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阳  王冰 《科技和产业》2019,19(1):34-36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首先选取了华北地区中五个省市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起一套评价五省市城镇化的指标体系,进而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五省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出华北五省市城镇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刘林  龚新蜀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09-112
城镇化的动力结构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促成的。文章按照三次产业推动城镇化的逻辑顺序,构建了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第一产业发展形成的推动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推进形成的二级动力或者叫做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的后续动力。通过对各动力因素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各动力因素对新疆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可以用城镇化水平来判断。本文在传统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基础设施、人口、能源消耗等数据为一体,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新型城镇化主成分综合得分,对山东省2010年和2018年各设区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进行对比,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规划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学者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成果,结合新疆的具体情况,运用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新疆循环经济总体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从静态的角度,对新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质量、环境能源支持于一体的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修正G1对苏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提出推进苏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运用综合评价体系,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同时与全国进行了比较,以更好地认识我区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和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以及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置。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不仅包括一个地区经济结构、运行效率、社会和谐等领域,也涵盖生态与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特征的考辩,建立由经济发展、集聚水平、城镇建设、社会保障、人居环境、城乡统筹诸因素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频度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选择,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模型,得出适宜评价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苗苗  姜照华 《科技和产业》2010,10(1):31-34,113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对第三产业的综合评价,有助于正确认识我国各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构造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一个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得出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几个特征及其分类。  相似文献   

9.
为了科学利用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莲湖区进行指导和监督,明确发展不足、优化下一步发展目标,在明确西安市莲湖区发展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优化、文化传承等4个系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西安市各区县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表明,莲湖区在西安市排名第三,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吴凤珍 《魅力中国》2014,(8):264-265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新型的城镇化指标涵盖了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等四个方面。通过新型指标体系的导向性作用,在有效评价目前河南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指导河南城镇化的建设,实现城镇化的良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城镇化也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性载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黑龙江省这一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率、资本、劳动力和经济增长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程度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程度,进而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走向文明和社会进步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新疆城镇化作为中国西部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城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滞后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的发展受众多的因素影响,本文应用灰色关联理论,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为准确把握新疆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宏观政策建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趋势,中国城市化起步迟、起点低、提速快。本文从全球城市化大背景下,深圳城市化实践思考,提出城市化转型需要经济社会同步转型、经济发展方式亟待突破、社区社会建设力度加大势在必行、世界城市社区社会建设先进经验应该借鉴,促进我国城市化转型中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中、小城市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小城镇是推进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础,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文章以重庆市彭水县为例,在研究彭水县新型城镇化路径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如何利用自身优势选择城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总体上讲,我国城镇化水平是滞后的。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城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上,我国应选择大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战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促进城市内部协调发展,还要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具有后发特征的河北省城市化状态为素材,揭示了在新兴港口基础上推进沿海地域城市化的一般过程,并提出河北省沿海地域城市化的三种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7.
马智利  钟俊彬 《特区经济》2007,225(10):206-207
自三峡工程十几年来,经过多年的移民开发,重庆三峡库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由于库区城镇化发展滞后,特别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库区仍然属于西部落后地区。城镇化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何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是促进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与工业发展、城镇化水平紧密相关。作为国家较早设立的毕节试验区,在"十二五"期间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两大车轮,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促进力量,推进工业强区、城镇化带区战略,同时,实施科教兴区和旅游兴区战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2000~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大小。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省域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均存在着空间自相关;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贡献逐渐增大;城市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但进一步上升的速度缓慢;城市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迹象逐步显现;城市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减小。另外,本文在研究中还发现,与空间计量模型相比,普通回归模型由于忽略了空间因素,存在着不同的高估或低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