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完善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体系,在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社会救助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因病支出型贫困社会救助的政策内容和工作流程,研究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基本状况.同时提出全方位从疾病预防、完善政策、救助执行以及内生动力四个层面构建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以期提升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效果,破解贫困恶性循环,加快贫困家庭走出困境,提升其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应晓春 《当代经济》2018,(8):110-112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矛盾和问题集中显露,中低收入人群陷入贫困的风险加大,在绝对贫困减轻的现状下,支出型贫困凸显,社会救助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并亟待转型升级.本文从支出型贫困政策扶持、救助金额和救助群体三个方面对浙江省支出型贫困救助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究支出型贫困救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缓解救助意识不强、救助对象识别不精准、救助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民工参加城市社会保险制度的条件受限和能力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以户籍身份为首要标准的社会救助目标瞄准机制,又把其搁浅在社会救助服务"城乡两不靠"的境地,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整体上处于收入性贫困、能力贫困、脆弱性贫困和社会排斥等不利境地。以呼和浩特市农民工生活现状和利益诉求为个案,提出以"赋权增能"方式来促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加强农民工救助需求评估、完善分类救助机制、构建能促型救助模式和创新社会救助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支出尽管逐年增加,但并没有随受救助人口、通货膨胀水平、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医疗支出水平以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在对贫困群体救助水平设定方面,政策制定者还有待于进一步将经济发展水平、贫困群体实际日常基本开支需要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考虑进去,并使我国的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支出随以上因素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以保证国家用于社会救助的支出能基本满足贫困者的实际开支需要,进而真正达到救助目的。  相似文献   

5.
方黎明  乔东平 《财经研究》2012,(11):103-113
文章基于对河北省霸州市、湖北省赤壁市和重庆市合川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域城镇贫困居民的抽样调查,考察了城镇医疗保障制度降低贫困居民就医经济负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但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实际报销比例偏低、贫困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有限以及大量贫困居民存在灾难性医疗支出,他们的就医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在住院治疗中,降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简化报销程序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城镇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宗颖 《当代经济》2021,(7):12-15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此之前,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科学地建立起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基本建成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新要求,针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中的不足,提出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制度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即强化社会救助制度贴合力,提高国家贫困治理体系韧性;确保社会救助水平适度化、高质量发展;社会救助制度与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着力构建社会救助事前预防性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传统型社会救助渐渐力不从心,其中黑龙江省的传统型社会救助问题格外突出。如今发展型社会救助已经成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支撑。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社会救助的情况,尤其是黑龙江省现行社会救助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中的问题,可以看出黑龙省现行社会救助存在部分救助实施效果不佳、救助主体较为单一、缺少完善的内外监督措施、救助质量有待提升、群体的认知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多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多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的质量、完善社会救助的监督制度、提高群体的政策认知等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珮瑶 《经济视角》2013,(12):55-5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全国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在日益壮大的高校学生群体中,贫困大学生数量也日益增多,现行的"奖、贷、助、补、免"的资助体系在资金的来源和资助对象的确定上仍然存在缺陷。同时,在救助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受助者可能会受到的文化隔阂、情感麻木、心理不相容的隐性社会排斥。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对他们的救助与帮扶也对救助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提出要求。而有效、稳定的资金筹集渠道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则是救助多元化发展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现有救助体系弊端分析的基础上,对救助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诸如救助理念落后,未实现从消除收入贫困到消除能力贫困的转变;救助方式单一,无法实现彻底摆脱贫困的制度目标;救助主体薄弱,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发展不成熟的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要求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作出以下完善:将能力提升作为社会救助政策的理念和出发点之一,调整社会救助政策的重点,由低保转向就业、儿童、医疗、教育等积极的救助政策,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萍  栗金亚 《经济与管理》2012,(9):26-28,48
