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吉林省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素有世界"黄金玉米带"之称,玉米资源优势明显.玉米秸秆作为玉米生产的副产品,年产生量约占吉林省农作物秸秆量的64%.燃料是吉林省玉米秸秆消耗量最大的一部分,其次是饲料,再次是肥料.除此之外,将玉米秸秆作为工业原料和燃料进行开发利用,可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政府应加以扶持和引导,对副产品加"环"组"链",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玉米秸秆生态工业园,实现玉米秸秆的循环经济,使污染物,废弃物达到"零排放".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将围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电等四大领域,着力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计划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引领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煤炭在吉林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70%以上,吉林是煤炭调入省份,煤炭自给率不足50%,2010年全省原煤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而需求量达9000万吨.“吉林省是煤炭资源匮乏的省份,发展热电受资源制约明显,但在风电、生物质能等领域,有着较大的资源优势.”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赵全洲说:“以生物质能为例,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每年生产作物秸秆4000万吨.过去这些秸秆要么被农民烧火,要么废弃在田间地头.”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省,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一直稳定在10%以上,随着全国玉米供求日趋紧张,吉林省内玉米消费潜力不断加大,加上国外进口玉米的冲击,吉林省玉米流量和流向都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基于吉林省玉米生产、消费、调出和出口等统计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玉米流向与流量变化,对未来形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作为玉米大省,在产量连续增加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却陷入低迷。随着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农民也得到了相应的实惠。如何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玉米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玉米产业链条综合链接是有效发展玉米深加工的根本出路,也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视角》2008,(10):18-18
吉林省政府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中,提出要把吉林省建成世界级玉米深加工基地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吉林省将把发展以玉米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产业作为食品工业的重点,加大玉米深加工转化力度,并计划到2010年,全省玉米深加工量控制在1200万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铁岭县确定了“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榛子特色产业,富裕山区农民”的总体思路,为了加强榛予产业标准化建设,从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均实现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三赢目标.  相似文献   

7.
马玉英 《城市建设》2011,(6):118-119
玉米秸秆挤丝揉搓加工技术是变传统的玉米秸秆横向铡切为纵向挤丝揉搓,将玉米秸秆揉搓加工成柔软的丝状饲草,玉米秸秆经挤丝揉搓加工后,破坏了秸秆表皮结构,使饲草柔软,适口性好,可提高采食率。传统铡草青贮秸秆利用率在70%左右,而挤丝揉搓加工的秸秆饲草利用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8.
玉米作为吉林省产量最多、份量最重的粮食产品,在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丰富城乡商品流通、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测算,20世纪80年代以来,玉米对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70%左右。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多,尤其是2001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玉米“收不进、储不了、销不出”的现象,即所谓的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某市为对象,采用样方统计与调查统计方法,开展农作物秸秆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分别占秸秆可收集量的54.67%、13.05%、4.53%、3.44%、0.91%;小麦、玉米、豆类、花生、红薯秸秆的利用率分别为78.10%、70.46%、87.77%、87.53%、81.64%。制约秸秆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制约,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完善,秸秆利用配套体系缺失,高效且成熟、适用的秸秆利用技术缺乏,秸秆利用支持政策不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推进策略为:发展秸秆的科学规范还田,推广由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主导的秸秆收储运模式,推进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建立秸秆利用技术服务体系,发展秸秆利用装备生产,实施支持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1)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近年来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目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不足与建议,这对于加快河南省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转变,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每年有95%以上作物秸秆资源通过不同的利用途径转化成其他形式而被耗散,资源浪费严重。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重点分析和阐述泰州农村秸秆生产状况和需求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泰州农村秸秆回收产业科学、快速、合理发展,以对泰州秸秆资源的利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栾城县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变“堵”为“疏”。