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正>(一)特区企业改革经营体制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抓好新旧体制转换的衔接和平稳过渡。发挥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优势,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经营班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协调运转。同时,要重视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转化工作,以新的思想观念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因为体制创新只是企业改革的一个方面,如果没有具备现代经营意识的员工参与管理和操作,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流于形式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所以,一定要改革旧的思想方法,引导职工树立新的观念,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确保新的体制顺利衔接,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2.
国资国企改革中最大的误区是见物不见人当前,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资产管理,经常照搬西方模式,片面地强调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等体制因素,似乎只要把企业财产经营权改为“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的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国资国企改革中最大的误区恰恰是上述“见物不见人”的情况。西方模式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自身也有一定的漏洞,常常出现危机,并不是灵丹妙药。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人是搞好国有企业、振兴国有经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即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以调节所有、经营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治理结构上。我国以公司制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监理会、党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构成,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机制。从而达到“所有--经营--劳动”相互约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重心在于“两权分离”中的“经营权”一侧,其核心是处理股东和董事会之间、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一时期,中国逐步告别“短缺经济”,市场供需力量逆转,使得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缺陷愈加凸显,亏损愈益严重,客观上为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契机。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都表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要围绕“产权明晰”做文章,同时也必须营造一个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京伦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理论和国有企业改革国际研讨会,不仅对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将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公司治理等微观经济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中国经济学界传播开来,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没有目标和时间表,28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了“游击战”和“马拉松”。产权改革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误区”;减员增效将国有企业改革引入“雷区”;健全治理结构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却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盲区”。本文认为,只有将“政企分离”作为突破口,在企业内部狠抓治理结构建设,在企业外部营造公平竞争氛围,才能使压力转化为动力,迫使国有企业改变经营方式,成长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产权具有统一性和分离性,产权的形式、结构和演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并对生产力起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以深入历史事物的宏伟逻辑的眼光来领会”马克思的产权思想,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指导我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要取得新进展 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医院向经营管理转轨,就是在于经历和完善医院经营体制,其关键途径就是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科学管理。部分公立医院对改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对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军 《魅力中国》2009,(22):65-65
目前医院向经营管理转轨,就是在于经历和完善医院经营体制,其关键途径就是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科学管理。部分公立医院对改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对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股份制企业集团的组建、管理和集团母公司行使产权管理职责 ,必须依靠规范的体制处理好出资者所有权 (即股权 )与企业法人财产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衡的关系 ;企业集团的规范性体制集中体现为母子公司体制 ,其管理体制是以股权管理为中心、以母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主导的“控制性管理”的体制 ;规范的体制是企业集团进行资产经营和资产管理的根本性保证条件 ,是集团成长壮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新的经济环境冲击下,涉及内部控制的日本企业的组织管理架构以及一些旧的公司制度和惯习已经束缚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日本在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上,注重从法律的建设入手,并以此为手段带动实体经济改革。从当前内部控制改革的动向看,虽然相关的一些上市企业能按法律要求去实施,但在新制度的效果上许多企业尚存在质疑。由商法的修改带动的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其改善成为日本近年企业治理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兆民 《特区经济》2012,(7):134-136
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动力源是多元化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行政改革的相互作用不易描述,两者的关联性较为模糊。FDI催生了经济环境中新的非官方政策活动者,间接推动公共行政制度创新,客观要求政府经济治理方式转变,执行"优异治理"或"善政",并通过对思想库的贡献影响公共政策,对这些关联性的分析和认识有助中国公共管理改革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手工收集的2009-2013年在创业板市场申请上市的制造业企业样本以及企业创新专利变量,经过对成功上市企业与终止上市企业的样本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上市是否促进我国创业板制造业企业创新,研究结果表明,上市显著促进了企业专利创新。进一步地,我们探讨了上市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结果发现,上市通过改善融资约束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而上市没能通过影响代理问题作用于企业创新。该结果意味着直接金融发展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担及融资机制能够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创新。这不仅为直接金融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资本市场,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振杰  李惠  顾亮  郝臣 《南方经济》2020,39(2):20-35
使用2001-2012年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治理风险的数据,利用混合面板OLS和Logit回归方法,检验了地方政府治理风险对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聚集以及总部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总部的分布极不均衡,且趋向于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迁往东部沿海,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地区;地方政府治理风险显著减少了地方上市公司总部数量,对总部的外迁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地区总部迁移的总体状况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考察了公司董事政治关联与地方政府治理风险共同作用对总部迁移的影响,在不考察两者交互作用时发现,其他地方政治关联董事数量、中央政治关联董事数量对总部的迁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地政治关联董事数量对总部的迁移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考察两者交互作用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风险越大,其他地方政治关联董事数量越多,总部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同时即使公司存在本地政治关联董事,地方政府治理风险对总部的迁移也会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回归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发现结果具有稳健性。研究对理解地方政府治理风险以及总部迁移现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具有普适性的成分。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整合的必要来源于公民社会的渐次成长,整合的途径是组织重建与信仰重塑,政府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促成整合根本上需要利益共享。利益共享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基本指向。权力共享是利益共享的前提。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失败是改革机制扭曲,特别是改革共识缺失的表现。社会转型的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密切勾连于现代国家建设。对治理失败的应对须从信任构建着手,这必然与治理规则设定及其施行及治理精英成长紧密相连。整合与共享是从应然层面上对公共治理理论当代中国有效适用的描述,失败及其应对则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实然展示。当代中国,整合、共享、失败、定位及失败应对形塑了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In 2009, China launched a nationwide reform to overhaul its enormous healthcare system. Subsequently, government spending on healthca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multaneously, public hospitals experienced rapid expansion. This study empirically examines whether supply-induced demand existed for public hospitals during the expansion process, based on hospital longitudinal data from 2007 to 2016, which is matched with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We found that medical expenditure increased rapidly, whil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hospital expansion. In addition, due to the price regulation of medical services, public hospitals mainly passed on the costs of expansion by inducing hospitalization and diagnostic over-testing. Furthermore, supply-induced demand was more obvious in diseases for which doctors had mor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evidence provided in this study, the expansion of public hospitals has resulted in a waste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and a rise in the healthcare burden on patients. This has certain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制衡、法律保护与股改对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姚明安 《南方经济》2009,(10):49-58
本文利用股改公司的样本数据,检验了股权制衡与股改对价的关系以及法律保护机制对此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对股权制衡型的公司会要求较低的对价水平,且股权制衡程度越大,对价水平越低;然而,这种负相关关系仅在公司所处地区法律保护程度较高时成立;这表明法律保护机制是影响股权制衡能否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理论透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环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盈余管理的治理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9.
企业数字经济化是指企业利用新兴技术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和广泛连接等特征,它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基于A股上市公司2013-201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数字经济化程度越高,公司治理水平越高。路径分析显示,企业数字经济化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管理者决策行为的非理性程度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本研究对推动企业数字经济化发展、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优化管理者决策行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对国企实行分类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大监督力度,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落实国企收益由人民共享,加强高管薪酬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