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李倩 《西部财会》2014,(6):74-77
探讨经济领域中企业常见促销方式涉税审计的相关问题,首先从企业促销方式的特点对审计方法的影响、不同的促销方式下的审计要点等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得出各种促销方式下审计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贺睿 《财会月刊》2011,(25):35-36
不同的促销方式,不仅账务处理要求不一样,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也不一样,对企业现金流和盈利的贡献也不一样。本文对不同促销方式的经济实质及面临的纳税影响等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对企业相比较而言较为有利的促销方式,或者如何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帆  王伟 《财会月刊》2012,(32):53-55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许多大型商业企业每逢节假日都会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来吸引更多的顾客消费,然而不同方式的促销手段带给商家的利益却是不同的。本文对不同促销方式的现金净流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为企业选择实现价值最大化的促销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贺睿 《财会月刊》2011,(9):35-36
不同的促销方式,不仅账务处理要求不一样,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也不一样,对企业现金流和盈利的贡献也不一样。本文对不同促销方式的经济实质及面临的纳税影响等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对企业相比较而言较为有利的促销方式,或者如何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促销对消费者购买休闲食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地调研出发,分析广告代言人促销、降价促销、现场免费品尝以及赠品促销四种促销方式对消费者购买休闲食品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广告代言人促销和降价促销对消费者购买休闲食品的影响最大,不同收入和年龄的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促销偏好不同.休闲食品生产企业应慎用降价促销方式,要根据不同品牌并针对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采用不同的促销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商业企业的销售活动中,为了达到促销的目的,往往采取多种多样的销售方式。不同的销售方式,销售者取得的销售额会有所不同,对不同销售方式如何确定其增值税的销售额,既是企业关系的问题,也是税法必须予以明确的问题。在这里,笔者就有关促销方式与税收筹划问题作一阐述。一、商业企业促销方式与税收政策的适用商业企业的促销方式主要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卖一送一、返还现金等。分述如下:"商业折扣"又称价格折扣,是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段,通常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促销活动中,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折扣方式。在不同的折扣方式下,其税负会有所不同。这就为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扣方式提供了税收筹划空间。纳税人应当依据税法相关规定,在达到促销目的的同时,对折扣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网络促销策略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企业类型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网络促销策略的选择也会不同。另外,还有其他因素,包括产品类型、促销方式、网络促销目标、经济前景等。下面择其重点对网络促销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丁政 《企业活力》2005,(6):34-35
<正>企业产品促销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推动式促销和拉动式促销两种模式。所谓推动式促销即是由企业向经销商促销,再由经销商向消费者促销的模式。而拉动式促销则是由企业将产品信息以某种方式传递给目标消费者群体,先赢得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好感或好奇心,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然后由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拉动经销商的需求,最终拉动企业产品的销售和生产。通俗地说,推动式促销就是卖家层层向买  相似文献   

10.
市场营销中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人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各类购买者对不同形式的产品、服务、价格、促销方式的真实反应,就能够适当地诱发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使企业处于竞争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2004—2012年A股非金融类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区分了省级政府与市级政府控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各级地方政府不同的政绩诉求对国有企业控制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及该控制程度对国有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包括财政盈余、相对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且省级政府更注重相对经济增长率及失业率,市级政府更关注财政盈余水平;三个政绩诉求中相对经济增长率对政府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程度与企业税负显著正相关;与省级政府相比,市级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税负更重。这表明,增加地方国有企业税负是市级地方政府实现其政绩诉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Tax avoidance can range from reduction of the corporate tax burden by legitimate use of tax rules to violation of tax laws. In this paper, we endeavor to synthesize the major findings of tax avoidance research from the accounting and finance literature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We consider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and the related empirical findings about the interconnected issues of measuring tax avoidance, and the possible causes and outcomes of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We present some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examine underexplored topics regarding tax avoidance.  相似文献   

13.
周志刚 《价值工程》2010,29(7):23-23
从4月1日起,国家将对小汽车消费税税率进行调整。这次调整将拉大不同排量汽车的税率差距,加大大排量和能耗高小轿车、越野车的税收负担,同时也相对减轻小排量汽车的负担,体现出对生产和使用小排量车的鼓励政策。本文就当前消费税对汽车产业的促进做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4.
企业税收筹划及其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黎  司马文龙 《价值工程》2010,29(28):64-65
企业税收筹划属于企业理财的范畴,它是一项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和增加消费者剩余的多方收益策略。它的运用在经济学上具有理论上的必然性。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在给企业带来节税收益的同时也蕴涵着风险。企业应正视风险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达到税收筹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发展应维持较高财务内控能力,尤其在新税法大力推广后,企业需要对会计税务情况加以筹划,提升对发展目标的明确性。会计税务筹划良好开展,可将企业税负压力减轻,能帮助企业将利益最大化,提升企业竞争力。论文对会计税务筹划的概念加以分析,并结合企业发展契机,讨论其筹划应用意义,针对企业在新税法推广后的会计财务筹划现状,提出筹划中的可行性措施,以此降低企业税负压力,让企业具备发展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宋希亮  刘晓红 《价值工程》2006,25(11):161-163
作为企业获得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并购日益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而税收作为影响每一个企业的重要经济因素,是企业并购决策不容忽视的内容。合理的税收筹划有助于并购的最终成功,反之则可能导致并购的失败。本文立足于企业纵向并购,从不同的目标企业、融资方式、实现方式等角度对纵向并购中的税收筹划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7—2017年上市中央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对国企避税的影响作用以及国家审计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具有抑制国企避税的治理功能,国家审计监督会显著增强内部控制对国企避税的抑制作用,说明内部控制和国家审计是深入理解国有企业税负水平及其变化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避税的治理效应在地区税收征管强度小、社会审计质量低和避税激进的国企中更为显著;通过分解内部控制五要素后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避税的抑制效应集中体现在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两大要素上。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达到抑制企业避税的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春河 《价值工程》2010,29(12):140-140
在国有企业管理中,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促进,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Previous studies have struggled to demonstrate that higher taxes deter business activity. We revisit this issue by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hanges over time in cross-border differences in state tax conditions on the tendency for new establishments to favor one side of a state border over the other. Identification is enhanced by taking account of previously overlooked reciprocal agreements that require workers to pay income tax to their state of residence as opposed to their state of employment. When reciprocal agreements are in force, higher personal income tax rates lure companies from across the border, while corporate income tax and sales tax rates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Where reciprocal agreements are not in place, the results are largely reversed. These patterns are amplified in heavily developed locations, and differ in anticipated ways by industry and corporate/non-corporate status of the establishment. Overall, results strengthen the view that state-level tax policies do affect the location decisions of entrepreneurs and new business activity, but not in a way that lends itself to a one-size-fits-all summary.  相似文献   

20.
A key requirement for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REITs) to maintain their corporate tax-exempt status is that 95 percent of income must be distributed as dividents. Receipt of this income imposes a personal tax burden on shareholders. A central tenet of this research is that REIT management is motivated to reduce investors’ personal taxes. This may involve reduction of before-tax income through acquisitions. Market reaction to REIT merger announcements is found to b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The evidence developed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abnormal returns being related to a tax advantage from acquisitions rather than gaining economies of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