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城市用地的区位是指特定地块的地理空间位置及其与其他地块的相互关系,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及其在空间中相互关系的学说,是城市经济学领域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位理论的研究范围从单个经济单位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形成融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全部产业的综合性区域理论,它从区域整体出发,全面考虑区域内土地动态利用问题,依据最基本的区位原理确定区域内各种产业用地的空间布局及空间结构关系。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表明,城市本身即是各类非农业用地区位聚集的结果,即城市是各种非农业用地的区位聚集中心。  相似文献   

2.
陈雄 《发展研究》1998,(8):38-39,46
推进漳平市新一轮创业,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必须念好“山海经”,充分利用漳平市的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强与闽南沿海开放地区尤其是厦门特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一、开展山海协作,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漳平市地处闽西山区的腹地前沿,位于厦门经  相似文献   

3.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依托福建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提出的发展福建地方经济的新战略构想。从服务于全国对台战略需要的角度看,这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闽台区域经济合作,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同时提升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水平与层次,缩小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两岸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最终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为促进祖国和平的统一大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诚固 《经济地理》1996,16(4):68-73
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李诚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春130024)1东北工业基地发展区域优势分析1.l对外开放区位优势度日趋提高随着东北亚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日益加强、东北区作为东北亚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围国家的经贸交往不断...  相似文献   

5.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东西合作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汪一鸣  李少华 《经济地理》2003,23(2):167-170,2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导的新时代,中国东西合作将迎来一系列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讨论四个问题:中国东西合作的重要新态势是与国际经济合作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现代化交通、通信技术发展和信息化、虚拟化经济活动形式的出现,中国西部对外合作的区位劣势和距离障碍呈弱化趋势;跨区域公司、跨国公司正日益成为东西合作中的主体力量;由于旅游客流在各类要素流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旅游业合作可以成为今后一个阶段东西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林平凡 《新经济》2011,(9):78-80
现代港口不仅推动了所在城市经济量的增长,其港口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增强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和竞争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广东沿海港口腹地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全球港口供应链的形成和优化,广东沿海港口对广东区域经济贡献和影响力日益凸显。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沿海港口建设发展不断加速,取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地区与东北亚技术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对东北亚各国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流动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要使环渤海地区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实现高标准、高水平的扩大开放,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就要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增强对东北亚地区技术流动的吸引力,以引进先进技术为重点,进而以技术进步提升区域经济合作层次,推动区域经济的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萌发干20世纪60年代末,真正得到区域内国家广泛重视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是松散和滞后的,合作层次还处于比较低的层面。随着“天安号”事件的发生,美韩、美日军演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来已经高速发展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列车”突然降速,东北亚区域的关键词由经济发展转向地缘政治。纵观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历史与现实的制约是造成这一局面出现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论90年代以色列的地缘经济合作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兴礼 《经济地理》1998,18(2):114-119
90年代是以色列致力于地缘经济合作的时期.合作形式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当前。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配合更加紧密.井显露兼容地缘政治目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一个围绕以色列的东地中海岸经济合作区将在地缘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潮流中出现。l以色列地缘经济合作的实证分析1.贝地缘经济合作走向以色列对外战略前沿的历史必然性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趋向缓和、各国竞相致力于发展经济、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浪潮此起彼伏、经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与中东和平进程相伴随.中东的国际关系也由地缘政治的分合逐渐走向地缘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区位的关系.传统理论预期优惠贸易协定的成立将根据比较优势来决定产业区位和专业化模式,融合了新贸易理论和传统区位理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则认为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互作用决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区位.实证分析研究得最多的是欧盟,对南南型合作组织的研究仍然较少.由于采用的数据以及分析方法差别很大以及国家经济千差万别.实证分析的结论有些与理论预期一致,也有与理论大相径庭,甚至矛盾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各个层次的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外众多学者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商业周期、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增长等角度深入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这些研究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但也缺乏对区域经济一体化长期效应的分析。系统梳理国外的研究概况,对中国的区域合作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利用外资的若干问题陈治刚重庆市利用外资的特殊意义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要求我们对重庆市利用外资的意义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90年代以来,利用若干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较明显,扩散辐射能力较强的经济中心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就...  相似文献   

13.
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滁州二市不仅跨市、而且跨省,经济上分属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其旅游合作具有典型性。基于"核心-边缘"理论,通过南京滁州的对比,分析了二市跨区域合作在政府合作意向、区位交通、旅游资源、经济联系等方面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创新思路和对策,以期对当前蓬勃开展的相类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苏重基 《经济学家》2001,(1):124-125
1.现代企业发展的地域空间是区位的拓展和延伸,企业活动空间的扩大必然要求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来研究企业区位选择问题.传统企业区位选择一般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或者是在一个区位内进行的.随着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和跨区域的经济活动日益的频繁,现代企业区位选择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的区位选择已经是在跨区域和多区位中进行.跨区域和多区位的企业布局,从范围来看就超出了一个区位,这种超出区位的区域概念就是地域空间.因此,我认为,地域空间是经济实体在经济活动中跨越两个以上区位的布局依托的场所,它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范围在区位这个基础上的扩大.地域空间包含区位,它具有区位的特征;同时,它比区位的范围更大,它更多体现企业在地域空间的活动即企业在某些区位之间形成相互经济联系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再度活跃迹象 ,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涌现 ,区域自由化进程大大加快 ,在合作的动机、方式、内容、范围等方面均表现出与以往区域经济合作不同的特点。区域经济合作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 ,必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只有顺应这一潮流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迅猛发展。纵观其发展,我们发现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趋向复杂化、多样化,许多现象用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已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东亚经济合作的实践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传统的区域一体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国著名的开放城市带之一的闽南金三角,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发展相对滞后,因此,积极提升闽南金三角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层次,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8.
丁颖  任旭娇 《江南论坛》2010,(12):18-20
一、长三角区域府际环境合作治理的现状 1.长三角洲地区的贡献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这个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多年来一直都对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区位优势显著、经济实力雄厚、交通网络发达、各类市场发展迅速、中心城市辐射力大,这些都是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优势。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合作博弈论的方法初步对区域经济合作建立模型,证明GMS经济合作与合作博弈的解——核是一致的,并对GMS经济合作的内在稳定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合作、维护稳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区域合作中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外经济与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国政 《经济地理》1994,14(3):20-25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潮流的出现,俄罗斯远东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已为世人瞩目。特别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东北亚各国的双边与多边经贸联系已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经贸联系不仅促进了本区域的经济繁荣与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本区域和世界政治形势一步缓和。1俄罗斯远东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区位条件1.1居于东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即所谓“四国五方”,其面积为828万km2。俄罗斯远东地区(以下简称远东)位于其国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