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物质能是一种脱颖而出的新能源,生物质发电产业前景广阔.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蜿蜒前行,任重道远.为了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在中国健康持续、又好又快地发展,笔者建议:第一,做好资源调查和评价,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第二,培育生物质发电产业链;第三,完善生物质发电的标准与规范;第四,完善我国生物质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第五,推行并完善绿色配额制度;第六,制定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第七,支持技术研究开发和设备制造,加强生物质发电产业技术创新;第八,开展生物质发电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2.
2006年,先后有3项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最重要的是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 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审批过的工程迅速上马,待批的工程跃跃欲试.在迅速涌现的各种可再生能源产业中,一股新兴力量逐渐为人们所瞩目,这就是生物质发电.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要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指出以生物能源、生物质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动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的朝阳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生物发电有四大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电力体制改革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转型的关键时期,选择合适的经济手段,进一步研究与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政策体系相协调和配合的可再生能源电能消纳市场模式,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能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针对我国现行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的特点和问题,结合我国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电能消纳市场模式选择方案,并针对近期内完善风电、太阳能电能和生物质电能的现有价格机制和市场模式改革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所具有的生物质能进行的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包括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质发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性的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基于此,识别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子和外源动力因子,并利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对动力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解释结构模型研究动力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所有的动力因子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最终指向政策和资源禀赋因子;能源安全因子、环境保护因子、农村发展因子影响电力需求,投资影响电力供给;合理的要素成本价格需要科学的政策组合进行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相关激励政策持续改进。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政策激励力度大,能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文章全面分析了美国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体系及主要内容,并通过将其与我国的政策体系进行比较,获得相应的启示: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经验,从提升战略规划,注重政策的连贯性、持续性,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协调性,加大政策的投入力度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能源短缺与气候变化的挑战,全球大多数国家(地区)均积极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订立其发展目标。但是,由于能源类别的差异,各国(地区)开发可再生能源的重点和顺序也不尽相同。中国台湾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十分有利。台湾光伏发电政策从2000年发展至今,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比如,光伏发电设置从屋顶型转向地面型、光伏发电应用从独立型转向以并联型为主、使用者主动参与光伏发电系统的改进等。但由此也折射出台湾现行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偏高、能源设置标准不明确、产业链分布不均衡等政策与治理上的局限,亟需从民众能源认知、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量及配比、可再生能源发展效率等方面推动可再生能源治理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乃至低碳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政策指导意义。本文将现有的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分为费用来源、费用支付和配额交易三个环节分别进行解读,并对我国自2006年以来的六个生物质能发电补贴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当前的费用分摊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对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的三个环节的研究中,发现现行的生物质能发电费用分摊机制存在费用来源太少、支付机制不合理、配额交易机制不清晰等问题。以上问题有违《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的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和经济合理原则。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拓宽征收电价附加资金的渠道,明确电价附加收入的调配方式,规范配额证的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0.