以资产为基础的社会政策是对穷人的福利政策方向的一个基本改变。对个人发展账户进行分析,将"资产建设"这个新理念引入我国农村贫困救助政策,比较两种以资产为基础的贫困救助政策:个人发展账户和村级互助基金,发现:为贫困者设立个人账户并建立村级互助资金,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政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和思想具有自卑、自闭、敏感等独特的特点,应该对此特别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应是全方位的,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中只有以思想教育为主的救助才能使其真正"脱贫"。具体途径有,引导贫困生正确理解贫困,坚强面对;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爱,建立自信;抓楷模、塑典型,树立精神榜样等。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各地城乡医疗救助统筹管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当前城乡医疗救助统筹管理归纳为"制度及资金账户完全一体化"、"账户分立,但资金可调剂"、"制度统一,但账户仍分立"、"结合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实现统筹"等四种模式,并对各种模式做出了评价。提出医疗救助城乡统筹可分为资金和实施两个层面,以及广度、深度和宽度三个维度。医疗救助要围绕救助资金这个核心来设计和推行,根据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选择逐步推进还是全面推进的实施路径,并通过提高经济水平、改善制度环境、利用社会资源、完善信息基础、推进一站式服务等措施来促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融合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社会救助的障碍分析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其中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贫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其制度设计、监督管理、配套完善等方面的根源,应着手完善征地安置制度、监督管理机制和就业保障制度等全方位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八次入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救助对居民户贫困状况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救助资金因挤出了私人救助资源并"诱导"低收入居民更加依赖于政府救助而未能有效发挥减贫作用。平均而言,1个单位政府救助将挤出0.39个单位私人救助资金,并诱导低收入群体降低2.71个单位工作收入;同时对于贫困程度更深的居民户,"挤出效应"和"诱导效应"都更加严重。而社会医疗保险等保障性公共服务能够直接和间接发挥缓解贫困作用。为了帮助低收入者走出贫困,政府由单纯的贫困救助转向为低收入群体更好地提供保障性公共服务将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城乡医疗救助刚刚起步,各地制度运行尚处于试验和摸索阶段,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细则、城乡医疗救助公共财政体系、城乡医疗救助监督机制等方面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一医疗救助模式,建立"守门人"制度;建立医疗救助资金筹资机制;建立医疗救助监督制衡体系;合理界定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简化医疗救助程序;加强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及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贫困家庭贫困度综合测量指标体系建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地测量贫困家庭的贫困度,采用准则效度的检验方法,选择了城市贫困家庭的住房状况、耐用消费品的拥有、月支出、月收入、负债情况等变量进行测量,并转化为标准分的形式,构建一个定距层次的贫困度测量的综合指标体系.用该指标体系测量贫困家庭的贫困度,比收入法更准确,比支出法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一、无锡市惠山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至今,惠山区不断构建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以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医疗救助、特困供养、自然灾害(公共事件)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和支出型救助的专业救助为主体,慈善帮扶救助和群众性互助互济行为为补充,吸收商业保障参与预防保障的新型社会救助大格局.在实际操作中,惠山区重点进行了以下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收入及健康、教育、生活状况、卫生状况和食物支出五个非收入指标,构建了“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指数,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农村子样本,考察多维贫困的识别、追踪和流动性问题。在比较了6维贫困指标和多维贫困指标对贫困识别的效果后研究发现,仅依据收入、教育和生活状况三个维度即可有效识别和追踪贫困家庭,并且在这三个维度下均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家庭跳出贫困陷阱的概率显著低于一般收入贫困家庭。研究表明,扶贫政策应当在减少收入贫困基础上更多关注多重剥夺对贫困家庭整体福利的影响,并致力于提高贫困家庭的持续脱贫能力以增强其跳出贫困陷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贫困精神病患者开展医疗保障救助的模式与方法。方法贫困精神病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先由医疗保险、新农合按标准支付,不足部分由民政部门从医疗救助基金中予以部分补助;门诊取药医疗费用由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从相关医疗救助基金中予以定额补助;救助费用由政府救助部门定期向医院支付,不需患者垫付资金。结果贫困精神病患者发病后直接到定点医院就医,不需办理复杂手续,自费金额少或没有。结论通过整合医保资源,优化办理程序,较好的解决了贫困精神病患者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段美枝 《经济论坛》2010,(11):76-78
澳大利亚在大洋洲被称为经济与社会福利最协调的国家,这离不开澳大利亚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澳大利亚社会保障模式以社会救助为核心,以缓解贫困为政策目标,国家财政给予全力支持。虽然我国与澳大利亚的国情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澳大利亚的社会救助制度对我国新时期救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