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实现共同富裕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相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绝大部分都是刚刚跨越贫困线,与绝对贫困只是一线之隔,甚至还存在返贫风险。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依然是当前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必须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而破解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村的内生动力及及建立大病难病帮扶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何为“相对贫困”2020年的中国社会已经登上全面小康的台阶,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应该是第一次在党的最高层次的文献中提及“相对贫困”的概念。相对贫困,其实并非如国内一般理解的那样,仅是一个比绝对贫困标准水平更高的贫困标准。譬如有人提出可以按社会平均收入的40%来定相对贫困标准,这是个误区。  相似文献   

3.
我国取得消除绝对贫困伟大胜利后,相对贫困治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战胜利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要议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体现,又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由此所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问题是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现实难点。城乡融合视域下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路径:其一,加强相对贫困评估机制,构建长效目标机制;其二,破解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其三,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其四,关注精神贫困,夯实脱贫意识。  相似文献   

4.
2020年我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是在现有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终结。随着长期困扰我国农村原发性绝对贫困的消失,农村贫困将会进入一个以转型性的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为特点的新阶段,届时转型贫困群体和潜在贫困群体将会成为持贫工作新的目标群体,并呈现新的特征。为此,我们需要主动适应扶贫对象、扶贫方式、扶贫格局的变,将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2003年底全国农村仍有2900万人收入处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因此,尽管随着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对贫困终将被消灭,但在现阶段,研究绝对贫困,采取相应的反贫困措施.在大多数低收入国家和我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贫困线是测量贫困人口、监测贫困范围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基础。我国政府在1986年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首次建立了农村贫困线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1985-2012年扶贫线,及其收入替代率和消费替代率,并运用世界银行开发的POVCAL软件,以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作为贫困线测算我国2005-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经过分析,认为我国1985-2007年的扶贫线仅仅是维持生存需求的绝对贫困线,2011年新扶贫标准体现了我国扶贫理念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并认为把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作为我国当前的贫困线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绝对贫困消除了,但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减贫工作任重道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是中长期的重大任务。本文基于河南驻马店部分地区的调研,总结脱贫成效,分析现存问题,提出了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财政扶贫投入瞄准机制我国实行的是以贫困县为瞄准单元来分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在具体操作上,结合我国财政扶贫资金省级负责制,由中央财政按预算下拨到省级财政,然后再划拨到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各省区确定的贫困县(或贫困乡村)。从2009年起,中国实行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这个标准取消了现行绝对贫困人口与相对贫困人口的区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根据国家权威统计,  相似文献   

9.
李靖 《财政科学》2021,(3):103-110,135
我国扶贫工作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奋战,尤其2015年以来,精准扶贫力度空前加大、成效显著,终于在2020年末,我国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然而,从贫困县尤其深度贫困县情况看,由于贫困区自身条件较为恶劣而且连片贫困区域较多,许多区域虽如期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仍无法短期内根除“相对贫困”.笔者在对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分类研究和实地考察基础上,拓展精准扶贫思路,从贫困连片区、跨县角度研究,提出了跨区域联合开发的扶贫战略升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媒体观点     
《黑龙江金融》2020,(2):6-6
《俄罗斯报》:疫情不会阻挡中国脱贫攻坚步伐尽管新冠肺炎蔓延带来新的社会经济问题,但中国仍将在今年成功消灭贫困。该国今年计划让500多万人摆脱绝对贫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对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贫致贫的,要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新冠疫情对不富裕农村地区的影响不亚于城镇企业。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字     
5575万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3.
策划人语     
《中国政府采购》2021,(3):14-15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4.
嫦慧 《上海保险》2023,(5):54-57
一、引言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由此可见,尽管我国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但仍存在返贫风险,我国在保障贫困人口不发生返贫问题上仍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为此,我国进行了多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学说的理论必然,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后的历史必然。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国的战略重点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逐步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只有实现解决阶段性脱贫攻坚与解决长期性相对贫困相衔接,才能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实现持续稳定脱贫,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本文深度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内生逻辑关系,并以问题为导向,探寻二者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贫困特征出现的新变化。一是"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分布比较分散,贫困点多面广。现有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生态脆弱。二是绝对贫困家庭呈现"一多、两少、两低"特点,即家庭病号多,劳动力少、现金收入少,文化程度低、非农就业比例低。随着国家新的扶贫标准出台后,将有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绝对扶贫人口大大增加,这将对"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是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金融责任。(二)扶贫开发面临多重压力。  相似文献   

17.
反贫困长效机制建设事关我国脱贫质量和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本文利用在四川、河南、甘肃和青海四省份调研搜集的农村家庭微观数据,从贫困脆弱性出发,通过构建村庄普惠保险指数,研究了普惠保险如何作用于我国农村反贫困长效机制建设,并分析了普惠保险与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对降低贫困脆弱性的区别,以及普惠保险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普惠保险有助于降低我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且该影响不会随着普惠保险发展水平提高而减弱.村庄普惠保险指数增加一个标准差,将会促进农村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降低33.24%.此外,普惠保险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并非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等因素所致,而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对贫困脆弱性呈现出差异性影响,提高保险深度能够降低贫困脆弱性、保险密度则会增加贫困脆弱性.进一步地,研究还发现,普惠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家庭风险处置能力的机制对降低贫困脆弱性发挥作用;同时,普惠保险还可以在普惠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普惠保险能够和扶贫小额贷款、正规与非正规贷款以及数字金融或保险等其他金融服务发挥互补功能,共同降低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最后,普惠保险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保险认知能力强和保险素养高的农村家庭具有更大的作用.本文结论能对我国推进普惠保险发展和反贫困长效机制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国绝对贫困的完全消灭,如何做好绝对贫困治理到相对贫困治理的政策过渡,成为今后贫困治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绝对贫困治理重点在于给予贫困者收入补偿和基本保障,但这不利于贫困者自我脱贫能力的建设与发展。相对贫困治理应注重相对贫困者的自我脱贫,资产建设理论契合相对贫困治理中贫困者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抑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可以为贫困治理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建议资产建设由家庭、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政府共同出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交由行政村运营,在政策设计时应注重资产类型及其组合,进而达到多目标建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实现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人员全部脱贫。期间,贫困家庭为何难以靠自身投资行为脱贫,金融扶持对其投资行为选择又如何起到正向作用。此后,刚刚脱贫的脆弱家庭,金融扶持在防返贫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冲击过程中,如何起到阻断作用,已成为当前一个现实问题。为此,以农村脱贫脆弱家庭为单位,从不耐性理论出发,对家庭经济收入与不耐性动态变化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不耐性压力对投资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金融扶持对于远离贫困的正向肋推机理作用。得出外力“输血”式金融扶持通过降低农村脱贫脆弱家庭不耐性压力,不仅能对起到防返贫作用,又能助推进一步发家致富,并为持续进行金融扶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缓解相对贫困将作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进入新阶段,作为治贫、反贫最直接有效方式,就业在水库移民扶贫中能够发挥增收、提能、扩识、强心等显著作用。本文根据水库移民就业扶贫现状,针对移民就业帮扶中存在的问题,拟建立包括对象瞄准、区域协调、就业保障等在内的就业纾困长效机制,以期不断提高水库移民相对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缓解相对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