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生态干扰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景观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构建合理的旅游活动生态干扰评价体系,探索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规律,对指导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开发与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景观指数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两个方面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多指标定量化生态干扰评价体系,对于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环境预警作用,能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是否符合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提供了定量化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保护区网络建设尚不完善、布局不尽合理的现象显得比较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总结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结构分布状况,把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其增长极、廊道和基质等景观生态要素,从而实现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3.
郭胜 《江南论坛》2008,(11):54-55
旅游区作为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区别于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以保护自然资源为主,科研、教学、旅游和生产为辅的自然地域。旅游区在满足人们对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等要求的基础上还能为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丰厚收入,与纯粹的风景区规划相比需要考虑更多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旅游行政管理和规划部门应正视当前旅游区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旅游区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寻出相应技术对策,使旅游区的规划在开发与景观生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以取得开发、环保与经济综合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对于文化生态脆弱区而言,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地方带来丰厚的收入和外界的文明,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伦理和文化侵犯问题,甚至会影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以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瓦人村寨为例,分析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为我国文化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鲁峰 《技术经济》2006,25(11):42-46
通过对沿淮低洼地类型的分析,提出适宜低洼地景观生态开发的几种类型和管理模式,提出应借助自然力,改变沿淮低洼地生态面貌的新思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修复和重建低洼地生态系统;提高低洼地的自然生产力、经济生产力、景观吸引力、可持续发展力,完成土地功能的转变。低洼地景观开发应与旅游开发充分结合,二者相互促进。茂密的芦苇和水苹、成群栖息水鸟和两栖生物,形成优美的湿地环境。是未来发展旅游的理想场所,同时可以适度地把湿地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并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景观视觉污染及景观破坏的问题,以新疆极具申报世界遗产潜力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旅游区段进行了景观敏感度的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实地调查,针对喀纳斯不同等级景观敏感度区旅游对景观视觉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旅游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环境影响。为了解决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伦理学观念被引入到旅游开发中来。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目前生态伦理观的内涵,认为生态伦理观是人们更加理性地、科学地从事旅游开发活动,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据此提出了基于生态伦理观的旅游规划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论江口鸟洲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生 《经济地理》2003,23(6):854-858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水平要求比一般旅游地要高。文章通过对江口鸟洲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条件与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质的生态环境为特色,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合理控制游游人数,加强科学研究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养生旅游开发的关键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通过各种生态养生旅游项目来实现生态的、环保的休闲养生.诸多学者在研究和开发生态养生旅游过程中将目光投向了各种传统文化资源,道家道教在其中受到了特别的青睐.本文从道教的生态伦理元素分析入手,深刻剖析二者的内在联系,发现道教生态伦理在进行生态养生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启示,用以指导生态养生旅游的开发实践.本文试用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启示论述指导神农架森林生态养生旅游资源开发,其中包括道教生态伦理在神农架森林生态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即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强调开发活动对景区生态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旅游活动对生态文化与体验的获取,另一方面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区发展。深层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双向责任互动基础上的生态文化和体验旅游,与大众化生态旅游相比,它应是学习社会和体验旅游的必然要求,代表着我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保护区的定位提出 了新的战略需求,正在开展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对自 然保护区定位提出了现实需求,而自然保护区本身面临事权 职责模糊不清、严格管控名不符实、旅游管理参差不齐的混 乱迷局。将自然保护区定位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基础性地 位,基于自然保护区已经取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 是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核心阵地、是生态安全与生态系统 服务的基本底线3个原因。为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性地位, 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其地位与严格管理的基本要求,推动实 现中央事权与中央政府直管,保证自然保护区面积充足与代 表性充分,严格限制旅游经营活动,差别化管理和有序退出 社区生产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建立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风景名胜区也名列其中。坐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风景名胜区在诞生起源、演进主线、认识论与方法论、核心价值与功能特征等诸多方面,有着自身内在的特质。只有建立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国的景观生态资源特征优势,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龙王港河道改造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对原有地形地貌、植物种类、群落与景观调查研究后,挖掘适宜的乡土植物种类。定位为多元肌理、城市门户、生态廊道的滨水景观带,以回归自然、整合环境、大尺度多形态为目标。结合周围地块性质,根据不同群落类型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结构配置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形成景观节点,突出整体植物景观效果、乡土特色和低维护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三峡人居空间景观的生态特质是库区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保障,科学总结其生态经验,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 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对其山水环境、簇群人居、 滨江岸线和多维绿地4个方面景观生态特质的提炼,分析三峡 人居景观与特殊自然环境的系统耦合关系,识别山水关联、簇 群交错、蓝绿网络、复合格局主导的景观生态模式与特征。结 合三峡山地环境条件,提出景观格局规划优化途径,包括维育 山水生态活力、保护簇群核心生境、修复山地蓝绿景观,以及 管控生态要素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库区人居景观建设提供规划 方法和管控建议,以期实现生态文明语境下三峡人居空间景观 探索的地域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及其实施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活动的基本发展方向,并就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的具体组织形式、实施步骤及相关对策等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人地关系是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从 空间协调角度提出自然保护地环境敏感性与人类活动强度的耦 合分析方法,探讨人与地二者的空间耦合关系。通过天目山自 然保护区的案例研究,揭示了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耦合规律, 证实了负向耦合是引起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对人类活动针对 性的调节可切实缓解人地冲突、改善生态状况。人地关系空间 耦合分析方法可相对精准地确定自然保护地的人地冲突空间, 明确冲突程度,为自然保护地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通化张家生态工业园为例,探讨了在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以医药和制酒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工业园的关键技术,应该包括景观设计与工业组织形态设计两方面,才能使其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和谐、经济模式循环高效的现代生态工业园。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建立景观安全格局,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及交通模式设计,使规划后的生态工业园能将工作和生活场所交融于自然之中,并能实现高效协调运作;工业组织形态设计主要是仿照自然界无废或少废的循环模式,根据制药业和制酒业的物质循环特点,引进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各产业间通过废物及副产品的交换,以及能量、水资源、信息的集成,组成高效的工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faster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high buildingserect in groups;the traffic becomes busy,the air is polluted.Living and work under high pressure,People craves forsunlight,fresh air and serenity in the nature.So the ecotourism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The ecotourism is not tradi-tional sightseeing,and is not to spoliate,borrow,and con-sume the nature.In the ecotourism,there is no fishing,nohunting,no insect catching,no breaking off flowers andtrees,and no picking wild fruits,any …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理景艺术不仅表现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更在于艺术的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将传统的 理水艺术与当代数字景观方法相融合,通过定量解析引导山 地水环境的生态与形态生成,实现山地理水科学与艺术的融 合。长期以来南京紫金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突出,以山 南部霹雳涧水系为例,综合运用生态智慧与数字景观技术, 探讨优化生境条件、彰显山地水景特征的策略,解析当代山 地景观的理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