这一点,在1998年禁烧秸秆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焚烧农作物秸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大气环境,是80年代末在冀中平原上形成的一大顽症,十几年屡禁不止。1998年,奕城县变“堵”为“疏”,不仅为全县38万亩小麦玉米秸秆找到了一条综合利用之路,而且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坚持疏导方针,做了很好的例证。 1998年秋,奕城县委、县政府围绕禁烧秸秆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们和农民兄弟换位思…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吉林省利用玉米资源发展经济取得很大成绩。不仅加强了玉米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了玉米连年增产,而且还加快了玉米加工转化。为了把玉米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抓好,现提出如下几点看法:一、吉林省玉米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一)玉米生产基地已初见成效。我省地处松辽平原,是著名的生产玉米地带,经过多年的努力,玉米生产基地已初步建成,并发挥出增产的潜力。"七五"期间,全省粮豆播种面积比1978年减少204.3万亩,但玉米面积增加810.4万亩,产量增加707万吨。近几年,全省玉米产量稳定在1400万吨左右,1990年达到1529.6万吨。"七五"以来,每年玉米产量、人均占有量、商品量及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二)建立了德大、黄龙、新源等一大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11,(2):9-9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力争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力争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吉林省科技厅厅长毛健介绍,到2015年,吉林省科技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提高,由目前的中游水平进入全国前12名,专利授权量达1万件以上.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也将进入全国排名10名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将占出口总额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力争到201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吉林省科技厅厅长毛健介绍,到2015年,吉林省科技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提高,由目前的中游水平进入全国前12名,专利授权量达1万件以上.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也将进入全国排名10名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将占出口总额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公主岭市农村信用联社根据本市粮食多和秸秆多,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的优势,近几年来,按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要求,以支持粮食转化,提高农民收入为重点,实施“粮变肉工程”,逐步调整信贷投向,由支持农民粮食生产为主转向支持畜牧业发展为主。2004年发放养殖业贷款2.9亿元,占当年放款总额的52.7%。支持农户养猪30.9万头、养牛7.2万头、养羊8.2万只、养禽656万只、养鹿376头。  相似文献   

18.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是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吉林省是国家的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全省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粮多、农副产品多的优势,突出粮食转化这个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和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和加工转化,实现多层次开发,循环增值,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和经营效益,就会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一、选准突破口,确立粮食转化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农村改革的深化,农村工作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农村各业与变化莫测大市场的衔接和磨合上。我感到,作为农村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要把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做深、做活、做实,就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法,不断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一、既要从生产上起步,又要从加工、流通上破题 做好农村经济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首先发展农业生产,但是农业生产必须围绕市场运行,必须着眼加工转化。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自然灾害的压力逐步减轻,而市场的制约作用日益加大,成为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因此,领导农业生产的重点要从因地制宜搞生产转到因“市”制宜搞加工、抓流通上。突破加工这个关键,必须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围绕我市的特色资源、优势产品,采取股份合作、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调动集体、农户、工厂等多个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轻工业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以满足供给短缺和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逐步转入以需求为导向重在优化结构和提高产业素质的新时期。吉林省轻工业积极推进两个转变,不断改革创新,以优化结构、产业升级为重点,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推进轻工行业的整合,再造行业新优势,取得了积极成果。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是吉林省重点科研院所之一,是一所现代化的综合性科研院所,是经国家审批注册的甲级设计单位、甲级工程咨询单位,也是吉林省玉米深加工研发设计的龙头单位。轻工院暨玉米研发中心多年来致力于轻工行业和玉米深加工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为产品规模化生产提供基础设计数据和关键技术;向企业转让科研成果和培训人才等。轻工院坚持“以信为本,诚实经营”的宗旨,恪守“守约、保质、薄利、重义”的经营方针,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逐步向国际化、多功能、多元化、综合性方面发展。吉林省轻工院的全体职工在刘玉光院长的带领下,以顽强拼搏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开辟了一片独树一帜的晴空,他们用优质的服务、一流的科研成果回报社会,回报一直关怀和支持设计院的人们。轻工院走过风雨40年,完成了大量科研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