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亮 《商界》2010,(2):66-69
中国电影市场素有三强。一为“挟天子令诸侯”、由韩三平把持的中影集团;二为“盘踞一方”,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控制的华谊兄弟,三为“白手起家”,由张伟平、张艺谋撑起的新画面。  相似文献   

2.
互动     
正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手游抑或目前看来发展缓慢的实景娱乐,都在王中军的棋盘中。华谊的棋盘从《私人订制》到马年春晚,大家对华谊的吐槽从2013年持续到2014年,也算是跨越了"1314"。吐槽归吐槽,华谊兄弟无疑还是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赢得了眼球也在过去一年赚得盆满钵满。从电视剧开始到收购手游公司以及进军地产,早期以电影起家的华谊,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不务正业,而掌舵者王中军也成了大家眼中的"讲故事大王"。  相似文献   

3.
李娟  罗丰瑶 《中国品牌》2014,(10):74-76
对于华谊而言,"星影联盟"的意义远不止是一款移动端产品。王中军和王中磊两兄弟一直希望能够推动华谊互联网转型王中军至今清楚地记得三年前华谊是怎么和腾讯"纠缠"到一块的。当时,王中军、马化腾、刘炽平(腾讯总裁)三个人"热情"地约谈两家怎么合作,"都没有太想清楚",但"都相信一定会有机会"。最后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合作,  相似文献   

4.
万箭穿心,习惯就好。王中军在资本江湖腾挪,只为讲述一个全产业链的“大故事”。  相似文献   

5.
赵聪慧 《商业文化》2005,(11):56-57
王中军模式:独特的理念+超强感觉+创意消化 王中军特别喜欢“商人艺术家”这个称谓。他认为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极大。在美国,文化娱乐产业是仅次于军工业的第二大产业。有眼光的中国企业家可到该行当来大展拳脚,相信会比做IT、房地产赚钱。“让我们共同用中国文化去‘侵略’全世界。”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03,(11):32-33
1985年,王中军从国家机关辞职,做了两年的职业设计师、摄影师,为人拍广告片挂历。之后,承包了一家公司的广告部。生活和生意都没有大的起伏。1989年,王中军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读传媒。像每个赴美留学生一样,上学、打工。毕业后,或者找个好工作,努力奋斗然后进入小富即安的中产阶级,或者是回国。  相似文献   

7.
和阳 《商务周刊》2010,(3):25-25
很难判断史上最卖座电影《阿凡达》对于索尼CEO霍华德·斯金格在2010年1月7日发表的豪言有多少催化作用。这个正在实施再造工程的英国爵士宣称,希望能将索尼带入3D时代,而索尼要将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带入3DN代。  相似文献   

8.
陈楠 《商务周刊》2010,(6):71-71
2009年“十一”长假之后,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300027)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行了上市路演,现场盛况空前。面对上百人的竞购长队,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感慨道:“这更像一场电影首映礼。”如果说王是制片人的话,这场豪华盛宴的“幕后导演”就是华谊兄弟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胡明。  相似文献   

9.
华谊大戏     
正娱乐传媒业烈火烹油的时代,王中军如何以卡位、试错、平台等互联网思维,希图缔造一个"大娱乐"的帝国?马年春晚,王中军从头到尾是看全的,因为冯小刚。姚贝娜、李敏镐、姚晨等一众华谊明星亮相,春晚一度被吐槽是公司年会,王中军为华谊更为"哥们"冯小刚鸣不平":一个导演,是不是总有几个熟悉的演员?有关系不等于是利益,导演用演员就是利益输送?冯小刚分文未取,忙了半年,也没人说句公道话。"当王中军一身休闲装,与《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谈论春晚时,神态淡定,他和冯小刚有个共同  相似文献   