地热作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时代,其开发利用逐渐受到世界各国政府重视。通过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地热发电动向及成功经验,从中发现国家政策对地热发电项目发展所起的助推作用,以期对中国地热发电产业开发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志军 《技术经济》2008,27(9):34-38
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较低,有关政策及激励措施的支持力度不够。当前,可从以下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规定对所有清洁能源一律确保其发电量全额上网,允许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入生物质发电领域;调整上网电价;做好资源调查和评价,编制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支持技术研究开发和设备制造;建立设备检测认证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推行绿色电力配额制度和认购制度。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专利是技术创新的集中表现。从专利视角出发,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工具,对生物质发电技术进行深入的技术挖掘。并针对生物质发电技术中的除渣技术难点,通过检索和分析其相关专利文献,从而预测其技术发展,为生物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能源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装机容量飞速增长,但与火电相比,新能源发电装机还有很大差距。康达新能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身于新能源与低碳经济产业,开展国际顶尖技栅发,主攻太阳能热发电和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在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的支持下,该公司承担《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关键设备技术合作研究》、《适应于中式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及菌种的研发》等国际合作项目,先后与意大利、荷兰开展合作,引进研发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果断完成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内生物质能产业的先锋和太阳能热发电产业的首创,获得重要的技术成果和显著的产业化成效,为我国民营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完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能源生物质资源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其产业效率的实现无法忽略供应物流的制约和影响。研究认为,当前我国的能源生物质供应体系及物流管理存在着三大层面的现实问题:(1)物流运作与竞争层面:企业实际运作中缺乏对生物质物流的战略性考虑;生物质原料替代用途广泛,供应稳定性差;物流成本失控,严重侵蚀利润;生物质收购和供应管理整体上较为粗放。(2)战略与决策层面:企业目标扭曲,动机不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静态机械的预测;前期调研中忽视人均指标;过于乐观的估计;对黑色化涉农(食品)供应链的威胁性认识不足。(3)物流环境与体制方面:国家生物质物流政策的缺失;生物质物流装备问题;社会物流不发达,生物质供应物流运筹的空间有限;政府审批不合理导致的设施布置失控及风险。当然,上述这些问题在生物质能产业的各个分支(如秸秆发电,沼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中的表现,则存在严重程度和内在机制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Transmission Constraints and Imperfect Markets for Power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ile most of the economic gains from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power industry will be achieved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rading and retailing, the transmission grid holds the keys to an important share of the economic value created by the process. Using a simple three-node network,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an increase in transmission capacity has two effects: (1) cheaper power can be used, and (2) competition among generators is increased. This carries three policy implications: first, policy makers can and should use transmission expansion to increase competition in generation. Second, generators will not necessarily finance nor advocate optimal transmission expansion: they may prefer to keep the rents derived from local market power, rather than gain better access to markets, even if they receive transmission paym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ir investment, as suggested in pa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Finally, this work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vertical separation between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beyond the traditional foreclosure argument.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新能源产业现状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后15年左右,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供暖/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传统能源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目标,对我国低碳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从新能源储量、制造业基础、能源及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辽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然性。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研发费用不足导致的技术力量薄弱,产业政策缺乏竞争力、地方财政难以承载国家产业政策上。根据辽宁省发展阶段的特点,对新能源产业政策提出建议并规划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把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建成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以及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速与用电量短期背离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中,用电量是一个同步指标。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特征是以高耗能经济、资源输出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与用电量具有紧密关联性。金融危机以来,用电量数字成为考察经济是否复苏的一个重要指标。用电量与经济增速的同步相关性在大多数时间里表现为周期变动规律趋同的特征,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短暂影响,相关数据出现了一定的背离现象。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短期现象,不会是一个长期态势。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diffusion of wind power in Japan by focusing on the value chain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markets and to contribute towards recommendations on technology policy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early stage diffusion of wind power systems by combining the use of several approaches considering wind power system as a complex technological system. Firstly, the business system approach is used a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y focusing on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criteria. As a second approach, the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disequilibrium and the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innovation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s at the sub-system, modular, and system level was identified. We apply the framework to investigate why wind power diffusion has not picked up momentum in Japan.The result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Technological imbalances within the product system were solved b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 The wind power business in Japan is insufficiently effective due to organizational disequilibrium (3) The technology system has begun to evolve in the direction of micro grid systems. (4)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demand-pull measures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 so that Japanese institution can have a “time slot” for ”learning by doing” to catch up and accelerate diffusion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RPS law. Also further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related to stabilizing unstable wind energy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9.
选取1994—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火力发电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并利用参数灰色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火力发电技术之间的替代关系。结果显示:火力发电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具有互相促进作用,体现为两类发电技术的装机容量同向变动,两者间的长期作用表现为产生互惠效果;从现有技术水平的角度分析,当火力发电技术占主导地位时,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并不会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