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2.
本文运用产权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会计信息产权无法实现由最初的管理层私有控制权转化为公共产权这一矛盾问题,揭示了会计管制产生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会计信息市场自身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适当的会计管制。最后点明会计管制也只是解决会计信息产权矛盾问题的手段之一,完善其他相应的非政府行为机制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3.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目的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产权归属,在从私人物品向公共物品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产权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会计信息产权的合理界定有助于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产权的制度安排不但影响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率,而且影响整个社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戍为占有支配地位的组织形态。股份有限公司将自己的财务报表即会计信息公开披露,以便广大的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但由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特征,使会计信息的供需之间存在着矛盾,而调节矛盾的关键所在就是合理地界定会计信息的产权。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志强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3):29-32
在各有关利益集团之间进行非合作博弈而无法达到高效的情况下,政府对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实施管制,可以促使它们进行合作博弈以达到纳什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然而,政府作为"理性人"也会按照一定的概率随机进行管制或不管制.为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政府要适度管制,要发挥政府管制和市场引导的双重作用,加强管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畸形性及其解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提出“会计信息产权”的命题 ,指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产权存在着典型的畸形性现象 ,并从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国有企业的行政代理特点、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因素和独立审计机制不完善性等方面分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畸形性的具体成因。最后作者提出可借助“共同治理”模式弱化国有企业会计信息产权的畸形性 相似文献
7.
陆玲 《金融经济(湖南)》2013,(6):194-196
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现状和问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由于企业经营理念不科学、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完善以及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会计舞弊现象经常发生。会计舞弊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博弈理论分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有效减少和防止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会计信息产权存在严重的畸形性现象,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会计信息产权存在的原因,包括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行政代理特点及独立升级机制的不完善性等,然后提出了共同治理的抑制模式,希望对国有企业的这一问题解决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属性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会计信息,作为会计循环过程的最终产品,到底具有怎样的属性,是私人物品(Priate goods)还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呢?本文引入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对此作一探讨,并尝试对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披露机制作出产权经济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变迁趋势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注册会计师以其拥有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交易,作为产权交易主体之一,随着其地位的不断提高、谈判力的增强,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事实上,皆应享有事务所所有权。本文提出了实现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本产权化的现实依据,并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化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1.
苏强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5)
会计信息具有产权属性,会计信息产权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的关键权利.股份公司会计信息产权的初始界定以企业所有权为基础,而会计管制和道德则成为会计信息产权初始设定后的维护力量.按照基本的逻辑,会计信息产权就由企业所有权分享、会计管制、伦理道德和声誉机制四项因素组成的综合治理机制所支撑.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会计实务界逐渐推行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是一种带有颠覆和创新意味的会计变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产权问题没有得到重视,这种变革的效果还远远没有显现出来。本文试图按照现代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产权问题进行分析,理清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明晰各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产权主体及其相应的权利,为在线会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制定、制度设计所需的理论依据。本文总结了四种在线会计服务的具体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无会计代理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和基于会计代理的三方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并就其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利益相关者及其产权界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本文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精神,结合对产权经济学中相关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首先阐明了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这一本质问题,并较系统地研究了产权经济与产权经济学的发展对会计理论、会计法制与会计方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及会计的发展在对产权经济进行管理控制方面的重要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本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确立产权会计观和全方位进行会计变革方面,其内容包括:(1)关于建立产权会计的主体理论——产权价值运动论问题;(2)关于产权会计对象研究问题;(3)关于会计从企业契约联结方位对产权价值运动过程与结果的控制问题;(4)关于从产权控制方面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5)关于产权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建设问题等。上述问题的研究对于今后会计学的改革、会计实务的改革,以及对于我国今后建立以产权规范为核心的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改革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会计在界定和保护利益相关者产权及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和有效运转中的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产权保护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改革与之步调一致。产权、公允价值与会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追求价值计量是会计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内在诉求;价值计量实现了公允价值与产权会计的对接,是会计发挥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功能的坚实基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是价值计量基础的最佳实现形式,是理想与现实的最佳耦合。 相似文献
16.
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金融危机和会计国际趋同的宏观背景下,以产权保护为逻辑主线,本文重点考察了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若即若离;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彻底悖离;在混合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适度耦合;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论战的焦点表面上是会计的技术性问题,实质上是会计的社会性问题,即公允价值充当了一个产权博弈的筹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会计法规改革,始终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一中心任务而展开。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产权保护机制不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得以不断拓展:最主要的特征是由产权保护对象的模糊性,演化为对国有经济产权主体权益的集中保护,并最终实现了对各类产权主体跨所有制形式和地域性质的泛化性权益保护。在此过程中,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主体以及在企业中处于不同控制地位的产权主体,其权益在30年的会计法规体系改革中均陆续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会计具有产权保护功能,会计公共领域涵盖秩序层面和制度层面两个维度,分别成为会计信息先天性失真和规则性失真的根源。经济史中的会计制度经历了从"法律遵从型"到"金融预期型"的变迁过程,旨在一体化保护实体产权和虚拟产权。会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制度偏离会计域秩序引致的公共领域,变迁的内在逻辑是:会计习惯→会计习俗→会计惯例→会计社会规范→会计制度。有效的会计制度应遵从有效的产权法律制度,从而实现两者的同步变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会计对象的角度探讨了产权与会计的关系。本文认为,会计的对象就是产权价值运动,具体而言就是产权价值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所体现的产权经济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纵向的角度具体地分析了产权价值运动的层次与结构,从横向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产权价值运动的形式与种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