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制度创新的主体由改革初期单一的中央政府转变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等多元的制度供给主体。与此相适应,在国家规范的各项经济政策约束下,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特定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政策,从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一)重视政府体制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体制创新,就是要结合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要让市场机制充…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成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的行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地方政府行为正负效应及其产生机理的分析,提出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建议,以促进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一、地方政府行为的正负效应及产生机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企业的行政性、经济性分权为主线的.地方政府在这一改革过程中逐渐成为具有相对责、权、利的经济主体,其经济行为产生的后果:一是靠“地方积累”的支持,带动并得到市场响应的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正常增长;二是由地方政府不规范  相似文献   

3.
农村地方金融结构、地方政府行为与支农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农村地方金融市场化、民营化改革效果显著的浙江为例,首先分析地方政府行为作用下的农村地方金融结构变迁,然后采用经济计量模型检验农村地方正规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最后论证非正规金融发展的资本形成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解决我国农村资金供需缺口的基本途径是优化农村地方微观金融结构.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发展给以规范引导并提供创新空间,能够发挥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互补功能,提高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经济改革的主要动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创新,也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创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创新也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地方政府作为参与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其行为通过影响要素流动和相关市场主体的行为来介入市场活动,所以地方政府自身的特殊利益及其行为特征必然直接影响到市场秩序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本文就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在完善市场体制中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董驰  郑嘉涵 《企业研究》2012,(8):136+141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把地方政府界定为一个特殊的利益主体,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因子,探讨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揭示地方政府在园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园区经济政策制订实施的内在机制,为地方政府制定适当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发展与地方政府企业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剧烈变迁,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国外地方政府转型研究和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提出了"地方政府企业化"的概念,以指代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在转型中普遍表现出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行为模式.并将之与企业化政府、企业家城市、城市经营、城市管治等概念进行辨析.最后通过与西方地方政府转型的比较,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净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经济成份。改革开放以来,为我国地方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特别是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以净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政府行为理论为依据研究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清晰界定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职能,并针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的不足之处提出提高政府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子涵 《财会通讯》2021,(12):159-163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各地政府为了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运行效率,往往通过对产业进行扶持,鼓励一些产业或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但是,这种通过政府干预手段来实施的产业扶持,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的正常运行规律,虽然会在一定时期内给地方经济带来正面的影响.从整体来看,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绩效是负的,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降低了市场经济运转的效率.基于此,文章从我国地方政府产业扶持与财政补贴行为的动机出发,分析地方政府产业扶持与财政补贴实施所带来的市场不公平现象和问题,并从公平竞争的视角,建立我国地方政府产业扶持与财政补贴公平竞争评价体系,并给出相应地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只有创新地方政府管理体制,调整行政区划、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重塑府际关系以及创新区域管理运作机制,才能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制度瓶颈问题,促进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2.
浅论社会转型期政府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  李捷 《价值工程》2007,26(3):36-38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竞争,而且是政府效能和管理水平的竞争,建立廉洁、高效、以公众利益为导向的现代政府管理体系与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同样重要。中国政府在经历了社会管制型、经济发展型的社会发展导向之后,目前正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因此,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在分析政府管理创新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管理创新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提出增强驱动力和减少抑制力并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分析表明,国家审计效果能够有效制约、规范政府行为,并且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而政府行为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决定了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通过对省级审计机关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国家审计效果能够对地方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行为在其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介入房地产市场的原因和影响;指出地方政府领导在财政收支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深度介入房地产市场获得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以缓解财政压力,进而获取政治晋升的机会;揭示了地方政府介入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并最终拉动了房价的上涨。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为地方政府建立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并对当前的土地出让制度进行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5.
高霞 《价值工程》2011,30(27):97-97
目前榆林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现代金融业的有力支持。资金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政府适时组建自己的商业银行,实现榆林金融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性债务因关系到区域财政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而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新形势下,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本质问题。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性债务“免疫系统”功能,需要构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治理基本路径,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治理机制,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维护国家财政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新区地方政府主导的政府创新资金,过度强化了地区竞争,弱化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导致了各地高新区产业严重趋同和产业集聚规模非有效,以致资本市场和市场中介无效率,不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有必要转变政府创新资金的运作模式,打破政府创新资金的区域垄断和发挥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从而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推动产业结构按市场规律演进升级。  相似文献   

18.
傅鸫 《价值工程》2012,31(6):97-98
本文通过构建不同创新成本的企业创新选择的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了一般两人对称与非对称博弈的复制动态和进化稳定策略,分析了政府行为对企业创新选择的影响,并对如何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和稳定技术市场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国务院设立批准的专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专项基金。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利用国家创新基金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欠发达地区无论在创新基金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方面,还是在建立地方创新基金扶持体系、营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融资环境方面,都远远落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如何利用国家创新基金支持政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完善,市场的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在招商引资中一味地坚持政府主导就成为了失策之举,这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此,论文从当前镇区政府主导下的招商引资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