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融业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对绿色和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源头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通过建立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超效率DEA、Moran’s I等,对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验证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呈现出区域差异性,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特点;区域差异源于局部集聚性和集聚阴影效应;银行业对中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证券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明显,保险业对生态效率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密度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了准确分析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分别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Slack-based measure)模型以及熵值法测算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农业生态效率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地域分布特征,然后对绿色金融发展与农业生态效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估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期间,我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呈现东高、西平、中低的格局;(2)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3)绿色金融发展对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机械密度、农业受灾率和财政支农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均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且农业机械密度对农业生态效率还存在负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我国生态效率,同时运用熵权法测度我国科技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明显,且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在产业结构的调节下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重包络分析测算了生态效率,计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和系统矩估计方法验证了我国30个省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清洁能源发电在中间所起的传导作用。测算结果表明:产业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均会提高生态效率,但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清洁能源发电通过能源消费结构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提高之间发挥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8年省际层面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金融业集聚对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均对其所在省份的绿色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邻近省份的制造业集聚和金融业集聚也会对该省份的绿色生态效率带来显著提升;各地区的绿色生态效率水平还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通过机制检验发现本省的集聚经济会通过刺激研发投入,从而提高绿色生态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高金融的集聚程度,增强金融的辐射能力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我国2000—2017年30个地区(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相关数据,分别采用引力模型和熵值法对金融势能和生态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势能影响生态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金融势能和生态效率都具有"东高-西低"的分布,并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势能的直接系数和间接系数均为正,不仅显著促进了当地生态效率的提高,对周边地区也存在溢出效应.另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污染治理也能提高生态效率,而城镇化则起抑制作用.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距、扩大区域合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金融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集聚使集聚区内部的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同时通过特殊的传导机制对周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证明了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银行业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贡献度明显大于证券、保险业且逐年递增;保险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有益"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融集聚使集聚区内部的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同时通过特殊的传导机制对周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证明了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银行业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贡献度明显大于证券、保险业且逐年递增;保险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有益”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测算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门槛模型研究绿色信贷、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传染”特性,其提升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变化;绿色信贷有助于提高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产生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高级化和生态化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前者会抑制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后者促进了其增长;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绿色信贷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将显著增强,而对于不同维度,这一作用效果只存在高级化和合理化的门槛特征;空间门槛模型显示,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高会减小绿色信贷对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旅游的异军突起,城市旅游景观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新宠。在旅游者游览要求持续增涨、鉴赏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城市旅游景观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城市人工水体旅游景观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出了如何选用与水体景观搭配适宜的四种观赏鱼种(红尾副鳅、锦鲤、锦鲫和胭脂鱼)来增强景观品质的方法,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专,Jk4~C、职业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对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声望、稳定辅导员队伍具有积极的作用。抓住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家化的实施路径,以期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赵福厚 《现代财经》2004,24(3):7-11
在跨国公司的研究领域中,对于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各国学者使用多种研究工具和方法进行研究。1999年波金绍等人通过研究提出了四大流派的理论。对此,有必要借鉴四大流派理论和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其形成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监事会弱化是公认的.通过对财务总监、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职能的剖析,证明了多头监督,不便于建立经济监督责任制.监事会成员地位低、外部代表少、机构空、权威差,根源于原有的监督结构没发挥作用,从强化监事会组成与监督责任出发,本文提出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并入监事会,扩大监事会成员,增强监事会权威,建立统一、独立的公司内部经济监督体系,加强"新三会"与"老三会"的联系、沟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企业理论演进史的基础上.比较与评述了各流派企业本质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认为,各流派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从分析与讨论的焦点来看,集中体现为生产、交易与契约3个概念;而从认识与方法论来看.主要包括分工、交易成本与熊彼特传统3个角度。因此,对企业本质的认识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探索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具体途径,构建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