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唐亚林 《开放时代》2023,(1):12-23+5
“政党是社会和国家的中介”的萨托利式西方现代经典政党理论已然过时。它既不能解释西方现代政党的现实运作过程,又不能解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真正作用。基于“性质-角色-地位-功能”的综合认知,可以发现使命型政党内蕴着崇高的使命引领与强烈的责任担当的本质特征,内生于“党性人”与“政党主体理性”的理论假设塑造,承载着“使命-责任体制”的新型政治形态建构。从人民、政党与国家(及其代表政府)间的关系视角,重思使命型政党新型理论范式的创建问题,其核心在于“代表-信心制”与“人心政治形态”的复合建构。使命型政党从标识性概念到新型理论范式的生成过程,昭示着未来关于政党组织学的研究,还需要从政党强盛国家、改造社会、塑造精神、创造情怀、展现美好等多重视角,建构关于新型政党理论的一般知识原理、制度框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国家的政党条件。毛泽东曾说:“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通过政党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控制政治过程,实现自己的纲领,体现一定阶级、集团和阶层的利益,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目的。在现代国家政治过程中,政党是最活跃、最重要的政治主体。民主政治离不开政党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是共  相似文献   

3.
王阳  熊万胜 《开放时代》2021,(6):124-138
党政科层体系是中国之制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中国之治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关系"框架是对本土研究传统的理论拓展,基于"制度-关系"的分析视角,党政科层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融入并优化国家治理的经验,推动了传统郡县制和关系伦理向现代科层制及党性意识形态的结构转变,并在引领民族复兴的治理实践中展现强大的包容性和社会整合能力,实现了从简约治理向精细治理的功能转型,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之制.立足新发展阶段,还需要持续关注政党治理中的关系悖论,不断深化对反腐败和干部激励等政党建设议题的研究,形成以政党治理优化国家治理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4.
日本、印度、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国家曾经出现过一党长期独大的政治局面。“独大型政党”派系斗争的成因、特征和政治功能是各有不同的。派系斗争一方面有利于政治稳定,另一方面也促使这些国家向着更富竞争性的政党体制演进。结合全球政治普遍右翼化的趋势,我们对独大型政党派系斗争的功能,对某个国家采取的政党体制的评价标准都要做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财政制度现代化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特征和回应现实需要的动态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应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国家治理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阶段三大时代背景转换。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国家体制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理论逻辑、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实践逻辑重新认识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重视财政的国家属性,坚持国家在财政中主体地位。现代国家基本要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是重塑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路径上,应将政党—国家的历史使命、符合国情的法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现代国家建构理念融入预算制度、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等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之中,实现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6.
高校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探索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具体途径,构建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邵静 《经济研究导刊》2011,(14):193-195
频繁使用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中的"政党关系和谐",在我国实际上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处理好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深厚的历史感情,保持和促进二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我国政党制度优势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发挥是否充分的标准。因此,深入研究中国政党关系和谐的内涵和必要性是意义重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创造,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入手,进而论述中国政党制度的生命力及其在新形势下实践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在对国家权力的掌握、控制和行使过程中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基本内涵是:在与国内其他政党的关系中,党处于执政地位并受国家宪法保护;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党是领导核心并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10.
张丹  张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1,(13):234-235
政党学研究鼻祖奥斯特罗果尔斯基通过对19世纪美国政党制度的考察研究,发现政党机器是导致19世纪中后期美国政治腐败的主要根源之一,为发展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因此必须与政党机器展开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肖滨 《开放时代》2014,(5):214-223
革命、改革与中国崛起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在中国未来改革中必须正视的实践问题。在现代国家成长的视野下,具有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两重性质的中国革命为中国崛起留下的遗产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作为中国崛起之基础的主权国家,又留下了作为改革对象的政党—国家体系,往昔的革命遗产在对立与矛盾中相互交织、缠绕构成了中国崛起的基础、阻力和推力。集"撕裂型的边层改革"和"权变型的内核坚守"为一体的混合改革模式组合了一套对中国崛起具有双重效应的制度框架:就短期效应而言,将国家、市场和政党奇特地整合为一体的制度框架提供了中国崛起的活力源、驱动力和稳定器,形成了中国崛起的繁荣气势;从长期效应看,政党—国家逻辑与共和国逻辑的混合运行隐含着深刻的制度紧张,带来了中国崛起有待破解的制度难题。  相似文献   

12.
政治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常性工作。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生态建设取得瞩目成就。政党生态、行政生态、制度生态、法治生态等得到不断地优化和改进。要想推进中国的政治生态建设,需要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重要讲话,对民主党派工作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这种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联合国大会决议的投票行为作为双边政治关系的代理变量,以中国对89个国家2003—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而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受到双边政治关系的显著影响,政治关系的亲密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东道国制度质量可以降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双边政治关系的敏感度,且制度质量的调节只能在中国对比自己制度质量高的国家投资时发挥作用。以2008年为分界点,后危机时代双边政治关系对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双边政治关系的经济效应也会显著地受到东道国制度质量的调节。此外,中国改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关系,可以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经济政策,担负着多种使命,这个使命包括社会稳定、人力资源发展利用以及劳动者保护和政治力量平衡等多重方面。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追求的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系列政策来调整解决的。国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介入到国民收入再分配,来改变社会不同阶层、不同成员、同一成员不同时期的收入状况,以达到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但是,在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配套改革不能跟进的弊端,形成了一些制度的真空,解除劳动关系后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问题突出表现了目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不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7,(12):19-21
<正>财政制度涉及政府与市场、社会、公民以及政府之间利益关系的规范,是经济与政治的结合体,是深深嵌入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已经成为常识的共产主义的“失败”话语出发,在所谓“历史终结”的新自由主义世界重新探讨共产主义国家的本质,阶级、政党与革命之间的关系.以巴丢和鲁索为代表的西方左翼思想家,出现了抛弃政党政治,追求去中心化的“没有政党的政治”.在他们看来,阶级政党的政治价值已丧失殆尽,党国体制已不合时宜.但我们通过考察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具体历史,意在指出,革命的对象或者说阶级敌人从来就是具体的,“文化大革命”并非革命的终点.巴丢和鲁索等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是终结资产阶级专政,只要资产阶级政党存在,阶级关系存在,群众本身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这种专政就不可能消失,政党政治就不可能轻易被抛弃.这是我们从“文革”中得到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现代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政党的存在,都是以取得和控制公共权力为目的。政党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政党是民众政治参与的工具;二、政党是民众控制政府之手的延伸。  相似文献   

19.
后苏联时代的政党转型和党派政治的建立既有大众价值取向的原因,也有共产党领导层个人利益考虑的因素。转型后共产党的后继党逐渐适应新的制度,巨变前改革力度越大,巨变后适应越快。另外,政党的社会基础越强,整个政党制度和政治体制也越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从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在美国通过对各州、各层次政界人士的访谈,给出了一个透过"两党政治制度"表面层次背后实际的政党运作机制、以及这个国家政治生态的真实轮廓。这应该是我国的比较政治学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从本质上认识不同国家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演进轨迹,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