10.
[最好的导演应该是营销家,真正的营销家应该是导演]奥斯卡是所有中国电影人的梦想,因为她意味着更大、更高、更权威的名利,因为所有的电影都追求投资回报。《英雄》、《十面埋伏》、《天下无贼》的成功,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电影导演大师张艺谋、冯小刚,更让我们认识了王中军、韩三平等优秀电影出品人,尤其是电影营销新贵张伟平,一个曾经的药剂师。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真实身份不是电影人,而是营销人;不是电影导演,而是营销导演社会上最稀缺的一类人。这也正是本书的编著者将“营销界的奥斯卡”作为书名的缘由。海尔、蒙牛、统一、娃哈哈…  相似文献   

11.
在电影《2012》中,中国造出一现代版“诺亚方舟”,拯救了世界。而在现实中,全球经济尚未走出衰退,中国GDP增长却成功“保八”,不禁引发了人们类似的疑问,中国经济真的能成为承载全球希望的方舟吗?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品牌为在《变形金刚4》露脸不惜重金投入,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不俗票房成绩,全球票房至今已累计达到26.63亿美元。这个夏天,米高比尔(Michael Bay)导演的《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以下简称《变4》)火热上映,此片由筹备到拍摄,一直是全球影迷焦点所在,也是今年好莱坞的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与电影同步袭来的还有众多耳熟能详的中国品牌的加盟,众多厂商都希望借《变4》东风上演"电影营销"大战。观众对此片的众多期待除了影片内容本身的吸引力,更离不开因众多中国品牌加盟影片植入而引发的热议。  相似文献   

13.
王婧 《国际广告》2009,(9):50-52
2007年7月,电影《变形金刚》的上映轰动了全球影坛。让两代人迷恋不已的汽车人和霸天虎走进了惊险刺激的真人电影,引发了全新的“变形高潮”——在全球狂卷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3D热潮能否成为一个索尼的关键?很难判断史上最卖座电影《阿凡达》对于索尼CEO霍华德·斯金格在2010年1月7日发表的豪言有多少催化作用。这个正在实施再造工程的英国爵士宣称,希望能将索尼带入3D时代,而索尼要将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带入3D时代。目前,斯金格正在推动公司每一个业务单元──从电视节目制作部门到电影制片公司再到电子游戏部门──在全球市场中推广3D。  相似文献   

15.
万达集团,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拥有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2012年以26亿美元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成为全球最大的影院运营商。2013年开始,它在制片领域初露头角,开始打通电影产业链上下游。  相似文献   

16.
IMAX引入中国资本:未来5年再增250块银幕 4月16日.IMAX公司在举行了中国战略发布会暨北京国际电影节IMAX电影展映单元启动仪式。理查德·葛尔方表示:“我们计划在未来5年内,再增加250块银幕。中国电影市场5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会借助我们的全球影院网络平台,将更多的中国本土电影输送到其他国家市场,展现中国电影艺术及优秀人才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当下社会,电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电影人的营销管理逐渐形成,通过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国产电影屡创佳绩。中国商业电影只有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取长补短才能在与国外电影的角逐中占据一席之位。本文针对中国当下商业电影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电影营销市场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8.
盛建国 《商》2013,(9Z):192-192
印度每年的影片发行量、观影人数、电影从业人员数等均居全球之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电影市场占有者,其电影经验对我国尤具借鉴意义。印度电影的高产量与高票房现象主要取决于印度电影工业独特的市场特征与审美定位、产业运营机制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所有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人们认为相对旅游、购物等大数额消费,看电影既廉价又带来了欢乐和希望。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广告大观》2005,(8):82-91
戛纳广告大奖源于戛纳电影节。1954年,由电影广告媒体代理商发起组织了戛纳国际电影广告节,希望电影广告能同电影一样受到世人的认同和瞩目。此后,戛纳同威尼斯开始轮流举办此项大赛,1977年戛纳正式成为永久举办地。1992年组委会又增加了报刊,招贴与平面的竞赛项目,这使得戛纳广告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国际大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