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是中国和东盟的传统贸易产品,双方农产品贸易由来已久。随着近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在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缺乏比较优势,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不高制约农产品的优质生产,农产品出口大都以原材料为主价格普遍偏低。综合以上几个因素,通过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逆差表现及其原因的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一些减少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呈上升趋势,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均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越南作为中国南部的重要邻国和东盟的重要成员,是中国走向东盟市场的重要桥梁。农产品贸易与农业交流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点。文章结合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运用Grubel-Lloyd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越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与越南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贸易向来是国家关乎民生的恒久议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为开放农产品贸易,需要制定各种政策使农产品贸易更为顺利地进行。从研究菲律宾农产品贸易政策着手,以实证角度研究菲律宾农产品贸易相关政策对该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效应,分析政策的时间性、功能性;联系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对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日中贸易战看后WTO时代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巧珍 《经济问题》2001,(11):47-49
以日中贸易战为基本背景,按照WTO的法律规则,对日本限制进口中国农产品事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日本限制进口中国农产品严重违背了WTO规则,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后WTO时代中国农产品贸易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体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产生较大影响。由此讨论了中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农业产业链耦合视角分析农产品批发贸易的组织演进过程。批发商联合共生的集聚模式产生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集聚效应,这是农产品批发市场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耦合发展要素,这些集聚效应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以批发市场为分界点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前端(产批)和后端(批零)的合理耦合,进而促进了农产品的供需耦合。但是随着产业链前端生产集聚和后端消费发展的进一步演进,这种集聚经济会由于贸易成本的增加而演变为集聚不经济,从而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由集聚发展转向扩散甚至瓦解。本文还从分工布局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产品批发贸易的集聚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批发贸易处在集聚发展阶段,但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最后就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开放性讨论,并提出了促进批发贸易集聚和商业集群成长,完善以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体系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整体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不容乐观,农产品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我国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的制度安排不适应开放的竞争环境,以及农业支持体系上的不当和缺失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为从根本上扭转这样的状况,需要对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及其关系进行再造,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农业持续投入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吴学君  龚梦 《经济地理》2011,(7):1185-1189
本文首先运用Grubel-Lloyd计量法和GHM分解法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层面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农产品贸易不平衡、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是影响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层面因素;区域优惠贸易安排、地理距离、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农产品贸易现状看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提升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通过对中国农产品近四年来贸易现状和贸易竞争力的分析得出,中国农产品整体上贸易竞争力较弱,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制成品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区域结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趋缓。本文在对中国农产品区域贸易统计数据以及相关政策背景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贸易集中度的角度辨识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出口区域结构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WTO农产品开放协议规定,“入世”后国家不可能再通过关税与非关税政策对农产品进出口实行垄断。因此,“入世”后中国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全方位开放是必然趋势。在农产品贸易实行全方位开放与全球自由化条件下,我国农业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所以,我国农业的应对之策应当是:审时度势,正视挑战,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保改兼备,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11.
投资规模扩大和投资效率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中国投资增长、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发现投资增长和投资效率提高均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中国经济发展长期高度依赖投资规模的扩张,投资效率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面临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投资规模驱动型增长方式向投资效率提高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实施环境税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环境税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环境税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现行有关环境保护的税费政策,由于存在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考虑环境保护因素的税收优惠单一等问题,其力度和系统性不足以形成对环境的保护。并对中国环境税制度建设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将部分排污费改为环境污染税,征水污染税、二氧化硫税和垃圾税,使其成为中国环境税的主体税种的基础上,调整现行资源税和消费税,构建中国环境税收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经历了从传统市场经济转向人民公社,然后又从人民公社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变革。在此期间,农业的发展解决了自古以来就困扰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本文封中国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探讨了人民公社和家庭承包责任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需要科学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和衡量。在遵循客观性、重点性、可行性、可比性、导向性和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将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视作一个系统,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手段、农业生产能力和结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4个一级指标以及14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5.
陈其超 《时代经贸》2012,(10):136-13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汽车消费有明显的增长。自2009年起我国汽车产销量居全球第一,汽车产业得到了平稳快速的发展。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汽车消费异常火爆,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三位。随着成都经济开发区龙泉汽车城的建设完成,成都汽车产销结构和消费结构带来了新一轮的汽车消费热潮。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出发,按照科学性、弱相关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设计能反映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针对新疆经济、环境和社会状况,利用新疆15个样本城市的相关统计资料,构建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省份,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江苏发展实际,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抉择。“十二五”时期,江苏发展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制约、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主要依靠物质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江苏想要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就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面对日趋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本文在借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和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江苏主要创新指标进行了对比判断,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省自主创新发展的思路和相应的政策建议,对率先完成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现实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历史纵向分析和地区层面的横向比较,发现: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能源消耗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改进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国内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是北京、上海和广东,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应提高优质能源消费比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强度;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能目标和政策措施,既要考虑一般性影响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特殊影响因素,促进地区经济、能源和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考虑空间效应的中国肉牛生产区域集聚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春  王明利 《技术经济》2013,(10):80-86,92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中国肉牛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动及其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肉牛生产区域呈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000年以来,肉牛生产地区逐步从非农就业机会较多的中原等区域向饲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转移。进一步研究其成因,结果表明:资源条件、经济环境、技术因素和空间互动效应对肉牛生产的区域集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技术、空间误差自相关性、农业劳动力数量、草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对中国肉牛生产的区域集聚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非农就业机会则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衣化行业内外部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通过对我国衣化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农化行业存在竞争程度高、农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研发水平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农化行业必须进行升级,创造新型的经营模式,以实现服务化进而提高我国农化行业的竞争力。在农化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化服务供应链平台。最后,以我国农化行业整合先行者广州易合通农化供应链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其如何打造一流的农化服务供应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