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颖丽  张渊 《工程经济》2015,(12):96-100
研究欠发达地区工程类人才结构的优化,实现与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产业结构是影响欠发达地区工程类人才分布以及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分析工程类人才与产业结构关联性,为高校对工程类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剧烈调整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必然会促进高校对工程类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完善。研究欠发达地区工程类人才与产业结构关联性问题,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政府政策、人才素质、外资规模等因素。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大力调整教育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在工程类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下功夫,吸引到更多的工程类人才投身到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中,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冶金财会》2010,29(3):F0002-F0002,1
<正>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今后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今年3月上中旬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报告中又重点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代表们也认为今年应该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年。  相似文献   

3.
浅谈实施商标战略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中华商标》2011,(1):22-23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商标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实施商标战略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再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转变.本文运用集聚经济理论,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及其变化,最后就欠发达地区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培育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落,形成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聚区,通过集聚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等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能源环境与创新约束下的中国区域经济绩效:1998~200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SBM模型测度了能源环境与创新约束下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绩效水平。总体而言,能源使用和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经济效率损失,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绩效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西部地区受能源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敏感,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同能源环境的关系较为和谐,且创新因素对西部地区影响尤为显著,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使区域经济竞争力越来越成为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决定因素.徐承红博士的新著《产业集群与西部区域竞争力研究》一书,综合参考WEF(世界经济论坛)和IMD(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国际发展学院)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方法、俄林的比较优势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论等提出了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据此就西部地区域经济竞争力,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存在问题,指明了西部地区今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方向;特别突出强调了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发展是提升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内在要求,从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行为逻辑入手.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实现路径。指出,基于不同资源禀赋结构的技术选择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而制度的激励结构转变是低碳经济的可持续性来源。  相似文献   

8.
谭伟 《山东纺织经济》2013,(2):64-65,7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潍坊市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全面加快理念转变、目标转换、工作转型、发展转轨,形成了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导向。但同时潍坊经济结构矛盾尖锐,存在诸多挑战。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潍坊未来实现经济较快、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本课题从调整经济结构的角度,围绕潍坊市的具体情况,就潍坊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郑洪  王勇 《煤炭经济研究》2002,(5):22-23,52
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经济结构 ,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效 ,也是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是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随着国家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点向西部倾斜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状况分析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表明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 ,依次是第一产业逐步降低 ,第二产业由提高到降低 ,第三产业逐步提高。以电子、信息、金融、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少、见效快 ,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产业。目前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国有大型煤矿作为煤炭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领头雁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成效.是当前需要深刻思考、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区的主导产业的合理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追赶,必须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特点合理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本文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选择面临的现实约束,并提出了欠发达地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精辟论述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和指导方针。笔者认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焦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学习领会十五大精神的同时,经理(厂长)应努力掌握调整经济结构的辩证法。 调整经济结构的一项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是改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素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不仅离不开而且往往要通过改善企业结构和素质得到落实。它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党的十五大以后,针对国有企业布局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英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5):125-128
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看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各省市区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结构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已取得阶段性成绩.但西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却不容乐观,表现为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全为负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足以抵消部分区域结构偏离分量的正值,直接导致总偏离分量为负值.通过偏离份额图的分析,把西部地区分成具有增长优势但地位下降和增长缓慢且竞争力差的两类地区.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金融结构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本文从金融结构调整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以及基于全国的数据进行面板回归。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得出金融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简单线性关系的结论,金融结构调整应有合理的范围,当金融结构在其范围内变化时,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当金融结构的调整超过合理范围时,金融功能的负作用会逐渐增强,当负作用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我国各省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和自然禀赋,选择合适的金融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依据西部地区1990~2010年的能源产量和工业SO2排放量数据,将西部地区分成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以及高SO2排放区和低SO2排放区,初步分析了各分区内经济发展质量差异;然后通过构建西部分省区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对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了估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西部地区要素贡献率分解核算.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但是资本和能源对西部地区能源富集省份经济发展仍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仍没有完全摆脱资本推动型的增长路径;而劳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则为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此外,不同能源开发程度和环境质量特征的省区对西部整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和增长率的要素贡献率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及"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看,工业化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起步是一个共同现象.而“血拼”式竞争和政府直接参与的地区竞赛成为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从“十五”到“十一五”时期,最大的思想进步就是:认识到仅仅在一般的调节手段和政策设计上进行调整,是不足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的.必须进行发展观念上的深刻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是否能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来改变社会价值观,改变竞争和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就成为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十几亿人口参与的工业化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是一个极大的人类难题.转变增长方式,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方式推进中国工业化,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而能否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能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理论、技术、制度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合理调整地区结构,加快中、西部包装工业的发展丁元,周树高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基础、自然地理条件、国家政策倾斜和主观努力等多方面原因,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明显拉大。“八五”期间,...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本文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本上属于"资本投入型"的经济增长;1992年以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出逐年递减效应;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实证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如何实现后发赶超和转型发展,是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为此,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贵州师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