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世界政党认同面临着挑战和进一步建构的必要。从社会治理结构变迁的角度可以发现,在委托式治理发展中,政党随之产生并成为其运作的主要组织依托,它具有较强的利益代表功能和制度建构功能,这为大众型政党的较高的社会认同奠定了基础。在参与式治理中,政党的代表功能由于受到公民参与和其它代表工具的挑战而日益萎缩,政党日益"国家化",其社会联系和民众认同日趋薄弱,这严重影响了政党及其制度性功能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虽然也面临一些相似和独特的认同挑战,但她始终以引领与服务社会为己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创新功能实现方式,不仅增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社会认同,而且为西方政党认同的社会建构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宋倩 《时代经贸》2014,(6):429-429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和体现。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与它的政党状况以及党政关系的状况密切相关。中外政党制度在文化、历史条件、政权关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异同,科学地比较研究中外政党制度,对于借鉴、参考国外政党制度的成功经验,继续坚持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党的基本目标:一种实证理论的澄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与政党活动的人或者为了获得公职,或者为了谋求利益,因此政党组织也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策略,以赢得更多选民支持,实现政党目标。  相似文献   

4.
张丹  张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1,(13):234-235
政党学研究鼻祖奥斯特罗果尔斯基通过对19世纪美国政党制度的考察研究,发现政党机器是导致19世纪中后期美国政治腐败的主要根源之一,为发展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因此必须与政党机器展开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何文辉 《开放时代》2004,(4):135-141
他们不相信在现代国家中存在一个占人口大多数的团结一致表达自己利益的阶级,大多数人投票支持某个政党的候选人并不意味着这个同样的大多数支持这个党的政策,选民很有可能对政策问题无知或没有兴趣,仅仅根据候选人在竞选中的表现或政党领袖的个人魅力来投票。  相似文献   

6.
作为产权理论的重要人物,德姆塞茨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了政党与选民的关系。但他不同意简单地把政治市场等同于经济市场。政治产品的潜在公用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二者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党变革与转型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性地介绍了西方政党变革与转型理论的三种分析路径,重点介绍了“系统层面趋势”分析,尤其是描绘了政党不断变革和转型的路线图,即权贵型政党一大众型政党一全方位型政党一卡特尔型政党一新政治型政党。总结了政党转型的一般规律,即政党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增强执政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国家主导的制度供给在促进城市工业发展的同时抑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革开放后,城乡和区域间制度创新空间的变化导致城乡之间和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要求在规范国家制度供给的同时,赋予城乡间和地区间相同的制度创新空间,积极鼓励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阳  熊万胜 《开放时代》2021,(6):124-138
党政科层体系是中国之制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中国之治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关系"框架是对本土研究传统的理论拓展,基于"制度-关系"的分析视角,党政科层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融入并优化国家治理的经验,推动了传统郡县制和关系伦理向现代科层制及党性意识形态的结构转变,并在引领民族复兴的治理实践中展现强大的包容性和社会整合能力,实现了从简约治理向精细治理的功能转型,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之制.立足新发展阶段,还需要持续关注政党治理中的关系悖论,不断深化对反腐败和干部激励等政党建设议题的研究,形成以政党治理优化国家治理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0.
唐亚林 《开放时代》2023,(1):12-23+5
“政党是社会和国家的中介”的萨托利式西方现代经典政党理论已然过时。它既不能解释西方现代政党的现实运作过程,又不能解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真正作用。基于“性质-角色-地位-功能”的综合认知,可以发现使命型政党内蕴着崇高的使命引领与强烈的责任担当的本质特征,内生于“党性人”与“政党主体理性”的理论假设塑造,承载着“使命-责任体制”的新型政治形态建构。从人民、政党与国家(及其代表政府)间的关系视角,重思使命型政党新型理论范式的创建问题,其核心在于“代表-信心制”与“人心政治形态”的复合建构。使命型政党从标识性概念到新型理论范式的生成过程,昭示着未来关于政党组织学的研究,还需要从政党强盛国家、改造社会、塑造精神、创造情怀、展现美好等多重视角,建构关于新型政党理论的一般知识原理、制度框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