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琪  裘屾 《魅力中国》2014,(6):105-106
自文化学派及其“文化转向”的翻译思想形成以来,学术界对其争论不休。以巴斯奈特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因其研究跳出了语言学研究的框囿,成为当今译论研究的主角,然而,文化学派的翻译观却有其自身无法逾越的局限。“文化转向”这一思想过度强调了文本外诸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作用,其研究重心从语言研究转移到文化研究上,最终没有形成普遍的翻译理论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2.
邓江雪 《黑河学刊》2012,(5):41-42,127
勒菲弗尔是美国翻译研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翻译理论界的一大旗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和英国著名学者巴斯奈特共同倡导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突破了只注重语言文字层面转换的传统翻译研究范式,提出翻译是对原语文本所进行的文化层面上的改写,翻译研究实际上是文化互动的研究。他系统地阐释了意识形态,赞助力量,主流诗学等要素对文学翻译的操控。在此基础上通过概括了勒菲弗尔的基本理论观点,简略分析了译者与意识形态及译者与主流诗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了译者创造性叛逆的由来。  相似文献   

3.
非文学翻译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占有极大的比例,此类翻译在当今国际商务交往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广大翻译教学者和翻译实践者的重视。在非文学翻译中离不开文化传译,而文化因素传译的效果是此项翻译成败的关键。本文探讨了非文学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学习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诗学 “诗学”一词可追溯至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著的Poetics,是组成文学系统的文体、主题与文学手法的总和.诗学概念用于翻译研究领域时被赋予了新的阐释.翻译文化学派著名理论家勒菲弗尔在《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纵》一书中将“诗学”解释为“占主导性的文学观念”,并指出一种诗学形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文学手法、体裁、主题、原型人物、场景和象征等;二是文学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作用.勒菲弗尔把翻译看作是对文学原作进行的一种“改写”,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受到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影响.诗学形态是译者进行翻译时所处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勒菲弗尔阐释的“诗学”出发,对李白《长干行》两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认知视域下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从语言、文化、认知、语境等概念综合分析不同翻译策略的应用奈件及自身优势,深入到认知层面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特殊性及规律性,以期能对此方面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本身问题,也涉及相关文化因素。针对目前翻译研究多注重策略研究而忽视深层文化对比研究的现状,本文着重从语言特点、思维方式及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探讨了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造成的影响。要成功地进行翻译,必须掌握所翻译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恰当、合理、灵活的文化转换。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严 《黑河学刊》2006,(2):71-72,125
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的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文化是千变万化的语言用法和语言习惯产生的重要原因,现已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发展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并且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跨文化”的关键就是跨越文化障碍。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模式的转换,还是文化交流及文化模式的转换.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跨文化活动的增加,翻译的重心逐渐从语言层面转移到了文化层面.异化与归化则成为翻译工作者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常用的方法,也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所在.翻译工作者应该辩证思考两种翻译策略,寻找蕴含文化因素的语言转换规律,真正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镜像反映。“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都注意到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但异化论主张直译原文的语言形式,保留构成语言的文化因子;归化论则主张以地道的译语表达形式和相应的文化因子进行翻译。恰当地使用“异化”和“归化”,无非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无须付出太多推理努力,就能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翻译实践中文化参照系的选取是语用等效观点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不只是选择用法恰当和意义相同的词语的过程,而且是对一种文化的传递和解释。通过对《红楼梦》两个全译本(大卫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Dream of Red Mansion”)的一系列的比较来说明文化差异对《红楼梦》不同译本产生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根...  相似文献   

11.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造过程,其中的情感意象是必不可少的。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两种语言在文学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正是以意象为核心概念,所以它对汉诗英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汉诗英译情感意象的分析,立足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试图探讨汉诗英译中情感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12.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是原作的读者也是译本的创造者,身兼双重身份的译者在翻译时必定会受到其文化传统、思想潮流、语言功底、价值观、翻译观的影响,从而引起创造性叛逆。解构主义的翻译观是把译文从屈从于原文的处境中解放出来,从崭新的阐释角度,把译文当作独立的文本来阅读,从而赋予原文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思维方式、民情风俗、心理以及文学积淀的差异,赋予英、汉语中植物词汇以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汉翻译中了解与掌握植物词汇的文化意义差异是达到"真实"翻译所必备的条件。本文通过对英语汉语植物词汇的差异比较,提出了三种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从事翻译研究和实践必须了解两种文化。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也会用不同的事物来表示同一概念。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词语,我们也需要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理解、翻译,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翻译通过语言的转换实现文化的跨越,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在此过程中,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态度和模式,往往与其文化诉求有关联,并且这种文化诉求不仅关乎译者个人的文化素养、价值取向、意识形态,还关乎历史的、政治的、宗教的背景。因此,翻译的过程是一个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借助特定翻译策略表达某种文化诉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徐涛 《特区经济》2008,235(8):190-191
本文通过文学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形态研究,从实践层面对文学推动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文学、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作为不同类型的翻译拥有不同的特征,科技翻译重在科学性,文学翻译重在艺术性。由于翻译的根本性质,翻译要遵循的一些规范性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姓名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充当文化的载体,因此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在英汉的翻译研究中,应对英汉姓名这一部分给与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影视观众的广泛性,欣赏层次的多样性,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影视片名的翻译就更需讲求译名的大众化、通俗化和艺术性。雅俗共赏、文情并茂的译名,才能吸引观众,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文旅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淮海经济区10地市文旅融合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淮海经济区文化资源具有一定“集聚性”,文化资源丰裕度呈现“十”字型分布特征,各地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显著;文化资源丰裕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整体上呈轻度失调状态,且内部差异较大,大致呈鲁南>苏北>皖北>豫东的空间分异特征;文旅融合过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