未富先老以及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河南省未来将面临人口总量过多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压力,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迅速,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居民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急需解决.由于我国农村与城镇在收入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方面有着很大不同,故我国农村养老体系与城镇居民养老体系也注定有较大差异.本文首先通过阐述我国农村养老现状进而发现问题,然后列出对农村养老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和了解国际上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分析问题,最后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从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还需看到经济全球化提出的要求,以及城市化带来的机遇。本文基于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前期研究,指出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仍然具有一些独特的空间,包括老年劳动参与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提高等。中国的老龄化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权衡缴费率和国际竞争力之间的矛盾。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城市化,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改变体系的负担率,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下降,也可为政府补贴增长提供条件。长期而言,老龄化社会的养老能力根本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年下降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农村地区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如不及时解决农村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十年之后中国粮食安全将难以保障。农业生产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升级最为基础的部分,其高效的生产力可有效补充中国农村出现的劳动力缺口。但是我国耕地所属散乱,极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只有将各户土地集中使用,才能解决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最棘手的问题。本文以东北西部地区为样本剖析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收益构成,研究农村合并耕地成立农业机械合作社的可行性。本文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证券化理论,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首创的提出利用证券市场加速我国农业升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的根本问题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2006-2007年对中国西部和中部12省区的农户调查所反映出的资金流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我国农村金融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而在我国现阶段,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离农"有其必然性.应该以发展的观,最看待农村金融.农村金融的破题,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目前的现实选择则是鼓励各种形式的金融组织在农村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解决贫困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连片贫困、西部集中化的特征。我国农村贫困的根源是自然资源禀赋缺陷、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财政对农村经济建设及公共事业投入不足、农村文化落后和文化贫困、农村弱势群体交换权利与社会权利贫困。马克思的社会帮扶贫困解决论、社会地位贫困影响论等反贫困理论对指导我国制定反贫困政策具有重要启示:(1)政府应着力帮助我国农村摆脱贫困;(2)政府要赋予西部农村居民更多的社会权利和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ssociation of labor force and social assistance program participation decisions in Turkey by employing the 2011 household budget survey (HBS) data. The issue is investigated in a bivariate probit framework, where the two incidences are jointly modeled. The differences in rural and urban behavior are also explored.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re one works, the less one participates in social transfer program, and vice versa. Additionally, age, gender, household type and composition impac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individuals both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social transfer program participation is more pronounced in urban areas compared with the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6.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家庭结构日益缩减,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使得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本文以福建省为例,通过分析福建省农村家庭养老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成因,为今后加强和巩固农村家庭养老地位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drive to alleviate poverty, we focus on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firms located in China’s poor counties and investigate their IPO pricing and post-IPO performance. Contrary to the findings reported for the U.S., we find that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Chinese firms located in rural areas and their investors is so severe that these IPO firms a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pricing. This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firms located in rural areas with poor traffic systems. We do not find significant market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firms after their IPOs, but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rural firms improves in the short term. Our additional analyses indicate that rural IPO firms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investor attention and higher agency costs than urban firms. Overall, we enrich the literature on IPO pricing and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geographic location.  相似文献   

18.
由1978年开始的"包产到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进程,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产到户的耕作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现实需求,老的零散化生产方式受到了诸多限制,新型的土地集约化经营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基于渗透性、产品接触性和使用效用性三个基本维度构建农村金融包容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农村金融包容指数,对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区域差异进行综合探析。结果表明:三大维度对整体包容性均有重要解释作用,渗透性是基础,产品接触性是关键,使用效用性是核心;观测区间内,中国农村金融包容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包容性呈明显分化格局,东部最高,东北地区略高于中、西部但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总体地区差异存在缩小趋势,但可能出现“中部塌陷”问题。因此,有效发挥金融服务需求、供给和监管三方协同作用,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